除了没有少年感和成就感,你们还缺啥

乐活   社会   2024-07-09 12:05   北京  

前几天的一篇文章,我说应该给更多95后和00后那些做公益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不能让所谓的前辈一直胡说八道,胡言乱语。

callback两年前我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谈到了少年感。

在公益行业,什么能真正提高生产力?

我的回答是:找回少年感

你们每个人都懂什么是爹味,什么是油腻。油腻爹味就是会散发着,什么都知道,来,我教你,然后在教你之前,会先说一段我自己多厉害,我自己多懂,引经据典,各种案例,这个一段大概占到99%吧。

一旦你对爹味油腻的人发出质疑,提出问题,对方就会恼羞成怒,或者变着法子打太极,避开问题。然后又开始重复上面的99%:

“别问,按照我说的做。”

与此相对,就是少年感。

什么是公益的少年感,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渴望。面对一个社会问题,有少年感的人会始终对问题保持好奇和渴望。少年们不会觉得在公开募捐项目定义了社会问题就是终点,就是句号。少年们会不停地学习成长,会不断地更新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会对解决问题保持强烈的渴望。

少年们的最大优点,会认错,会自我纠错。少年们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就一定是正确的,他们愿意听取建议,愿意进步。

对于油腻爹味的人而言,现在就是顶峰,就是黄金十年,就自以为是理想主义者,就可以跟其他油腻爹味的人一起混了,反正混和不混,都一样。

但是少年们不同,少年们会始终渴望未来,会始终充满渴望和激情。他们一定会犯错,他们会承认错误,他们会改进,他们会进步,于是他们犯的错,都会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如果用少年感来做区分,去定义一个项目,一个公益从业者,还有一家机构。你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哪一个项目是有未来的,哪一家机构是充满活力的,以及,你应该支持哪一个公益从业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判断标准。任何好的项目,优秀的机构,以及值得被信任的公益从业者的身上,一定都有强烈的少年感。

🌵

除了少年感,目前行业还缺乏另一种感觉,成就感

历史已经进入垃圾时间,公益可能更早沉沦到下面去了。你会发现过去这几年的所有理论,那些头部机构和所谓前辈专家说的话,都是几年前的话,只是重新复制粘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任何宣称自己创新的做资助的机构,资助名单要不就是老油条,要不就是关系户。

所谓前辈的成就感是匮乏的。唯一让他们觉得有成就的,可能就是跟一群年轻人去爹味说教。不然,真的没有人理这些人,尽管他们把持着某种自以为的资源。

年轻人也没有成就感。你原本有很多想法,但是一进入这个圈子,你就被套上了一个模版。你原本的样子没有了,成了前辈和领导的下属。

你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延续着过去那些人做的事情。没有创新,没有新意。所以不可能有成就感。

捐赠量的增加不算成就感,一成不变一两百阅读量的公众号文章,更加让你的成就感崩溃。

愿意承认自己没有成就感的领导们,几乎没有。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公众那么不懂公益,但是没有人问,这个行业的人还热爱公益吗?如果一点成就感都没有,那么再热爱的人,也会选择退席离场。

⚡️

今天我想说的是第三种感觉,饥饿感。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行业之所以这几年没有任何起色,不会让人兴奋,因为那一群人早就失去了饥饿感。

啥公信力不公信力的,连同理心都不懂,谈什么狗屁公信力呢。

年薪百万的秘书长,所能做的就是维持目前的局面,已经吃很饱了,不会有饥饿感。年轻人,刚刚入行的人,也没有多少饥饿感。

月薪5000,房租1500,还整天发朋友圈为弱势群体劝募,筹个三五百,这都是常态。

与其说他们没有饥饿感,不如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觉饥饿。这种饥饿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对行业的期待,对自己的不断要求。

但是,你说那些前辈有理想么,能给人期待,或者做个好榜样呢。能做到的有,但是太少太少了。

想自我成长,都想,但是呢,常态就是被迫听那些人谈老掉牙的无用理论。听一两次感觉新鲜,多了,都想骂人。

你们上课tm的能不能做个新的ppt啊,都三年了,还不换啊!

老的没有饥饿感,只会复制粘贴,说一堆无用的文字垃圾。年轻人也没有饥饿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也不知道自己可以获得什么。

没有目标啊。筹款金额也不是目标。社会价值更是空谈。

绝大多数的人结局就是,成就感消散,少年感也没了,要不就是混进某个小圈子,跟癌症自助会一样吐槽然后自我安慰,要不就是走人。

🎋

今天开始,减少更新频次。

我觉得自己tm的已经写得够多,做得够多了。

延伸阅读:

你的,第一堂「讲内容」的公益传播课

给每个人的慈善第一课

交互慈善2024:内容公益+公益场景化




库斯卡娅的朋友们
和你一起做点好事,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