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内容源自一家机构的付费咨询。
前几天,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很多人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了强监管时代,有点夸张了。
意见标题的思路是“加强建设”,目的是推动“组织发展”。可能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应该建设什么,所以都只看到监督加强了。事实上《意见》中提到的大部分监督和规范,都是重复过去已有的内容,只是进行了强调。
现阶段还没有案例可参考,所以不知道具体会如何落实。
如何定义社会组织的合规,在我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前置,重点在于培训,交流,学习内容。 后置,遇到具体问题时,社会组织和管理部门根据法规去应对。 第三方,包括督导、审计和评估在内的第三方对于合规的干预。
目前的现状,行业内70%资源和投入用在了前置,30%用在了第三方。至于后置的部分,无限接近于0.1%,可以忽略不计。
社会组织的合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前置中实现,靠说,靠学习和讲座,这个做完了,会再加一个buff,就是第三方。
现在的问题是,前置的作用,几乎没有效果。如果前置的工作有用,在过去几年就不会遇到那么多问题和舆情。现在和未来在“前置”工作中的投入,会比过去更多,但是不会有更好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则是,第三方对于公益行业和慈善项目并不了解,都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不懂业务,审计不懂项目,评估只看表面,这是过去几年的常态。
哪一家出了舆情和问题的机构,没有拿到过第三方的肯定和认可呢?都有。但是,捅的篓子一个比一个大。
过去几年大家想的都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第三方更加靠谱。
中国现阶段有没有可以靠能力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第三方呢,以实际的案例看,几乎没有。
第三方的工作,要不就是放在前置,无用功,要不就是在看不见的地方给机构的发展运营“设置障碍”,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要做。
具体什么障碍,那些做一线执行的机构会比我更了解。
一些管理部门和一些公募基金会,并不愿意去深入机构的运营和一线实践,不愿意学习,盲目地将权责利过让给所谓的第三方,再标榜自己科学和先进。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年,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寄生型机构。
如果应该负责和承担责任的部门和社会组织依然盲目信任第三方,那么未来的社会组织发展不会有起色。
在前置和第三方无法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合规发展和建设的时候,你们应该去关注后置,如何从问题中获得成长。
现在的社会组织是怎么做后置的呢?回避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假装问题不存在。
所以,接近0.1%还是一种礼貌的评价,很多社会组织的后置行为,反而是在给“合规建设”上难度。
⚡️
如何把资源和投入合理地分配在前置、后置和第三方,管理部门和不同的社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去进行灵活操作。
别想了,没有通用模版。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社会组织,在具体做法上都是不同的。
做好合规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你的合规可以帮助自身建立公信力,同时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
在做好合规的前提下,对于《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反复研究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和第十七条“坚持党建引领”。
当那家机构咨询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习将第一部分和第十七条,结合机构自身的使命和愿景去实践和落地。这个搞明白了,其他的就都通了。
为此我还讲了两个新的概念。
感谢那家机构愿意将上面的内容免费分享给大家。
答案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分享,老规矩,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在交互慈善的课程中去讲,上课的同学保持关注就可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