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给我看了一篇文章,上海吕某的,说什么中国公益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问号,大写的无数个问号。
我当下的反应就是,不想说这是无脑言论,真不想。但是真为难自己。
都2024了,还整极端言论,跟营销号一样,也挺的本事。有本事,你怎么不把自己拿了多少资助做自媒体,阅读量依然两位数,好好评估一下。谁资助你的,也可以列出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人脉。
不能说你没有影响力,但是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
慈善行业哪里不好了,现在你发一篇文章就有陌生人做你的月捐人,每年捐钱支持,你发一条短视频,跟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有交集的一群人,就给你捐了几百几千甚至几万。
中国人挺好的,所以中国公益慈善不可能不好。
一些所谓的精英,整天困在信息茧房,一群人吃喝玩乐互相抬轿子自我吹嘘,把自己整得跟救世主一样。没问题都就要制造问题,说行业要完蛋了,自己其实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在那边瞎咋呼。
北京有关某,上海有吕某,果然有卧龙的地方,就有凤雏。
⚡️
前几天,我去了山东的一次培训,做线下分享,看到一两百个做公益的人在那边待了两天。
不知道这一两天对他们有啥用,也不一定真的有用,但是那一两百人可能是真的想做点事。
行业哪里不好了,哪怕有了一些问题,也有一群人愿意去面对解决。
做事的人,比上面那些喊着行业要完蛋行业有危机的所谓前辈多,这就是好。
人,从有认知的那一刻,都在解决问题,吃穿住行的问题。人才是啥,就是更会解决问题。往垂直的地方思考,慈善人才就是有更强的技能和认知去解决慈善行业的各种问题。
问题确实都挺复杂的,所有才需要你们。
公益倡导为啥没做好,这么多年了公众对于慈善的理解为啥依然很狭隘,这不是你们的问题,也不可能是你们的问题,那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慈善说到底挺简单的,就是做好服务。
但是,总有那一群人,觉得服务太low,自己是个人物,总想要解决社会问题,想要社会变革,结果,事情搞得稀巴烂,把一大批人带沟里了。这也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他们还不承认自己有问题。还整天出来说教,教别人做事。他们配么?不配。那些请他们说教给他们资助的人,都有问题。
但是呢,这些问题跟我们也没啥关系。他们喜欢互相抬轿子就互相抬轿子去,看他们那个稀碎的关注度,就知道他们都挺无能的。
我认为在山东现场的那些想做事的人,都很了不起。
🌚
我们经常说信息茧房,这个一直都有,线上算法会制造出信息茧房,线下,每一个人的社交圈、认知、学习、接触、观察,也都是在造信息茧房。
属于自己的信息茧房。
你们需要对所谓的公益行业有点了解,但是一点点就可以了。然后,你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和知识。
对所谓的公益精英和前辈祛魅,是你们应该学会的第一个技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基业长青自己的公开募捐项目违规了,但是没有任何公开道歉,也没有合理的解决,反而还做了公开募捐的法规讨论。
这说明的问题就是,有一些人觉得规则只能约束别人,自以为是的觉得规则对自己无效。如果你们整天跟这样的机构和人一起,只会养成那样的坏毛病。
还有爱德基金会,也是一样的。犯错了,不认,继续犯错。
祛魅,一定要祛魅,那些所谓的头部基金会和机构,表面上整天说这个法规那个自律公约,私底下都觉得自己可以无视规则。
建议大家哪怕没有好的可以学习,也不要学坏的。学坏所能导致的一个情况就是,总觉得自己可以超越规则,早晚要付出代价。
🌵
规则,才是我今天想要讨论的。
这个行业有各种规则。对于踏实做事的人,一旦有新规则出来,总是要适应,付出成本。但是对于少数人来讲,不会想适应规则,想的都是如何钻规则的漏洞,去获得利益。
踏实遵守规则的人,很累。钻规则漏洞的人,很嗨,很兴奋,觉得自己就比别人聪明。
所以一旦设置了规则,都会设置奖励,奖励遵守规则的人,这其实是对你的付出进行补偿。
这几天很多人问我99公益日到底做不做,新规则什么样,问我建议啥啥啥的。我啥都没说。我不担心自己建议的规则没用,我担心的是:
规则增加了好人的负担,过早的提出规则,反而会让坏人提前为钻漏洞做好准备。
想要有效解决骗捐和套捐行为,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更有用。记得这句话。
很多人说儿慈会钻规则漏洞,那么你去想一想,基业长青和爱德基金会是不是也在钻漏洞,如果把公开募捐扩展到慈善行业常见的资助,那么,
很多头部基金会,混小圈子的做资助,都是在钻规则漏洞。
有些人和机构违反了规则,还会被处理,还要付出代价。还有另一些人,拿了钱无视规则,反而整天自我吹嘘,这才是真恶心。
明明是草台班子还硬要给自己镶金边上高光,呵呵。
我对一大批所谓的大佬和专家们,一点都不想客气了,都啥玩意呢。
交互慈善课程,不接受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