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星网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

财富   财经   2024-12-17 08:32   北京  

付宸硕  陈卓  刘意  张清源

2024年12月16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星网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此外,G60千帆星座极轨01-03组星分别于2024年8月6日、10月15日、12月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54颗。中国星网和G60千帆星座正式揭开大规模卫星组网序幕。11月30日开始,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始投入使用,商业航天发射的“排队”情况将得到缓解,为未来大规模的发射试验和商业发射打下基础。民营火箭方面,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完成猎鹰1号形式的液体火箭首飞,下一阶段有望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伴随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各环节相继取得突破,我国商业航天已经完成“从0到1”的阶段,产业即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长五乙首发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中国星网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


根据央视新闻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6日18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长征五号乙火箭和远征二号上面级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根据上海航天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我国现役长征运载火箭中运力最强的成员,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芯级直径达5米,捆绑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五次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发射了三次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此次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标志着中国星网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



G60千帆星座已完成3批次发射,携手星网揭开大规模卫星组网序幕。


G60千帆星座极轨01-03组星分别于2024年8月6日、10月15日、12月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54颗。千帆星座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为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第二阶段计划到2027年底,648颗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实现15000颗星提供手机直连多业务融合服务。我国商业航天已经完成“从0到1”的阶段,中国星网和G60千帆星座正式揭开大规模卫星组网序幕。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发射“排队”现象逐步缓解。


根据海南商发微信公众号,12月15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技术区成功转运至发射区一号发射工位,将于近日择机发射。此前根据人民日报新闻,11月3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此次发射在二号发射工位完成,也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发射工位主要用于长征八号火箭发射;2号工位是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适配多款体制内和民营公司液体火箭。随着海南商发1、2号工位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航天发射的“排队”情况将得到缓解,为未来大规模的发射试验和商业发射打下基础。



民营公司持续突破,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


现阶段,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完成猎鹰1号形式的液体火箭首飞,同时在固体火箭的研发上取得全球领先的进展,在小规模发射和星座补网具备优势,下一阶段有望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根据各家民营火箭公司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数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在2025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测试,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均计划于2025年首飞,2025年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若民营航天公司火箭试验成功,将有望参与到中国星网+G60星座的发射服务中,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迎来突破。



风险因素: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我国卫星发射计划低于预期,我国卫星地面设施和运营服务建设不及预期,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国外卫星发射技术有更快的突破。



投资策略: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航天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中国星网和G60千帆星座先后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以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和长征十二号商业运载火箭的投入使用,大运力、低成本趋势正引领商业航天开启新时代。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1)卫星制造;2)商业火箭;3)地面设备;4)运营服务。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