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如何看待社会保障待遇提高?

财富   2024-12-15 16:10   北京  

杨帆  玛西高娃  王希明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我们预计2025年将主要提高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人均增加20-60元/月,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3.3%。我们认为将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补贴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撬动消费的效果也更好。我们预计明年城乡居民养老金需增加支出414-1243亿元,但未必会对2025年当年财政产生明显压力,因为当前我国养老金收支还存在结余。我们预计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将提高40-50元/人,对应财政支出增加384-480亿元,让居民享受到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并缓解医保控费压力。我们认为,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对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提高股市投资者情绪具有良好效果,但是考虑财政压力需要循序渐进。宏观经济运行方面,本周市场重点关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物价、出口和金融数据,下周重点关注中国2024年11月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


我们预计2025年将主要提高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人均增加20-60元/月,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3.3%。


我国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分为三个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分别主要对应体制内人员、企业员工和农村居民,其中前两者又合称为退休人员。不同的养老金体系待遇差距较大。我们根据人社部数据测算,2023年退休居民人均养老金3750元/月,而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仅223元/月。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退休人员养老金使用的是“适当提高”,而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使用的是“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高的幅度可能更大。2014年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经历过6次调整,分别提高了15元、18元、5元、5元、5元和20元。考虑到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我们预计2025年的提高幅度将相对较高,可能在20-60元/月。而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连续20年提高,我们预计2025年调整幅度为3.0%-3.5%,小幅高于2024年。2023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691元,若每月调增20-60元养老金,则占年均收入的比例为1.1%-3.3%。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补贴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撬动消费的效果也更好。从消费方向上来看,农村居民在食品烟酒、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比更高,在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方面占比更低。



我们预计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支出增加414-1243亿元,但未必会对2025年当年财政产生明显压力,因为当前我国养老金收支还存在结余。


根据人社部数据,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人数为1.73亿人。假设2024年领取人数不变,若平均每人每月养老金增加20-60元,则全年的养老金支出增加414-1241亿元。虽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提升幅度可能更大,但是其历史基数很低,导致明年增加的支出总规模可能并不会特别大。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当年结余分别为1651亿元、1492亿元和1581亿元。2023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滚存结余为14561亿元。如果2025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支出提高1000亿元左右,可以使用历史结余部分填补,未必需要财政当年就大幅提高补助金额。当然,我们认为未来财政支出持续向社会保障倾斜是大势所趋,除了财政资金之外还有社保基金和国企股权等潜在资源可以弥补养老金缺口。



我们预计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将提高40-50元/人,对应财政支出增加384-480亿元,让居民享受到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并缓解医保控费压力。


城乡居民医保的收入分为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两个部分,如2024年的缴费标准为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与养老金待遇提高不同,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不会直接提高居民收入,而是将这部分资金缴纳至城乡居民医保体系,补充医保体系的资金来源。医保系统的资金来源增加后,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如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更多检查和治疗纳入报销范围等。同时,医院和医药企业的收入可能会对应增加,缓解医保控费压力。2019-2024年,财政补贴标准每年均提高30元/人。我们预计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将提高40-50元/人,对应财政支出将增加384-480亿元。



我们认为,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对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提高股市投资者情绪具有良好效果,但是考虑财政压力需要循序渐进。


我国经济中居民消费占比一直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制约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保障存在不足。过去我国的逆周期政策往往偏重于刺激投资。2024年12月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项,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提高股市投资者情绪。但是我们认为社会保障的提升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因为社会保障不同于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可以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时大幅提高、经济压力小时适当收缩,但是福利待遇是“易上难下”,一旦提高了标准就不宜降低,这就会形成永久的财政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大概率需要循序渐进。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本周政治局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2024年11月中国出口、物价和金融数据保持平稳,下周重点关注中国2024年11月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


2024年12月9日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进行部署,延续政治局会议基调,并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出口方面,2024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在高基数下有所回落,但是“抢出口”需求对出口依然存在支撑。物价方面,2024年11月的物价数据显示,9月下旬政策转向后对经济的提振效应在“价格端”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PPI环比转正”和“核心CPI延续改善”两个方面。金融数据方面,化债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置换债大规模发行支撑政府债和社融增速,资金流入实体企业后M1同比增速也随之回升。本周市场重点关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物价、出口和金融数据,下周重点关注中国2024年11月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



风险因素: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超预期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2月15日发布的《一周宏观专题述评(第一百三十一期)—如何看待社会保障待遇提高?》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