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usky
朋友们,大家好。
本人男,现在是一名大学生。在我16岁那年患有抑郁,期间休学过一年,在那段时间我认识了西西姐,也很感动好多年了西西姐还能记得我,也很敬佩西西姐一直在坚持帮助抑郁的朋友,应邀写一篇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朋友们。
这篇文章主要不是分享我的抑郁经历,因为隔得时间有点远细节也记不清了,主要还是分享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帮朋友们走出抑郁。
我很想写一篇文章,让朋友们看完后,在两个月内好起来,但我是个普通人,我也知道我的局限性,所以我尽量把我的观点表述明白,希望能帮到你们。
我也不是医生,对抑郁的神经学生理因素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本文主要从心理入手。
本文的聚焦点也不是抑郁的成因,有很多文章会告诉你这些,我这篇文章主要是聚焦怎么做的问题,也相信在做的过程中,你们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去接触原因,明白这本就说得通的一切,并且走出来。
本文适用人群:目前抑郁期间,生理还比较稳定,可以进行正常思考,想从心理层面了解自己,对变好有极大的渴望,想去解决问题但不知道怎么做的朋友。
本文分四个方面:
1)、书籍推荐
2)、对读书的一些感受
3)、对抑郁和人生的一些思考
4)、最后的总结。
.01.
书籍推荐
一、《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是我的心理学启蒙书,也很适合去入门心理学,是一种对话的形式,通俗易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于一个人初期的认知改观还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一些做什么事都很“考虑”对方的人。
很早之前买的这本书,接触了阿德勒,仿佛发现新世界,看完这本书拍大腿的感觉,现在这本书被各处推荐带起来了。这本书也是怼弗洛伊德的,话说从这后我看的所有书都是怼弗洛伊德的。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挺好,但个体还是无法脱离群体,体会其中思想,还是切忌走极端,不要觉得一个人可以不顾别人为所欲为,也不要觉得会理论就无敌了。能带着这个心态去辩证性地领悟个体心理学的魅力,实现内心的成长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读。
二、少有人走的路
这个系列先只读第一部就好,我觉得第三部也不错,其他的几本就是狗尾续貂(个人见解)。这本书可以说很清楚地分析了神经症的成因。
我读的时候,感觉所有问题都好解释了:包括为什么会抑郁?为什么会有自卑感?为什么原生家庭会这样影响人?我又是怎么被我的原生家庭所影响的?
作者上来就指出:人生苦难重重,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可以说,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逃避问题。本书的缺点就是帮你把原因分析出来了,却没有给出可行的方法。
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
卡伦霍尼的书就一个字形容,狠!
摘几个片段你们体会:
“爱和对爱的病态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在真正的爱中,爱的感受是最主要的;而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感受乃是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错觉不过是次要的感受罢了。
如果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爱是为了获得对抗焦虑的安全感,则在他的自觉意识中,问题往往被完全搅和在一起。因为总的说来,他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焦虑,不知道自己因此而不顾一切地要抓住任何一种爱以获得安全感。他能够感觉到的仅仅是:我喜欢这个人,我信任这个人,我完全被他迷上了。
然而,他这种自己觉得是发自内心的爱,却很可能只不过是对某种仁慈所产生的感激,或只不过是由某个人、某种情境所唤起的希望和温情。
那个或明或暗地在他身上唤起了这种希望的人,不知不觉地被他赋予了某种重要性,而他对那人的感情则会表现为爱的错觉。许多这样的关系都维持在爱的幌子下。”
“孤独型患者在孤独状态中被强行驱赶出来并与他人发生密切关系时(比如必须参军或与亲友住一起),他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也可以表现为怕自己神经失常,甚至的确会表现出精神病症状”
这种理解很可能使他们迸发出强烈的敌意是因为这种冷落感可能十分轻微,以致完全不为意识所觉察,这时候病人就会变得容易激怒反应不仅会因为遭受冷落或自认为遭受冷落而发生,而且还会因为预先想到会遭受冷落而发生。
一个人可能怒气冲冲地提出一个问题,仅仅因为他心中已预先想到他这个问题会遭到拒绝。他也可能出于同一种理由而害怕表现出任何正面感情——例如喜爱之情、感激之情、赞赏之情——因此而在自己和别人眼中,显得比自己的真实本性更冷漠、更难以相处。
对冷落的恐惧如果剧烈发展,就可能导致人避免把自己暴露在任何可能发生的冷落和否认中。
这种逃避行为的范围,可以从买香烟而不敢要火柴,一直到不敢去找工作这些人害怕遭到任何可能的冷落,因而不敢接近自己喜欢的男人或女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往往因自己必须主动邀请姑娘们跳舞而感到气愤由对爱的病态需要之种种不同内涵形成的这一恶性循环,可以大致图示如下:焦虑→对爱的过分需求,包括要求绝对排他的无条件的爱→由于这些要求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冷落感→用强烈的敌意对这种冷落感做出反应→由于害怕失去爱而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由这种压抑造成一种弥漫性的愤怒→焦虑的进一步增加→对获得安全感需要的进一步增加……
这样,被用来对抗焦虑获得安全感的手段,反过来又产生出新的敌意和新的焦虑。
四、《当下的力量》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给你们《当下的力量》。
正像这本书说的一样,这是一本要用心,而不是脑子去看的书。需要用心看慢慢看,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我第一遍也是看不懂。这是一本实践书,掌握了它,在你最痛苦的时候实践,可以很有效的帮助你;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实践,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ps:我文采有限,而且见解不高,无法用语言去准确形容我看这些书的体会,具体读的时候的感觉,还是请朋友们在书中体会。这几本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几本书是我从众多读过的书中精心挑选的,不同于心灵鸡汤,是真的治根的。
这只是一部分,另外《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爱的艺术》《亲密关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不仅是看书,看一些TED演讲,心理学教授的课,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网络资源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而且很多道理都是歪理。所以目前来说,看一些好书还是最好的选择。
.02.
对读书的一些感受
有些人会说,道理都懂,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就是做不到。
我首先对这句话发表一下个人观点:首先排除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存在无论什么道理都没有用。但大多数的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
仅从个人因素,分为三个方面讨论:
1、道理都懂
其实你并不是真懂,只是你认为自己懂了而已,没有内化。
因为你并没有在内心深处去认可你所谓懂的那些道理,没有去用心思考。没有重复,没有形成思维的一部分。
2、怎么做
真正做到上面一条真的懂了道理,自然知道怎么做,不需要别人告诉你的。
3、就是做不到
是因为你可能并没有极其渴望改变,觉得现在这样也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你真的内化了道理,真的极其渴望改变,你一定做得到。
我觉得那些有执行力的人都有两个特点:强烈的耻辱感、强烈的想要改变的决心,注意强烈这个词。
我想说,此后我读的书,每一本都让我对内心了解的更深。它并不是纸上谈兵,对我的生活也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没有读过的这些书,我不可能拥有现在尚且可以的生活,我一定还和之前一样,还是个找不大的孩子,是一头乱撞的困兽。书告诉了我为什么,它也给了我可行的方法和方向,等待我去内化。我既然知道了为什么,怎么做,至于做不做,如何去做,完全在我。
我不能算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好多名著都没读过,但是我确实对心理学书籍充满兴趣。没有人教我怎么做,书会教我。它能让我看到自己的内心,也能让我体谅别人的内心,它让我看到我内心脆弱的原因,也能让我对别人的遭遇表示同情。
我的成长环境不是很好,通过书,我可以学到别人在优越的环境轻松掌握的道理,也许还能学到别人不知道的道理。也许对别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书告诉我了,我会很珍惜。 特别是一些见解你深深共鸣,看多次都这样,是一种能默默给你力量的东西。
也许现在遇到一些较大的事情,我还是会怕得很,还是会像最初那样去逃避,但我知道,如果换做不读书之前的我,我可能早被打倒了。但我现在能站着去面对它,足以说明,我现在的解决能力远非之前的我能比了。值得庆幸的是,之前有很多被我视为大麻烦的事情,都已经悄悄被我解决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会去粗取精,总结归纳。我还是要去多读书,去细心,去深挖,去重复,去内化。让我的意识指导我的行为,去践行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用一句话说,因为我喜欢读这些书,所以我成为了自己的心理医生。
.03.
对抑郁和人生的一些思考
一、抑郁只是个表象,没必要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一定要看到实质。
你可以想想,当没有抑郁症这个名词的时候,这种对生活无望的情况怎么命名。所以不要说自己是个“抑郁症病人”,别这样给自己贴标签,如果你非贴不可,贴一个“内心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同理的,抑郁、焦虑、社恐等各种神经症只是表面,都是内心所藏着的终极问题的挡箭牌。这些问题要么是原生家庭,要么是迟迟不能释怀的事情。
出现这些症状,一定是内心冲突太大了,要么是现在的实际问题,要么是以前的遗留内心问题。
朋友们,抑郁很大原因,就是自己的无知,你根本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更不可能知道怎么做。所以重中之重是知道为什么,从无知变成有知,知道了为什么,反复思考内化,怎么做就迎刃而解了。
看书能很好地帮你知道原因,但自己一定要深入内心,一定要下决心直视这些问题。很多时候你不想改变,只是怕承担风险,殊不知这样大错特错。
人生确实苦难重重,但绝不能逃避,否则更是难上加难了。不是你最近倒霉,导致了抑郁,而是你注定要抑郁一次,这是一次很完美的机会。如果你这样想了,你会慢慢地通过抑郁这个契机发现所有问题,这样的话这场抑郁才有意义。
抑郁是一个提醒,她在悄悄提醒你,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二、我们活在一个脆弱的世界里。
我们应对的方法之一 是麻痹脆弱。你无法选择性地麻痹感情。你不能说,这些是不好的。这是脆弱,这是悲哀,这是耻辱,这是恐惧,这是失望,我不想要这些情感。
你需要清楚一个事实,你无法只麻痹那些痛苦的情感,而不麻痹所有的感官,所有的情感,即你无法有选择性地去麻痹。当我们麻痹那些消极的情感,我们也麻痹了欢乐,麻痹了感恩,麻痹了幸福。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向别人展示脆弱,我们要卸下我们的面具,让我们被看见,深入地被看见,即便是脆弱的一面;全心全意地去爱,尽管没有任何担保。
三、为什么我们知道怎样做对我们好,是可以通向幸福的道路,却还是无法那样做?
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却还是去选择了坏的处理方式?我们明明知道对于人类来说,共同成长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却还是互相猜疑互相伤害?
一场TED演讲中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机器中,这个机器被设计成让我们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的理解是这个机器就是社会环境,这也和卡伦霍尼观点一致“因此,我们不妨说神经症患者正是我们当今文化的副产物”,这可能也是抑郁的成因之一,在此不过多探讨。
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获得幸福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保持善良,真心待人,选择付出。就像韩红一样,好,没有人爱我了,那我就去爱别人。这样做,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会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不要怕自己的真心错付,即使这样你还是幸福的,因为你无愧于心的。
四、关于怎么去做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去勇敢面对过去。
Jordan Peterson曾说过,在一个超过18个月的经历中,如果你再次回想,情绪还是会起反应,情绪起反应是说:你还是会害怕,难过等,那说明根本没有放下。你根本没把这段经历理清楚弄明白。
而过多的这种经历,只会让我们负重前行。只要我们回想还是会起情绪反应,那必然是让我们重新理清楚这段经历的信号。
当你真正理清楚了关系,不纠结了,你回想,感受到的是幸福,释然。人为什么要记住过去,有人说为了客观记录过去的存在,并不是。
记住过去,只是为了去躲开未来的沟渠,是你的未来的指明灯。
所以,如果你不想负重前行,如果你想让过去为你的现在未来服务,就必须要去解决过去遗留问题。而解决过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日常的琐事中,当情绪的扳机扣动时,当你感受到了情绪,不要逃避,去接近你的内心,去思考过去,去分析原因,去解决它,一个接一个地解决。
其次,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现在,这样就不会掉入虚无主义。
抑郁的最大特点就是虚无主义,一直问存在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做事的意义。可以看出,人们不会选择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你会说抑郁症的人很可怜,啥都干不了,没有意义,但有时候,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去逃避做事的责任,这是回报,这才是是初始动机。抑郁症的痛苦,比去做事,去承担责任,去面对挑战,看起来更容易接受。
这样说可能有点严厉,但有的时候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好多抑郁症患者就可以躲在虚无下,整天问人生的意义,而不去改变,还坚定了观念,自己一定改变不了。
还是一句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没有办法。
只有当你真的忙起来,你就不会去想到要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了,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没有答案,但你去做有意义事的时候,就是解答的过程。
而这个做事的过程,就接近于标准答案。
所以,不逃避,是抑郁症唯一的解药,也是所有人能得到满足感的核心。如果整个世界都在逃避,那么所有人陷入虚无,整个世界会变成地狱,真的会。
.05.
最后的总结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推荐这六本书,本来是想单纯书籍推荐的,但还是想把自己想说的尽可能都说出来,所以我后面的对读书,抑郁,人生的一些思考,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主观性很强,大家有选择地认同。
这篇文章,我也是删了又改,力求语言精确,但还是会有逻辑不通的地方,也请谅解。
抑郁症是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次经历,经历过抑郁症后,并不意味着人生会一帆风顺。你的人生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你可以用这场经历所收获的一切,把困难一一克服。
总结六条建议,希望朋友们牢记:
1.永远爱自己;
2.不要被外界干扰,不忘初心;
3.保持善良,保持感恩,真心待人;
4.时时刻刻活在当下;
5.有目标,去做让你感到有意义的事而不是陷入虚无;
6.不要逃避,勇敢面对内心,勇敢面对生活。
最后,希望朋友们早日康复,早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