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战略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但是,中国当代中年主流精英人才群体当初大多靠逆淘汰上位,总体质量和成就不高。延缓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恢复高考后,在八九十年代有长达十几届高中大学的平均生源质量大幅下跌,导致不但中国的杰出人才数量很少,初中高层人才的质量和成就也不高。
2022年大约在41岁-57岁这个年龄段左右的主流精英人才,大多是在初中毕业时以考不上中专(包括中师)的二三流中考成绩,才得以进入高中大学获得好的教育资源,进而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精英人才,他们的平均智力等天赋往往还不如当初从初中考上的中专中师的同龄人。
这是有官方出版物承认的事实,如湖南省教育厅编写的“第二轮《湖南省志 . 教育志》(1978-2005年)(上)”535页,以及株洲市委党史办与株洲市教育局编著的《株洲教育史》第408页中提到:那些年有一股考中专的热潮,降低了普通高中新生的质量。
如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就是1997年后进入高中的,2000级本科生,之后没有出现好理解,因为目前还年轻,但为什么之前那么多届没有出现?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生源问题至关重要,很长时间里,大多数初中优秀生读中专,导致目标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高中大学总体生源质量降低,出来的人才总体水平和成就自然受到很大限制。
大概从1980年左右开始,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在长达十几二十年时间里,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大多数最优秀的初中生毕业后被分流到中专(包括中师)读书,他们就像无数优质种子被抛洒在贫瘠的土地上,终生被严重逆淘汰,往往只接受了一点中等职业教育,十八九岁就进入条件欠缺的基层单位长期工作,学业和事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而进入高中的总体生源质量自然就明显降低,进而导致考入大学、中专的生源质量相应降低,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成就受到限制。当年各地有一流学生读中专中师,二流学生读高中的流行语,
本来上不了高中的,进了高中,只能读一般高中的,读了重点高中,本来考不上大学的,读了大学,本来只能读一般大学的,读了重点大学,各类高中和大学的总体生源质量全面降低。
当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子弟中的优秀生基本都会读中专,城镇户口的优秀生中,在农村读书生活的,在县城的,大多数也会读中专,大中城市里的优秀初中生也有不少读中专。所以在那十几年里,大约至少80%的初中优秀生读了中专,总人数约有数百万。
而且,不像这些年由于课外培训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原因,很多成绩好,进入好大学的优秀生是钱堆起来的,不是真的天赋好。那时中考成绩高低与考生的智力天赋基本成正比,。教育尤其是农村,基本是放养,没有什么补习班开小灶之类,教育资源差,在初中毕业之前也没有经历过逆淘汰的选拔。这些优秀生进了高中,很大概率仍然成绩优秀,而二流生有一流天赋,也是很小概率。
国家和社会的损失有多大呢?设想一下,如果那十几二十年初中优秀生基本都读高中考大学,那么这些年中国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中国的优秀人才、杰出人才数量会比现在多很多,一代人才的总体(或平均)质量与成就将比现在提高很多,已经创造的社会物质精神财富也比现在多很多。中国会处在一个比现在高得多的物质精神实力起点上,人才资源更多更优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会比现在光明得多。
主流人才质量和成就不高的根源是生源质量,智力天赋不够,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虽然他(她)们由于获得巨大政策红利,受到好的教育,获得好的工作岗位资源,但是平均质量却降低了。智力天赋不够是很难弥补的缺陷,即使受到好的教育,在重要岗位历练实践过,但能力和成就仍然受天赋这个天花板的限制,这些人难以获得大成就,或成就不够多。而且在关键、危机时候的应对能力不够,这种天赋智力不足的缺陷,不是增加支持,投入能够解决的,必须另外找方法。
虽然这些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成就,也出现了一些拔尖人才,但是总体来说,智力天赋和能力水平不够,严重延缓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的重大战略缺陷。
为了弥补这一重大战略缺陷,避免更大损失,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先行
对于中国这一重大战略缺陷,政府和民众应该有清醒认识,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减少损失,否则会错上加错,造成更大损失。
了解中国当代中年主流精英人才总体上智力天赋、水平和成就不高这一基本国情,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使国家和社会正常发展,减少损失。人贵有自知之明,国家和社会同样如此。
只有这样,才能够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亡羊补牢,防止将来再犯类似错误,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提高国家人才的总体质量和成就。明白产生了和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遗留问题,避免国家和社会的更大损失,如果应对措施得当,甚至可能变坏事为好事,这都是建立在深入研究了解基本历史事实基础上的。
但是,如此重大的问题,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这很不应该。
理论是基础,应组织力量研究中专问题的历史,后果,现状,对策等。为决策提供依据,使民众获得对基本国情的知情权。
(二)大量培养提拔培养使用青年人,替换庸人
在中才大用现象多,中年主流精英人才质量不高的同时,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又得不到合适的施展才能和受培养的机会,浪费人才资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重大阻碍。
实际上,更年轻的一代人中,相当多的人比那些当年考不上中专才读高中大学的精英们更有能力和潜力,创造力,智力等天赋和受到的教育更好。
二十多,三十多到四十岁左右的这批青年人,初中毕业时正是1997年到2000年以后,由于政策改变,优秀生几乎都上高中后,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再加上后来的年轻人受的教育更好更先进,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先进,更加年轻有活力,更具创造力,如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就是1997年后进入高中的。但由于资历和年龄的原因,大量优秀青年人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发挥潜能。
应该提拔他们到更重要岗位,替换那些年龄大资历深但平庸的人。这样能提高年轻人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更大潜能,还能吸引大批在国外的华人优秀人才回国。
(三)对中才大用的八九十年代读高中大学的精英进行谦虚与回报教育
那些当年因为政策红利读了高中大学的精英,虽然总体上不及让能考上中专的优秀生读高中大学的效果好,但是生米早已煮成熟饭。他们是中国的宝贵人才财富,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很多成就,应该肯定。
但有必要对他(她)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当年是怎样才获得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除了很少数人,他们中的大多数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权力资源等,那些资源本应属于更优秀的考上中专中师的同龄人,那些人能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创造更多更大价值。教育精英们应该有自知之明,心怀感恩,更努力学习和工作,做出更多贡献和成就,回报社会,还应该更谦虚,让出位置给更优秀的人,尤其是让給优秀年轻人等。
(四)发现和培养更多高天赋孩子
吸取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初中优秀生读中专中师的惨痛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和选拔高天赋孩子,因材施教,给与天赋好的孩子好的教育,人尽其才。
如对免费师范招生进行改革,本来中上等成绩的初中生读师范做小学教师足够,但是这些年录取了大量成绩超过重点高中线的学生,这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教育部门应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初中优秀生报考重点高中,由于报考师范的优秀初中生往往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对中考成绩优异的初中生应给予读重点高中的学费生活费等资助,以及考上大学后的奖励,帮助他(她)们读完高中和大学,甚至可以将特别优秀的初中生转录到重点高中,促使更多优秀初中生读高中、考大学,人尽其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充分贡献。
如果这些成绩优异的初中生读重点高中,可以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智力也获得更好的开发,往往能考上挺好的大学,专业选择面广,成为优秀的中高端人才,总体水平和成就比初中毕业后读师范做小学教师要大很多,更能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
(五)扶持中专生
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初中尖子生读中专,导致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遭受重大损失,其中损失最大的是那些中专生及其家人。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和支持这个不幸的中专生群体,消除学历歧视等不公正待遇,让这些人增加幸福感,减少被剥夺感,弥补伤痕和遗憾,促进公平公正。
虽然这些中专生因为读中专被严重耽误,平均能力不如当初读了高中大学的同龄人,但这些中专生正值壮年,天赋好,有一定经验和能力,是待开发的人才资源宝库,但受限于第一学历等限制,平台低,资源少,发展受很多限制,应该给予支持,使他们能发挥潜力,创造出更多成果和价值,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