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录取的中专生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并保送清华大学

文摘   教育   2023-07-03 16:58   湖南  

原标题:农村天才被政策引导去读中专差点被埋没,上高中后获得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并保送清华,家乡政府乘机给自己脸上贴金

1994年,第26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几位金牌获得者中,有一位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李帅格,之后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

而当初在初中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品学兼优的他,初中毕业后本来只是像其他优秀生一样,被一所中专录取,当地没有任何一所高中录取他。这个底层出身的天才学生,差一点就像当年绝大多数初中尖子生一样,进入中专被终生埋没了。

李帅格是湖南省株洲县群丰乡人(现在的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1991年从群丰乡中学毕业,品学兼优。尤其是他在读初三时,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毕业前,因为那些年政策采取种种措施,大力引导优秀初中生报考中专,几乎所有家庭条件不太好、成绩优异的初中生都会先报考中专,如同那些十五六岁、不谙世事的初三学生一样,李帅格也很难例外,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上一所中专。

李帅格家人本来准备让他去读中专,但省会长沙市的名校湖南师大附中高中部鉴于李帅格得过物理竞赛一等奖,又录取并动员他到师大附中实验班读书。家里人本来舍不得放弃中专,因为读完三四年中专后就可以安排正式体制内工作。师大附中以读实验班的学生将来能保送上大学为条件,这才使得家里人同意李帅格放弃读中专。

在重点高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李帅格在1994年获得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株洲市和县里召开会议庆祝,媒体也做了报道,株洲当地至今仍把李帅格获得奥赛金牌作为一大功绩进行宣传。

但实际上,株洲当地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没有什么资格把培养出奥赛金牌得主李帅格作为自己的功绩。

株洲当地政府和学校在八九十年代有十几年时间里,跟其他地方一样,把绝大多数最优秀的初中生引导去了中专中师读书,严重浪费了一代最优秀的生源,成绩差一些的才读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分数线更低,降低了高中和大学的生源质量,进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水平和成就降低。

首先,当初政府和学校引导李帅格等优秀初中生全部报考中专,导致中专录取分数线远高于最好的重点高中,而且按照当时的规定,因为李帅格已经被中专录取,株洲没有任何一所高中录取他,哪怕是最差的高中,即使他的中考分数远远超过重点高中线,如果不是师大附中挽救了他,他会像其他初中尖子生一样读中专,很大概率是一生被彻底埋没,成为一个平常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

其次,当年成绩好的初中生,基本都是靠天赋和努力,不像这些年很多好成绩是靠钱够买到好的教育资源,钱堆出来的。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教育文化条件差,更没有任何补习之类,完全是放养、野生,李帅格在那么差的条件下能够获得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主要是因为天赋和努力,而不是因为教育条件好。

如果当时不是师大附中录取李帅格,李连最差的高中都上不了,如果当时他没有参加物理竞赛,那就更加只能读中专了。像当年那些读中专的优秀初中生一样,仅仅接受三四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不好,毕业后没有升学机会,只能就在基层工作,环境不好。很大概率是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即使他毕业后能觉醒,通过自学考上研究生,甚至读了博士,要达到同样的事业高度,跟正常读了高中大学研究生的比,要吃更多的苦,走更多弯路,幸福感也没那么高。

主流宣传忽略和掩盖了一个残酷的重大历史事实:恢复高考后,从1980年左右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政策引导下,大多数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全国共有数百万人)进入中专中师而不是重点高中读书,中专中师录取分数线往往远高于重点高中录取线。

这是有官方出版物承认的事实,如图。

图片摘自湖南省教育厅编写的“第二轮《湖南省志 . 教育志》(1978-2005年)(上)”535

图片摘自株洲市委党史办与株洲市教育局编著的《株洲教育史》第408

比如,1993年李帅格所在的株洲县录取分数线,中考七门总分740分,株洲县重点高中县五中录取分数线大约是620分,而四类中专里最低的分数线642分,最高的一类677分。

当年的政策是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鼓励初中优秀生报考中专,如给予利益诱惑,中专生毕业包分配体制内工作,给予干部身份,农转非,免收学费或低学费等,并且不引导优秀生报考高中,而是采取中考前组织预考大力引导、选拔优秀生报考中专,而且是先报考再考试,考中专的到县城里的考点统一考试,报考高中的只要在乡下初中考点考试就行,中考后,中专比高中提前录取,被中专录取以后不能读高中,这些政策措施使得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进入中专读书,中专录取分数线往往高于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因此,当年全国各地流传“一流学生读中专,二流学生读高中”的说法。

几百万聪明、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本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中有许多人极具天赋,堪称天才,如果好好培养,将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但是他(她)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而是被严重浪费和糟蹋,初中毕业后仅接受三到四年中等职业教育,然后被长期安排在城乡基层工作,像无数优质种子被不公正地抛洒在贫瘠的土地上遭到逆淘汰,学业和事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只能为中国的基层建设事业默默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而进入高中的总体生源质量明显降低,进而导致考入大学、中专的生源质量相应降低,培养出来的一代人才质量和成就受到不小的限制。同时还加剧了阶层固化和阶层差距。

国家和社会的损失有多大呢?设想一下,如果那十几二十年初中优秀生基本都读高中考大学,那么这些年中国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中国的优秀人才、杰出人才数量会比现在多很多,一代人才的总体(或平均)质量与成就将比现在提高很多,已经创造的社会物质精神财富也比现在多很多。中国会处在一个比现在高得多的物质精神实力起点上,人才资源更多更优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会比现在光明得多。

这是一场古今中外罕见的大规模,长时间的人才逆淘汰事件。一代初中高级人才的总体质量和成就降低,对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进步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逆淘汰,进入高中大学的生源质量不高,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成就降低。

具体可以看下文:

从生源质量(天赋)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


战略知识分子
传播知识,传播真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