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桥吊技术

文摘   2024-09-21 09:30   陕西  

自从1920年Polgar第一次通过侧方扫描X线片发现并提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后,TOLF逐渐被认可为导致 胸椎脊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颈椎OPLL相比,TOLF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脊柱疾病,人群发病率约在 3.8% ~26%,主要发生在亚洲人群,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下胸椎是黄韧带骨化的高发区域。

TOLF是胸椎部位的黄韧带发生的骨化性病理变化,其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慢性损伤、退变、炎症及代谢等因素有关。黄韧带骨化会造成脊髓压迫,引起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症状。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使脊髓受到长期、持续性的压迫,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很难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保守治疗往往无效,临床多推荐外科减压治疗。

传统的TOLF多以后路减压为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开术(开放或镜下)、French-door椎板切除术和en bloc椎板切除术等。由于椎板切开术和French-door椎板切除术需要在椎板中央区域做一个安全的中线切口(下图),所以适用于椎板中央黄韧带没有发生骨化的情况,包括侧面型、扩展型以及扩大型的双边TOLF。

然而,当椎板中间区域存在胸椎黄韧带骨化或者硬膜骨化或粘连(下图),中线切开就比较困难,而且,在切开分离骨化结构时,更容易损伤硬膜,出现脑脊液漏。椎板切除术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脊髓损伤,严重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将导致椎管狭窄,术中磨钻或枪钳的操作难免损伤椎管内结构造成脊髓损伤。

另外,硬膜外血肿也很常见,很容易导致术后脊髓受压和神经恶化。en bloc椎板切除术适用于在椎板中线部分存在骨化的情况下,即融合型或者结节型TOLF。该术式 类似French-door椎板切除术,只是没有了中线切口。目前en bloc椎板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减压效果也很明显,但是仍然容易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在融合型或者结节型TOLF情况下,有时也会出现硬膜的骨化、粘连。这时,从周围解除硬膜骨化并保持硬脊膜完整通常较难完成,且术中更易导致硬膜甚至蛛网膜撕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甚至损伤脊髓等情况。

史建刚教授改变传统切除骨化物的手术目标,提出保留并利用骨化物复合体,在2017年发明了与颈椎ACAF技术理念相同的胸椎Bridge Crane技术。


该技术通过游离胸椎黄韧带骨化(上图A中红色)和椎板的复合体,使用钛缆或缝线穿过复合体(上图C),调整椎弓根螺钉的深度,并安装横联,使横联和骨化物复合体之间的距离与骨化物的厚度相同(上图E)。完全游离骨化物复合体后将缝线将复合体向后提拉并固定在横联上,完成黄韧带骨化的直接减压、相应节段的稳定性重建和椎管后壁重建(上图F)。

由于该技术利用椎弓根螺钉和横联作为提拉骨化复合体的支撑,其提拉过程就犹如桥吊起重机吊起货物的原理一般(上图),所以起名为桥吊(Bridge Crane)技术。

该手术技术的主要步骤是从椎弓根内缘游离黄韧带骨化的两侧(上图B),在椎板上使用磨钻打孔并用巾钳穿出骨性隧道,穿入较粗的缝线(上图C),在骨化的尾端横断椎板(上图D),置入椎弓根钉,调整螺钉深度使横联到椎板的距离等于骨化物的厚度(上图E),安装纵连接棒和横联,并把风险在横联上预紧以稳定骨化物复合体(上图F),在骨化的头端横断椎板,彻底游离骨化物复合体,拉紧缝线提拉椎体骨化复合体完成减压,将缝线固定在横联上。

*该技术的优势在于:

1、在压迫的周围操作,器械无需进入椎管,避免直接切除(开放或镜下)骨化时磨钻或枪钳导致的脊髓损伤;

2、保留骨化物复合体分离骨化与硬膜之间的粘连,避免脑脊液漏;

3利用骨化物复合体作为新的椎管后壁,骨化物和硬膜之间的粘连形成帐篷效应避免术后血肿压迫脊髓;

4、椎弓根螺钉固定骨化节段,稳定融合,避免骨化加重。

→该技术对于压迫非常严重的或长节段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例有较强的优势。

点击公众号获得更多ACAF学术信息

长征ACA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可控前移(ACAF)技术是由上海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新技术。ACAF技术打破了教科书中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禁忌,实现了一次性前路减压直接手术减压,且并发症概率大幅降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