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文摘   2024-09-21 05:00   福建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善知识,心是广大无边的。可以说,法界有多大,虚空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

“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在这广大无限的心中又有一种力量,能够了了分明,就是遍知的力量。佛陀十大名号中,有一种叫做“正遍知”,也就是说,这种觉知是遍及一切,无所不知的。凡夫的认识是有指向性的,每个心念都有相应的所缘,或是想着赚钱,或是想着争权,或是想着家庭,或是想着事业。当他对这个所缘特别执著时,就会忽略周围的其他,这种知是狭隘的妄知。再比如,大家现在专心听我讲课时,你们的知就会锁定在我身上,锁定在我的语言上,越专注,对周围的反应就会越迟钝,就像一幅主体清晰而背景虚化的影像。如果不锁定某个对象,只是安住并保持觉知,一切都能平等地呈现在我们心中。可见,人本来具有遍知的功能。只是当心进入迷妄系统后,这个功能就被屏蔽了。如果放下执著,你会发现意识背后有一种遍知的功能,对周围的一切清清楚楚。这种清楚不是意识上的清楚,而是像镜子那样,照见但不粘著,映现但不停滞。当然,这还是最粗浅的遍知。一旦体认生命内在觉性之后,才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遍知,也就是唯识宗所说的大圆镜智,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能映现其中。这种功能是心本自具足的,只需体认即可,所以说“应用便知一切”。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宇宙中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菩提自性的这个“一”,是为“一切即一”。而这个“一”同时又能出生万法,含摄万法,是为“一即一切”。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什么叫去来自由?因为心体不是物质,是没有任何滞碍的。犹如明镜,可以朗照一切,但又没有任何粘著,物来影现,物去影灭。这种无滞碍和不粘著,正是般若智慧所具有的特点。因为不粘,就能独立自主,来去自由。既可以做什么,也可以不做什么。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善知识,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生命内在的菩提自性而生,并不是从外而来,不是重新安装的一个程序。你们不要搞错,不要向外乞求,而要向内找寻,这就叫做“真性自用”。唯有证得这个觉悟本体,所看到的一切才是诸法实相。反过来说,在我们现有的迷惑系统中,则是“一假一切假”。因为能认识的心是虚妄的,所见自然也是造作的、不实的。就像一个带着有色眼镜的人,目光所及,都是被有色眼镜处理过的影像,而非世界本来面目。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开发生命内在的觉悟本体,才是人生最为迫切的头等大事,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此外的一切,比如空心静坐之类,都不过是小道而已。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千万不要整天把空挂在嘴边,却不将之落实于心行,不按照这一法义去实践。那样的话,就像凡人自称国王,终归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因此变成国王。那样做的人,决不是我认可的弟子。这是六祖对弟子的告诫,也是对一切后学的告诫。事实上,很多学佛者都有类似的问题。每天在说一些佛菩萨的境界,自己却不思改变。哪怕说上一辈子,还是标准的凡夫,最多是一个有着佛法包装的标准凡夫。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的。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善知识,到底什么叫做般若呢?所谓般若,翻译成汉语就是智慧。接下来,正式对般若进行阐述。六祖不是从概念上解释智慧,而是直接告诉我们智慧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体认,如何成就。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在任何处所,任何时间,我们都要念念保持清明、无造作的觉知,避免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妄念。保持觉知,就能时时安住于内在智慧,这就是般若行。觉知有两个层面,一是有造作的觉知,一是无造作的觉知。内观是从有造作的觉知起修,而禅宗是让我们直接体认无造作的觉知。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当这一念陷入不知觉中,般若之光就会熄灭,处于无明愚痴的凡夫状态。当这一念保持觉知,尤其是进入无造作的觉知,般若之光就能当下现前,当下产生作用。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世人因为愚痴和迷妄,无法体认般若。虽然口中说着般若,内心却不能相应,依然处于无明之中。尽管常常自称在修般若,也总在谈空说有,谈玄说妙,其实根本没见到真正的空,不知道空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在迷惑状态说一些“觉悟”的话。这样的说,除了能满足一下内心对空的向往,是没有任何真实力用的。或许有人觉得,说总比不说好。但要知道,如果说得太多而没有受用,往往会使人失去感觉,甚至以此为足,觉得自己已经懂得空是怎么回事,反而比一般人更难与修行相契。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般若是无形无相的,只要保持这份觉知的心,尤其是无造作的觉知,当下即可体认。如果具备这样的见地,就是般若智慧。

以上,六祖通过对般若的阐述,为我们开显了觉悟本体的特征。同时特别强调,般若需要用心体证,而不是谈玄说妙的素材,不是用来挂在嘴边的。

一念慢生活
身在红尘间,心得半日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