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周日读书会】秋日阅读 柿柿如意(三十二)

文摘   2024-09-15 06:01   吉林  

周日读书组 阅雅一方 2024年09月14日 17:16


2024

秋日阅读

柿柿如意

 HAPPY THE GOOD TIME

岁岁年年,多阅读,常安宁

阅读目录

01.地下室手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者:邓颖

02.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阅读者:彭仁超

03.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余光中)阅读者:赵盛

04.《边界感》(【美】达蒙·扎哈里亚德斯)阅读者:唐娟

05.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常生龙)阅读者:陈建红

06.《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之《末日焚书》

(马伯庸)阅读者:熊幸

07.《致教师》(朱永新)阅读者:马大伟

01

邓颖·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地下室手记》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阅读者】邓颖

【阅读时间】202409

【摘抄及感悟】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深刻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以下是一些来自该书的摘抄,这些摘抄展现了主人公“地下室人”的内心独白和思想活动:

1. 关于自我认知与痛苦

      “一个无耻之徒,当他感觉到自己的的确确是个无耻之徒时,这对他来说似乎倒是一种安慰。”

      “我之所以有罪,首先是因为在我周围的所有人中我的才智出类拔萃。最后,我之所以有罪,是因为如果我豁达大度的话,那也只是由于我意识到这种豁达大度毫无用处,因而使我倍加痛苦。”

2. 关于孤独与仇恨

      “在那里,在自己那脏兮兮、臭烘烘的地下室里,我们这只惨遭欺辱、饱尝毒打、屡受讥笑的老鼠,立刻沉入一种冷酷、恶毒,而主要是无尽无休的仇恨之中。”

      “它将连续四十年牢记自己的屈辱,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一细细品味,直到最后一个它深感奇耻大辱的细节,并且,每次都要自己添加一些更加耻辱到极点的细节,用自己的想象来恶毒地嘲弄和激怒自己。”

3. 关于理性与愿望

      “理性是好东西,这是毋庸争议的,然而理性却终究只是理性,只能满足人的理性能力,而愿望确是整个生命的表现,也就是人的整个生命,既包括理性,也包括一切内心骚动。”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他是谁,都喜欢做他愿意做的事,而根本不喜欢像理性与利益命令他做的那样去做事;他愿意做的事也可能违背他的个人利益,而有时候还肯定违背。”

4.关于爱与虐待

      “我已经不能再爱了,因为,我再说一遍,我的所谓爱就是意味着虐待和精神上的优势。我一辈子都无法想象还能有与此不同的爱,甚至有时候我想,所谓爱就是被爱的人自觉自愿地把虐待他的权利拱手赠于爱他的人。”

      “我在自己的地下室的幻想的所谓爱,也无非是一种搏斗,由恨开始,以精神上的征服结束,至于以后拿被征服的对象怎么办,我无法想象了。”

5. 关于自我矛盾与挣扎

      “这位先生只要一准备工作,马上就会滔滔不绝、有板有眼地向你们讲述,他将如何按照理性和真理的规律来行动。不仅如此,他还会激动不已、热情似火地对你们大谈特谈人类真正的、正常的利益;可是——刚刚过了一刻钟,没有任何突如其来的外部缘由,而恰恰是根据某种比其他一切利益更强劲的内在冲突——他突然改弦易辙,也就是说,他公然反对自己刚说过的一切:既反对理性的规律,又反对自身的利益,唔,总而言之,反对一切……”

6. 关于生活的虚无与荒诞

      “什么更好——廉价的幸福好呢,还是崇高的痛苦好?你说,什么更好?。”

      “意识到的东西太多了——也是一种病,一种真正的、彻头彻尾的病。”

      这些摘抄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社会、哲学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摘抄,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下室手记》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注:这是我用“文心一言”做的读书笔记,很有偷懒耍滑之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我读得缓慢而艰难,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需要很努力才能沉下心来去咀嚼他的字句。地下室人的几乎每一个句子,都掷地有声,引人深思。

      于是摘录陷入难以取舍的纠结,于是交给AI了。然而也有我薅起头发跳不到的高度,看见新的笔记方式——分类摘抄,是为最次笔记最大的收获了。

02

仁超·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张德芬  著

【阅读者】彭仁超

【阅读时间】20240913

【摘抄及感悟】

【摘抄】

      1. 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外界是夺不走的。

      2.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

      3.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4.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思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殊震动频率的能量。

      5. 因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

      6.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7.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8.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9. 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

      10.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11.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2.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他会来就一定会走。

      13.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14.我看见我在寻求被欺骗和被背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求。

      15.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的流露出来,不要压抑!

      16.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他们。

      17.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18.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

      19.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20.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21.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感悟】

      我在阅读王君老师的书时了解到这本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两天就读完了。这是一本探索自我身、心、灵成长的书籍,娓娓道来的故事扣人心弦,引导读者同主人公若菱一起经历人生的艰难困苦,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追寻内心的安宁与喜悦。若菱在与智慧老人的一次次交谈中,渐渐地揭开了我们为人处世和情绪模式的神秘面纱,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大部分时间受潜意识控制,而我们自己全然不知。人的真我被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层层包围,让我们离内心的爱、喜悦与和平越来越远,以致我们迷失了真实的自己。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与身体的联结,觉知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如:感受自己的呼吸,会让我们活在当下。与身体的联结可以帮助我们将潜意识的信息进入意识层面,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其次,我们要穿越情绪的障碍,情绪是一种能量,不管是愤怒还是悲伤,不批判、不抗拒,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让情绪自然而然的发生,顺其自然的流走。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只能臣服,因为一切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这句话点醒了,曾经多少次我纠结生活中的不愉快,不断地悔恨和埋怨,造成严重的心理内耗,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我在喂养自己“受害者角色”的胜肽,生活中总是反复经历情绪风暴的袭击,一次次上演苦情悲剧,把自己洗劫一空。现在当情绪来临时,我知道是身体在发出信号,我依然会生气、愤怒、悲伤、难过、哭泣,但我会反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接纳自己、看见自己,情绪慢慢就恢复平静了。最后我想谈一谈吸引法则,所有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思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殊震动频率的能量,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会吸引和自己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水平才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同频人。

      在阅读中我也在疗愈自己,了解了还有那么多未知的自己等着我去探索和发现,生命如此美妙动人,我期待遇到更喜悦、平和的自己。以后凡事内求,多关照自己的内心,把书中的箴言在生活中实践出来,我相信自己会更好。

03

赵盛·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作者】余光中  著

【阅读者】赵盛

【阅读时间】202409

【摘抄及感悟】

      生命,短暂而又漫长,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它是那么脆弱渺小;但在人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尽的追求中,它的长度又是不可估量的。面对漫漫人生路,在对抗内心孤独与现实的不如意时,我们是那么焦躁和不安,而余光中先生在这部散文著作中以过来人的姿态,温文尔雅,细数自己生命每一个动人的瞬间,为彷徨的人们提供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

      最喜在醉人的黄昏,映着缠绵晚霞,手执长卷,品味余老如恬静悠然水墨画般的文字,领悟其中无穷的意蕴,长久地沉浸其中。

      余老说寂寞是最耐听的音乐,他在娓娓与喋喋这章节中恳切规劝“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说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却还是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工作,联想到师生相处之道。确实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教师的职业生涯怕是最离不开语言的艺术。无论是传授学生以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都是在一句句逻辑清晰的讲述和苦口婆心的规劝中实现的。但不管我们耗费多少精力,苦思出了怎样的巧方妙法,但是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总会闹出一个个幼稚以至我们完全不能理解的错误。今夕细品,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忽略了聆听。每一个荒诞的错误背后必有一个悖于常理的想法,那是专属于孩子世界思考方式的衍生物。当我们在苦心专研如何用更简单的方法教授时,不妨听听孩子们的声音,走进他们的世界,习惯他们的思考方式。也许很多苦苦折磨我们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我们都知道能理解老师意图的孩子,成绩通常都会名列前茅。但若我们不是从成人的角度来建构解析问题,而是从孩子的视角来梳理知识,也许就不会一个知识讲了数遍,孩子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误。因为不属于他思维方式的东西,他总是需要一遍遍地巩固记忆,而从他角度习惯性地理解,再高深复杂的知识也会变得浅显易懂。

      诚然,老师需要威严,师生关系离不开敬字的维系,但那应该是敬爱而不是敬畏。让我们学会倾听,执教生涯如若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朋友,而不是无数个沉默的知识摘记者,岂不妙哉!

      人生一世,贪嗔兼痴,自有千般因缘,种种难舍。雪泥鸿爪,谁能留得住,记得清?怕只怕只有每一个惬意静心的时刻,潜读于一本长卷,内心片刻的清明才是永恒。衷心希望我的每一位读友,轻翻这本《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去获得专属于你内心的感悟。

04

唐娟·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边界感》

【作者】【美】达蒙·扎哈里亚德斯  著

【阅读者】唐娟

【阅读时间】20240906

【摘抄及感悟】

      我承认是被书的标题首先吸引的,接着就是封面上的宣传语,“不讨好,不冒犯”“优雅拒绝”“精神内耗”“技巧”,这样的词语,每一个都很精准地踩在现代人的焦虑点上。因为不懂得边界感,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领地导致一地鸡毛的情况大有人在;因为不懂得拒绝,默许了别人的“入侵”而让自己疲惫不堪鸡飞狗跳的现象也不乏其人。对号入座的话,大约每个人都逃不开此两种。

        那么也可以说,这本书算是应运而生,受众很多。

      内容分成四个部分:讨好型人格的习惯、为什么我们很难说“不”、建立边界感的10个策略、如何与不同的人建立边界感。从小标题上来看,仍然是很吸引人的,并且先分析现象,再剖析原因,然后提供方法,最后还指导具体实践。每个部分由多个小篇组成,每个小篇之间的逻辑关联度并不高,似乎都可以单独成篇。所以,像我这样缺逻辑思维的读者,读完也很容易遗忘。最后只大大略略地记得了一些要点。

      作者对讨好型人格的习惯和为什么很难说“不”的分析,我印象深刻并且持认可态度,因为那描述的就是十年前的我自己。人总是要成长,懂得适当地说“不”也是成长的标志之一。是“适当地”。但是反过来说,吃亏也是福。在一个家庭里,多付出一点,家庭可能更加和美;在一个单位里,多付出一点,成就可能更多;在一个集体里,多付出一点,机会可能更多。就看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自己也还能承受,倒也可以不说“不”。

      所以如果要作一个推荐,我想,还是理性地带着自己的思考来读。这本书文字排版很疏,读来速度很快,当作一个消遣,也是很不错的。

05

建红·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

【作者】常生龙  著

【阅读者】陈建红

【阅读时间】202409

【摘抄及感悟】

      1.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路径就是实验、思考、写作。

      2.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为学生点燃求知的火炬。

      3.教师要具备重组教材的能力,要义之一就是要通过重组,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4.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5.对身处大数据时代的人们来说,这三种能力至关重要,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搜索能力,第三是辨别真伪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常老师给了我们五把钥匙。

      一是登高望远看教育。只有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教师必须站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熟悉教育改革的趋势,掌握教育改革的动向;还要重点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依照教育的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方向进行教育。

      二是逐步提高自己。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必须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停地进修。需要明确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素养,需要熟悉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还要进一步提高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三是拥有一颗和学生一样的心。如果把教学和教育当做服务,那么教师和其所提供的课程当然就是提供服务的一方,而学生就是接受服务的一方。

      四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动力的,如果没有主动的意愿,那么学习行为就不可能发生。

      五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如果你一定要做教师,无论再苦再累,也不管受到多少委屈,都要努力让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这本书可以助力“新教师”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缩短新手期;驱散“老教师”内心焦虑,做好职业规划。新老教师都可以从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力量,培养教师核心素质,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06

幸子·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之《末日焚书》

【作者】马伯庸  著

【阅读者】熊幸

【阅读时间】202409

【摘抄及感悟】

【摘抄】

      “我已经搞清楚进入末日基地的方法。设计者给这个基地安装了一套知识评估准入系统。”

      “这是什么鬼?”

      “简单来说,设计者不希望末日基地变成一个菜市场。只有那些对人类文明存续有价值的人,才有资格进入避难。而判断这些人价值的测试方法,就是看他们对人类知识体系有多么深刻的了解。”

      “怎么了解?谁他妈的是全才啊?”田骁怒气冲天。

      “你不一定要了解全部知识,但你必须要知道那些东西对文明存续最重要,哪些不太重要,哪些完全不重要,有一个重要性的排名。”祝佳音用手指了指上头:

      “这个逸夫楼是建在图书馆之下的,馆藏的所有书籍,就是一个一个小砝码。我们的焚书举动,都被书中的芯片传递到这里的计数器来。每烧掉一本对延续人类文明不重要的书,就会增加相应分数;每烧掉一本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书,则会减少相应分数。如果我们想进入末日基地,就必须证明给电脑看,我们能够准确判断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直到凑够十万知识点。”

【感悟】

      最近在看马伯庸的一本中篇小说《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第一篇就是《末日焚书》。故事的背景是寒潮来袭,人类大部分被冻死了,少部分幸存者躲在了能避寒的地方得以生存下来。其中有十几个人躲在了图书馆,当所有可以烧来取暖的东西都烧完之后,他们唯有烧书取暖。

      十几个人围绕着先烧什么书进行了各种争论,一开始烧书是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民主投票,这个阶段争议特别大。后来夺权的专制者决定烧所有的新书 ,认为新书价值都不高,大家也没有太反对。大家在寻找新出路时,发现地下二层有个末日基地,但是得攒够分数才能进去。攒分数就靠大家对知识的判断是否符合系统设定,烧了系统认定不好的书就加分,烧了系统认定好的书就会被扣分。现在烧书变成了揣摩系统设定者的喜好,试探着烧一本来判断一类书。

      书中对各类书的价值的争论判断挺有意思的,其中还有很多指名道姓的。我想,写这书马伯庸得得罪多少写书的人啊。

      系统设定被认为是最客观的,但偏偏要对系统设定者进行喜好判断,有些根本无规律可循。这不禁让人掩卷深思。

07

大伟·悦读

 HAPPY THE GOOD TIME

【阅读书目】《致教师》

【作者】朱永新  著

【阅读者】马大伟

【阅读时间】202409

【摘抄及感悟】

 【摘抄】

      1. 教育是心灵的唤醒,而非知识的灌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2.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4.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教师应该用心去发现、去欣赏。

      5.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感悟】

      读完《致教师》这本书,我深感教师的职责之重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和习惯。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用赏识和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在我看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总之,《致教师》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品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我相信,在教育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未见世界时

书籍是世界的外延

见过世界后

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脚

周日安

— END —


阅读 4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