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慢品巧点拨
创设情境悟精神
——品评刘艳红老师《老山界》课堂微镜头
《老山界》是一篇红色经典散文,生动地叙述了长征时期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这篇文章距今已近90年,叙述的事件也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而艳红老师通过“老山界的事儿”“老山界的景儿”“老山界的人儿”三个微镜头,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打通文本与生活,感悟长征精神,诠释了经典文本的时代意义。
part.1
创设语言情境,激发活力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艳红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多次创设语言运用情境,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主动学习、生成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的活力。
课堂伊始,艳红老师点出翻越老山界对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借助课代表分享的老山界资料,引领学生进入故事的发生地——险峻的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在精彩文段赏析的部分,艳红老师再次以语言的力量创设了情境。“听老师配乐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把画面定格成一张照片,并取一个诗意的名字。”艳红老师引导学生沉浸于文字当中,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画面感;而“定格”“取名”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同时训练了学生将画面转化成语言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在“老山界的人儿”这一微镜头中,艳红老师设置了“新闻发布会”这个情境。“假如你就是一名小红军战士,跟随陆定一攀爬了老山界,并战胜了老山界。你们准备开一场新闻发布会,谈一谈攀爬路上的遭遇和体会。”同时,艳红老师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支架——“以‘老山界的人儿有________,他们_______,我从_________看出来了。’格式进行发布。”这一情境的设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的分析和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part.2
细读慢品文本,适时对话点拨
艳红老师倡导的七彩课堂提倡细读慢品。本课中,艳红老师引领学生在文字中来回穿梭,走进文本深处,触摸文字温度。
本节课,艳红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读出内容和感情。如“同学们能试着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自豪和喜悦吗?”“同学们能试着用你们的声音传达出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吗?”“同学们再试着用你的声音传达出红军战士爬山的艰难。”“下面我们就用我们的声音去传达出红军战士们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吧。”等,品析与朗读相结合,先析后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析出爬山之难、翻越之喜、精神之乐观,再以朗诵推进,达到与作者的共情。
课堂上,师生交流非常重要,适时的对话点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艳红老师擅于抓住时机,适时点拨,推动学生向文本深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生回答了敌人对红军围追堵截后,艳红老师用文中的话追问了“他们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显显身手呢?”,引导学生关注到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嘲讽,敌军中部分士兵想抗日而不能的无奈,和红军战士处境艰难的同情,并再次点到抗日战争的大背景。
再比如,学生提到红军战士善于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还把整袋米送给瑶民,艳红老师用毛主席的话适时点拨,“毛主席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播种的是红色种子,宣传的是红军精神,这是我们民族不倒的精神脊梁”,加深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红军精神的理解。
part.3
打通现实生活,诠释时代意义
经典作品之经典就在于,它不仅属于特殊年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其现实意义。而经典文本教学,要挖掘其时代意义,让经典文本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第三个微镜头“老山界的人儿”中,艳红老师延续学生对红军精神的分析,追问“这种红军精神,我们传承下来了吗”,拓展了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有学生提到了坚守大山深处的学校、助力山里孩子实现梦想的张桂梅老师。新时代里,敬业爱岗就是在传承红军精神;求学阶段,以学为乐、顽强拼搏,就是在传承红军精神。最后,艳红老师以传承革命精神、不负时光收束全课,学生情绪澎湃,观者击节称赞。
艳红老师的这节课,创设情境,激活课堂,引领学生在文本与时光中穿梭,打通了经典文本与现实生活。三个课堂教学微镜头,映照出艳红老师专业的素养和备课时的精雕细琢,体现了艳红老师有深度、有广度、有宽度的教学追求,让语文这条河流真正流向了生活。
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
白鹤敏,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愿在语文的滋养浸润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立足文本,由语文走向辽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