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沧浪专栏】平兰芳:借群文阅读了解柳宗元

文摘   2024-09-15 06:01   吉林  

借群文阅读了解柳宗元

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教学为例

常熟市实验中学平兰芳

●●●


文言文群文阅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资源,使学生多角度体味作品语言,感受文本魅力,受到道德感化,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目前文言文群文阅读大多集中在文言字词句的比较和归纳上,鲜有在文学文化上进行深入探讨者。本文中,我们就以教学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为例,阐释新课标下教师如何从不同维度开发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


借助同作者作品了解真实立体的作者

      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注意相关性,就近取材,关注主要人物,兼顾趣味性。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揽胜,先后发现的胜景有很多。唐代永州甚为荒僻,然而自然景色十分幽美,他一一作文记载,柳宗元居永州十年之久,写成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与作者被贬官后的复杂的情感完全符合,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微妙变化,或暂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到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但是,他特立独行的心性不变,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眼里的西山,就是一座特立独行“不与培塿为类”的山,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在游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特立独行的景与特立独行的情之间的紧密结合。


      《钴鉧潭西小丘记》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巧妙地将自己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被主人抛弃的小丘与自身被放逐后孤独的紧密结合,于静静的描绘中自然生成一种生命的力量。“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因此,作者直抒胸臆感叹同样一个小丘,在繁华之地被争相购买,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却被作者和他的朋友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最后说明写此文的目的,字面上是祝贺小丘得到赏识,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通过“贺兹丘之遭”来发泄胸中的积郁。


      如果把这两篇文章与《小石潭记》连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所描绘的景物与自身所具备的情感完全符合。《小石潭记》侧重小石潭周边景色凄清的渲染以表达自己的凄苦之情,而后两篇则是直抒胸臆,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非常真实的柳宗元。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非常真实、立体的柳宗元。


      一般认为,中国的游记散文成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这是这次群文阅读的意外收获。


借助同体式作品认知游记的体裁特点

      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开发要注意类文同体式作品研究,游记都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体裁特点,在注重文章写法的相似性的同时,兼顾阅读理解的浅易性。


     清人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大类,虽未必精当,但大致条理可循。其中第九类为杂记类,这类文章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记叙文。如柳宗元《永州八记》《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苏辙《快哉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叙中夹论。

      《小石潭记》按照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心情也随之从发现小潭时的“心乐之”到观鱼时的“似与游者相乐”,再到观鱼后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是柳宗元的古文名篇之一,当时作者任永州司马,刺史韦使君新堂落成的时侯,作者以其生花的妙笔,道出了韦使君的乔迁之喜,清明之治,让人心生一种顺应自然的美感,积极向上的激情。


      永州府所在地是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唐朝时尚是人烟稀少、荒凉冷僻的未开化地区,草石相杂,水土交融,虫兽盘桓,自然景色十分秀丽。新任的刺史韦公对“新堂”之地的价值有鉴赏力,“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从这里开始,新堂才被开发出来。韦公不仅有认识,更有行动,动员人力进行修葺,按照人的审美观改善环境,使自然景观焕然一新,悦目怡人。治理后的“新堂”,柳氏作了一番描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全段的叙写,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景手法,文字短促而有力,先由内及外,再由近及远,体现出了游记以游踪为线索的写作特点,把一处风光佳景的新意表达得恰成气象,体现了柳宗元的语言风格。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开发群文阅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借助同体式作品认知游记的体裁特点,教师开发的类文阅读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才能被更好地挖掘出来。


借助同流派作品认知文学流派中的差别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作为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丰富而深刻的文学理论主张和杰出的散文成就为廓清六朝浮华文风和我国古代散文的良性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两人的文学理论由于个人经历、遭际的不同,有着不小的差异。如果我们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借用”韩愈的文本,就能感知这种差异。


(一)创作目的上达成“志在古道”“以文明道”的融通


      在先秦之后隋唐以前,骈文统治着文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骈文 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韩愈主张“志在古道”,他以古道的传承者自居,明确提出了“古文”的概念,努力提倡回恢复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并指出“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柳宗元积极响应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流行的华而不实的文风,力主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他针对骈文不注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了“以文明道”的主张,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创作实践中,柳宗元除了写作许多政论外,还有不少传记、杂文、寓言、游记之类的文学散文,这些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精粹,显示了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优越性。


(二)语言风格上韩愈复杂深艰,柳宗元平易通俗 


      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但也有偏向于奇崛险怪与复杂艰深。


      柳宗元散文文学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自然风光的描绘中寄托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他并不是完全客观地描绘山水景物,而是在对一山、一石的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抑郁的情怀及孤寂的身影。《小石潭记》语言清新生动,平易通俗,将秀美的山水与作者悲愤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其散文深有冷峻的特征。较之韩愈的古文初中学生阅读鉴赏起来没有明显的障碍寓情于景,对小石潭的描绘,适时情景交融地进行情感表达,渗透着其压抑的情怀,形成了其独立的文体,影响深远。


      文言文教学要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提升自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因为只借助课本以及教辅书上的相关材料是难以让教学推陈出新、别开生面的。实施文言文群文阅读可以解决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寡淡的问题。因为群文阅读中的类文阅读可以不求甚解,只求理解大意,自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群文的陌生感、趣味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自然也抵消了学生的阅读抗拒力。文言文群文阅读应该是以课内一篇文言文为主,根据内容相关、写法类似、思维互启等原则有目的开发组合而成的一组文言文。


<<<  END >>>



作者简介:

平兰芳,笔名沧浪水。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江苏省教坛新秀,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十佳”班主任。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