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缘起
笔者在以往旅游学术探索中,曾涉足旅游体验空间中光亮的深浅,在实验研究中让旅游者手绘图像的黑白,在体验过程中分析情绪的色彩,在博物馆内探索旅游者对文学、绘画、空间与雕塑的感知。这些研究的线索,如同一条条蜿蜒的河流,最终汇聚成一片广阔的海洋——艺术与旅游的融合。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旅游与艺术的结合——艺旅融合,成为了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艺旅”像一幅画,将艺术的细腻与旅游的宽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体验。它不仅为乡村旅游社区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城市旅游空间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增强地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上,艺旅常归入“文化旅游”的范畴,艺旅融合的讨论往往停靠在文化旅游的框架之下,成为一个小众领域。随着国民审美需求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文化旅游框架下讨论艺旅融合已不足以捕捉其独特性质——它的起源、体验方式,以及艺术、城市、地区与旅游业之间复杂又深刻的联系。这种局限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需求,也在理论上导致了解释不足和概念误解。
在这个审美觉醒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新时代,我们迫切需要推进艺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对旅游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更是对艺旅融合这一新兴领域独特价值的肯定和尊重。研究团队深感有必要重新审视艺旅融合的概念,探索其在新时代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理论逻辑。
封面图片由作者团队绘制
2
主要内容
在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研究对原本寄生于文旅框架中的“艺旅融合”进行提炼,从以下方面建构起“艺旅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首先,研究从(旅游)审美问题的概念澄清出发,以“艺术不止美”等艺术观念为基础(图1),对艺旅融合中的“审美”内涵进行了更为广义的阐释,辨析了“审美”作为“艺术哲学”所具有的人本的、感性体验的核心性,并梳理了从“存在性”到“人本性”的旅游审美哲学基础,阐释了旅游审美哲学中“距离”的作用。
3
研究结语
4
研究心得
在深入探究艺旅融合的学术之旅中,研究团队深刻感受到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同时也体会到其理论的魅力。艺旅融合跨越了旅游学、艺术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要求团队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从而全面理解和分析艺旅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实践,为现实世界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艺旅融合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学术界的深层理论,也需要实践界积极探索这一理念在具体操作中的应用。因此,期待未来有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包括但不限于旅游管理专家、艺术创作者、文化研究者、城市规划师等加入到艺术与旅游的融合中来。在多元主体的协同中,艺术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让艺旅融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文化的力量在旅游中得到传承和发扬。通过艺旅融合的实践,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笔者期待在这条道路上,能够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多元和包容的世界。
5
致谢
感谢《旅游学刊》编辑部对理论创新的鼓励,让团队能在这个原本小众的话题上持续深入,感谢外审专家在多轮返修中充分又精准的指导意见,非常荣幸能在这样的学术共同体中享受对学术理论的探索。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