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竞:山里飘出茯苓香

文摘   2024-09-18 00:00   陕西  




山里飘出茯苓香


覃竞


荣哥,姓何,名兆荣,我尊称之“荣哥”,他8月底从女儿坝驱车来到县城,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刚见面就从座位上拿出一个塑料袋子递给我,我连忙推辞。荣哥见状,急忙把袋子打开,抓起里面的白色小方块状的物品,让我闻,“你闻闻,看这是什么?”

“茯苓!”我闻了后回答道。

荣哥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说道:“医务人员就是厉害,一闻就晓得了!这可是我自己栽种的茯苓,你们这些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有时候还要熬夜,用茯苓泡水喝最好!”

荣哥的茯苓看起来颜色白净,比中药房里售卖的茯苓要白净、瓷实一些,品质更优。

茯苓的气味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闻着感觉比较舒适和甘淡,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面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和宁心安神的功效,是一味重要的药材。


荣哥是土生土长的岳坝镇女儿坝村的村民,今年50岁左右,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在村里听到我的同事、驻村干部张治栋说起过——我想写几篇关于乡村故事方面的文章,于是就驱车来到县城。

虽说我与荣哥是第一次见面,但他的精气神看起来很好,阳光、善谈、干练,是他的明显优势。我们在王家湾的夜空下,一起喝茶、聊天,从闲谈之中了解到荣哥栽植茯苓的经历。

几年前,荣哥家的柴山上有好些松树陆续倒下了,他和亲戚上山看见后,觉得很可惜,一部分松树得了病,还有一些可能是刮大风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倒地的。荣哥看着柴山的松树七七八八在林子里倒着,觉得弄回家烧柴吧,真是有点可惜了。

一位挺有见识的亲戚,对荣哥说:人工栽植茯苓需要松树,而且茯苓的成活率比较高,栽植风险也小。荣哥闻言,考虑到女儿坝村大多数人,选择栽种天麻和猪苓,而栽植茯苓的人家微乎其微。

荣哥又想:自己和其他村民一样,已经栽种了一些天麻和猪苓。栽植茯苓是个新项目,就决定尝试栽植茯苓,这样既能把柴山上倒下的那些松树物尽其用,还能干点别人还没有做的经济项目。就这样,荣哥开始与茯苓结缘了。

起初,荣哥通过打听来的栽植办法种植茯苓,功夫没少花,汗水没少流,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几乎连老本都回不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荣哥听说有一位祖籍湖北的栽植茯苓的专家到汉中讲课,他就抓住机会赶忙跑到汉中去听课学习。

那位专家是国家级别的大专家,讲授的茯苓栽植方法科学而实用,使荣哥受益匪浅。同时,荣哥在此次很重要的学习取经途中,还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这位朋友是洋县人,还是陕西庆瑞丰绿菌源食药菌产业供应链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茯苓种籽的销售和茯苓药材的收集、炮制、销售,并且对于栽植茯苓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此次培训班每人需要缴学费860元,荣哥当时一点都没心疼,反而觉得非常超值。通过接受专家的讲课培训,他明白了自己以前栽植茯苓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他又结识了新的行业朋友,仿佛看见自己栽植茯苓成功后的销售渠道,真是得天之助的幸运啊!

为期7天的培训结束后,荣哥回家,信心百倍地准备继续栽植茯苓。

荣哥专门去洋县庆瑞丰找朋友购买了茯苓种籽,朋友给他实惠的价格,一个药种籽,当时仅算1元钱,节省了很多成本投入。

再次栽植茯苓,荣哥严格按照专家讲授的技术要领操作,不敢打一个马虎眼,专心致志地将学习的知识技术用于栽植之中。2个月后,荣哥栽植的茯苓就长到鸡蛋大小了;3个月后,最小的茯苓也长到2斤左右,最大的茯苓长到4斤多重。在此期间,荣哥遇到栽植茯苓的困惑和问题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打给洋县的朋友,讲述问题,诚心请教,排除障碍,解决了栽植茯苓中的一些难题。

荣哥从前年开始使用科学的栽植技术之后,慢慢地体验到了栽植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同时,他更加意识到栽植知识的重要性,每年都会自掏腰包,外出学习和培训。


荣哥讲述:他仅用松树林里的3分坡地栽植茯苓,今年的茯苓产量就高达1600多斤,市场鲜茯苓价格3元1市斤,干茯苓18元1市斤。他收获最大的一株茯苓重达44斤,而成本仅仅是6.4元,这株茯苓若按鲜茯苓的价格销售,就能收益125.6元,效益之高,可见一斑。

我很好奇,这株茯苓是否施过肥料?荣哥很快地答疑解惑,他说所有的茯苓栽植期间都不用施肥料。这株最大的茯苓生长期是1年,正是他采用了学习的技术栽植的最佳成果。即使是这样,荣哥仍旧不满足于现状,他告诉我,今年年底他还要抽空出门去学习,他要更加完善茯苓栽植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自家坡地上面,争取把自家栽植的茯苓,打造成表面光滑得像酒瓶子的玻璃一样,那样的话,茯苓的外型和炮制,在市场上将会拥有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荣哥自豪地对我说,他今年栽植茯苓的成本只有600元左右,而实际收入达到5000多元,纯收入4000多元,在栽植项目中是相当可观的。他的茯苓也不愁销路,洋县那位朋友全部以市场价格回收呢。荣哥还专门抱着44斤重的大茯苓去了洋县,朋友给他在现场进行了拍照留念。照片里,荣哥两手抱着自己今年栽植出来的大茯苓,显得沉甸甸的,未来的发展预期也是实在而丰硕的。

荣哥临走时,再次将塑料袋子递给我,让我用茯苓泡水喝,并嘱咐每次只取4至5颗的正确用量。我没有再推辞,因为我想尝尝来自山里的茯苓香,再用心去沉淀一下荣哥栽植茯苓的那些经历和故事。


覃竞,女,佛坪人。


椒溪物语
在文字里呼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