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最新8篇临床研究,4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放送CSPE 2024会议精彩回顾。
每周心评论
近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双年会(CSPE 2024)在北京成功召开。《心闻周刊》带您一起回顾会议的精彩瞬间。
心闻进行时
国
际
心
研
究
01 NEJM:心肌梗死后中断β受体阻滞剂并未获益
中断心肌梗死患者长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被认为可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尚缺乏证据。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不支持该观点。ABYSS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纳入既往(>6个月)有心肌梗死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且在过去6个月内未发生任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中断治疗组和继续治疗组。主要终点为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的复合终点。中位随访3.0年,结果显示,中断治疗组和继续治疗组分别有23.8%和21.1%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比为1.16(95%CI:1.01-1.33,Pnoninferiority=0.44)。因此,对于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心肌梗死患者,未发现继续使用的治疗效果劣于中断的治疗效果。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4204
02 JAMA子刊:DEFINE-FLAIR研究5年结果发布
DEFINE-FLAIR研究是一项比较iFR和FFR指导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长期效果的研究。10月16日,JAMA Cardiology发表了该研究的5年结果。该研究纳入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且血管造影显示中等程度狭窄的患者。随访5年,结果显示,iFR组与FFR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21.1%和18.4%,未见显著差异(HR=1.18,P=0.06);全因死亡方面,iFR组高于FFR组,但与心肌梗死(HR=1.01,P=0.94)和非计划性血运重建无关(HR=0.98,P=0.87)。此外,在延迟血运重建的患者中,iFR组和FFR组的MACE发生率同样相似(HR=1.03,P=0.80),且MACE各组成部分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但在接受生理学检查后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中,iFR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FFR组(24.6% vs 19.2%)。因此,就MACE、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计划性血运重建而言,iFR或FFR在指导冠心病血运重建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824470
03 JAMA子刊:TAVI术中上肢入路进行二次入路更优
TAVI术中二次入路位点该如何选择?10月16日,JAMA Network Open发表TAVI XS研究结果,探讨了上肢和下肢两种二次入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该研究纳入324名患者,其中238名接受经股动脉TAVI,将其随机分配至上肢动脉二次入路组或下肢动脉二次入路组,主要终点为二次入路发生显著性出血事件(BARC2/3/5型出血)。结果显示,上肢动脉进行二次入路组只有4.2%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而下肢动脉二次入路组则达到13.4%(OR=0.28,P=0.01)。次要终点方面,上肢动脉进行二次入路组患者的任意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低(21.0% vs 34.5%;OR=0.51,P=0.02),且两组在活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长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上肢动脉进行二次入路的手术失败率较高(11.8% vs. 0.8%),手术时间也更长(60.0min vs. 48.0min)。研究者表示,上肢辅助入路应作为减少围术期出血并发症的一种选项。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4915?widget=personalizedcontent&previousarticle=0
04 EHJ:血浆蛋白质与心肌梗死的关联具有性别特异性
近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一项研究,探索了循环中与心脏代谢相关的蛋白质与心肌梗死风险的关系,并首次提出了多种蛋白质与心肌梗死关联的性别特异性模式。研究的发现队列中有11,751名成年人,在8年随访期内被监测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事件。结果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和多重检验后,有45种蛋白质在发现和复制样本中与新发心肌梗死相关,其中13种蛋白质的关联具有性别特异性,大部分在女性中被发现。MR分析显示,基因预测的肾素、抑制素和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2(RARRES2)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表示,该研究不仅发现新的循环蛋白与新发心肌梗死之间的关联,还验证了部分既有关联。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heartj/ehae658/7821005?searchresult=1
05 JACC:远程康复治疗可降低MACE
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个性化多模式远程康复对择期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纳入394名计划接受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将其1:1随机分配至在线远程康复计划组和对照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因心衰或其它危及生命的心脏事件住院,以及早期或重复干预。术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8%和25.5%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95%CI:0.7-16.8,P=0.032)。这一差异主要由住院率的减少所致,敏感性分析表明,治疗效果主要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中显现,而非经导管手术的患者,调整后的优势比为0.54(95%CI:0.30-0.96,P=0.035)。此外,远程康复还降低了吸烟者比例、肺部风险评分升高和抑郁评分升高的发生率。两组在身体健康状况、肥胖或营养不良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原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10.064
06 JACC:三尖瓣TEER后终末器官受损有所改善,但意义不明
逆转或阻止终末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是治疗三尖瓣反流(TR)的重要目标。近日,JACC发表一项研究,评估了三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后基线终末器官功能与心衰住院及死亡率的关联。研究共纳入572名患者,随机分配至TEER组或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治疗类型无关,基线时中到重度终末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eGFR<45 mL/min/1.73m²或MELD-XI评分>15),12个月内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12个月时,TEER组和对照组的eGFR和MELD-XI评分并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发现,排除基线值正常的患者后,与对照组相比,成功接受TEER治疗的患者,其eGFR和MELD-XI评分均出现显著改善。研究者表示,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TEER成功后终末器官功能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以及是否能减少心衰住院或死亡。
原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08.044
07 Circulation:新潜在靶点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0月15日,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董尓丹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等在Circulation发表一项研究,探究细胞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者采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及PCI后6小时和24小时的血浆样本,测量其RIPK3的浓度。同时使用小鼠模型研究细胞外RIPK3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血浆RIPK3浓度与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在小鼠模型中,重组RIPK3蛋白显著加剧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RIPK3抗体则可有效减轻这种损伤。从机制角度可解释为,RIPK3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随后激活CaMKII(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从而引发不利影响。因此,抑制RIPK3可减轻多种心脏疾病,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潜在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8595
08 Circulation子刊:<75岁的低风险AS患者,TAVR或优于SAVR
对于相对年轻(<75岁)、低风险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TAVR的获益是否大于SAVR?10月18日,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于75岁的低风险AS患者,使用自膨式环上瓣膜进行TAVR治疗的3年全因死亡率与SAVR相当,且致残性卒中发生率较低。研究纳入1414名患者,随机分配至TAVR组或SAVR组,STS-PROM(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预测手术死亡风险评分)评分为1.7±0.6%。3年时结果显示,TAVR组和SAVR组的全因死亡率或致残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8.0%(P=0.241),两组间全因死亡率未见差异,但TAVR组的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更低(0.6% vs. 2.9%,P=0.019),起搏器植入率更高(21.0% vs. 7.1%,P<0.001)。此外,TAVR的瓣膜性能更优,体现在较低的平均主动脉压梯度和严重假体-患者不匹配率;两组在瓣膜血栓形成和心内膜炎的发生率方面相似,且中度及以上瓣周漏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INTERVENTIONS.124.014018
行
业
心
动
态
01 中国共识:诊断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有“金标准”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常见的高度异质性的心肌病。近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发布《儿童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就儿童DCM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给出建议。专家组从证据质量、干预措施的利弊、成本效果等多维度,针对18个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包括儿童DCM的诊断流程、儿童DCM心力衰竭的评估、DCM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药物选择、DCM患儿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等内容。并指出,CMR是儿童DCM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金标准,亦是评估右心室功能的金标准。
02 ChinaHEART:地区社会经济地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
ChinaHEART队列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然人群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队列。近日,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文章中指出,地区社会经济地位低,其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较高,风险比分别为1.11(95%CI:1.07-1.16)、1.38(95%CI:1.29-1.48)和1.44(95%CI:1.22-1.7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饮食在地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也更为普遍,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其它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则不太常见。此外,在低地区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还观察到特定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死亡风险有所增加。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4)00154-3/fulltext
03 具有标测功能的PFA产品获FDA批准上市
10月18日,具有标测功能的PFA消融导管——FARAWAVE NAV获得FDA批准上市,适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FARAWAVE NAV同时具备消融和标测功能,与其配备使用的专用三维FARAVIEW软件,可磁力追踪FARAWAVE NAV消融导管,为心脏消融手术提供可视化效果,辅助术者看到脉冲场应用位置,并直观地评估累积治疗效果,从而指导消融策略。
04 全球首款球囊形PFA导管完成FIH研究临床入组
近日,全球首创球囊形PFA导管——PFBalloon完成中国FIH临床入组研究。PFBalloon是一款球囊形PFA消融导管,在可膨胀球囊外表面设有多条柔性印刷电极,可沿导管形成纵向或轴向的交叉矢量电场,具有单向脉冲电场和球囊超顺应性的优势。目前已顺利入组的40名房颤患者,急性期临床结果符合预期,入组病例将陆续完成90天随访。在已经完成随访和再次标测的部分病例,其随访与复标的结果超过预期。
每周五晚18:00
锁定CCA TV
“心血管远程平台”(公众号、视频号)
首发《心闻周刊》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