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名片设星标,学习更多相关内容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套由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流程和政策。这些流程和政策旨在合理保证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运营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
保障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的非法使用或损失。
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影响企业运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
控制活动:为应对这些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
监督: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实施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实施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
预防和检测错误和舞弊行为。
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
提升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相容职责分离: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关键职责,如请购、审批、采购执行、验收和付款等,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潜在的舞弊行为。
编制采购计划:制定详尽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需求,包括数量、规格、质量标准、预算等,以指导采购活动。
请购审批:请购需求需经过适当的审批流程,确保采购需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确定采购方式: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和公司的采购政策,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或直接采购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评估和定期绩效评价,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能够满足公司的要求。
签订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规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数量、价格、交付时间和其他关键条款。
管理供应过程: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确保按时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验收:对收到的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数量核对,确保与采购订单和合同要求一致。
付款/会计控制:在货物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条款和公司内部的付款流程进行付款,并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
供应商后评估:对供应商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或进行必要的调整。
预算控制:确保采购活动不超出预算限制,对超出预算的采购项目进行特别的审批。
运营分析控制:定期对采购流程进行运营分析,评估效率和效果,识别改进机会。
绩效考评控制:对采购部门和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确保采购目标的实现。
遵守岗责体系:采购人员应根据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开展工作,避免职能交叉、错位或缺失。
遵循制度体系:理解和遵守公司发布的所有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如采购政策、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
执行流程体系: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流程操作,包括使用OA、SAP等系统软件进行采购申请、合同审批、付款等流程。
不相容职责分离:确保采购过程中的不相容职责(如请购、审批、采购执行、验收和付款)由不同的个人或部门执行。
参与内控评价:定期参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审计,以识别和改进内控缺陷。
配合缺陷整改:在内控评价中发现的任何缺陷,采购人员应配合制定整改措施,并按计划执行。
持续改进: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审视和优化采购流程和控制措施。
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所有采购活动的信息被准确和完整地记录,以便于追溯和审计。
预算和授权控制: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守预算限制,并确保所有采购活动都获得了适当的授权。
供应商管理:参与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绩效监控,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符合公司要求。
合同合规性:确保所有采购合同的条款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监督遵守情况。
验收和付款控制:在货物或服务交付后,进行适当的验收,并根据合同条款和验收结果安排付款。
风险管理:识别和管理采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如供应中断、价格波动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培训和发展:定期参加有关采购、合同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培训,以提升专业能力和对内控要求的理解。
沟通和报告:与内部审计、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或内控问题。
34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