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洪军:重阳节随想
文摘
生活
2024-10-11 14:41
江苏
重阳节随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寒露节气,迎来重阳,欣逢佳节,济济一堂。登高辞青,畅享清气。囊茱萸,饮菊花, 驱虫除湿,祛灾祈福。插重阳旗,食重阳糕,持螫赏菊,不亦乐乎?重阳节源于天象崇拜,起于上古,兴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丰收晒秋,祭天祭祖,谢天帝、祖先恩德。九为阳之最,九九即重九,又为长寿之喻,故民俗有重阳敬老之风。1989年国家正式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日,至今已三十五年,此举顺民意,得民心!重阳又有祭天祭祖,晒秋庆丰收的习俗,既是祭祀节,又是丰收节。重阳节的产生,源于民间传承,乃古已有之、现成的丰收节。试问农业部的某些领导,何必“劳民伤财”再造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一梦从黑甜乡归来,推开飘窗,一阵悠香’沁人心脾,原来是桂花开了。“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桂花本应开在八月,我纳闷,为何快到寒露才开?我是懒散的人,没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今天破例。更衣纳履,忙不迭地下楼。楼栋前后的十余株金桂,大如乔木,小似灌木,同样都挂满了一串串麦粒般的小花,香气更是浓郁.也许这就是郁达夫笔下的“迟桂花”吧!桂花没有牡丹的富贵、梅花的清高雅,也不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菊花绚丽多姿,但过不多时,“零落成泥碾作尘”便香消玉殒!桂花则不然,正是“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不待花开花谢,便有人将那黄如麦粒的花瓣摘下晒干了贮存,或是由厂家制成糖桂花、盐桂花出售,到时或做桂花糖、桂花藕、桂花芋艿、桂花糕、桂花元宵,乃至入馔桂花肉、桂花鸭,无不为之增色多多!桂花还有银桂、丹桂、相对稀少。珍园饭店小院里曾有过一株丹桂,扬子晚报创刊当月我曾写过一篇《丹桂飘香》。我居住的楼栋前恰巧有一株丹桂,矮矮的,花既不漂亮,也不太香。其实,扬州的丹桂也不在少数,既不稀,也就不为贵了。“民以食为天”,在我看来,还是能入馔的金桂更有烟火气,更受寻常百姓欢迎。
洪军;扬州知青,78年回扬后毕业于扬州师院中文系,1984年入职扬州广电总台,省委党校在职硏究生,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