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妻子跟我从神户市搬家搬到西宫市的话,也许至今也不知道北山绿植公园竟然会有一座小兰亭。同样,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的话,也许也不会知道这个典故出自于绍兴的兰亭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座小兰亭是1987年为了纪念1985年西宫市与绍兴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而兴建的,当时从绍兴邀请了五位中国石匠,花了半年的时间打造出了这座幽静清雅的建筑物。一座兰亭,千年流转,作为越境文化的一种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也是很前卫的。
不过,小兰亭终因年久失修,西宫市决定拆迁,目前在原地保留了当年从绍兴运来的兰亭石碑,已示敬意。今年春天,我用日语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其目的也是为了期待越境文化的深耕与持续。
令人高兴的是昨天应邀参加了西宫兰亭文化推广基金的活动,与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杨刚总经理在兰亭石碑前对谈,以下这段话是我学生做的简单记录,供大家参考。
我跟妻子在西宫市居住了20年,经常会到这里散步,每回走过这块石碑的面前,甚觉这是一个穿越了时空的文化密码。王羲之是书圣,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也备受推崇。江户时代的僧人良宽就曾经学过王羲之的书法,他淡泊名利,堪称是极简主义的先驱。与他一生清贫的生活相比,却能文善诗,极富天才般的想象力,留下了400多首汉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川端康成盛赞良宽是日本的精髓。良宽圆寂后26年的1905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的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并以“李岸”的名字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了解到良宽的书法,深受影响。作为音乐家、美术家与中国话剧的开拓者的李叔同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剃度为僧,法名弘一,其后的人生轨迹与良宽相仿。弘一的出家与鲁迅的入世是学界的话题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两人殊途同归。鲁迅曾高度评价李叔同的书法,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他“才识过人”。东京美术学校现称东京艺术大学,在这所大学的美术馆至今还珍藏着一幅李叔同的自画像,价值连城。这是他在日本生活了6年,专业学习西画5年后的油画作品,而发现这幅画的第一人是西宫市大谷美术馆的前任馆长已故越智裕二郎先生。他生前跟我说;“当年我是在东艺大的仓库里发现的,这幅画是用布包起来的,沾满了灰尘,打开看到是李叔同的自画像时,我的全身就像被电击一样,也不知为何,犹如穿越到了良宽的世界。”
实际上,与杨总的对谈还有很多内容,视频日后公开。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记录一下。昨天并不是晴天,在我们对谈中,突降小雨。这时我开始担心班上的三名日本女学生,因为请了她们穿和服跟中国的书法老师在兰亭石碑前习字,如果下雨,就会砸了场。可几乎是同时,当我跟杨总谈起《兰亭集序》的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时候,雨停了,而且是悄悄地停了。如此神奇的体验也许只有不朽的王羲之才能知道吧。合掌(配图是习字的情景)
在晚宴上,我应邀致辞,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就在刚才,我的日本学生发来了一条消息,她说她今天很感动,谢谢毛教授的邀请,但我还没到饮酒的年龄,不过,我会请我的父亲喝绍兴酒。”(照片是这三名日本女学生。左:和田优菜。中:川崎倭绪。右:工藤茉穗)
我坚信,越境文化的传承是一条长河,链接古今,汇聚众人的智慧,奔流不息。继续与大家共同进步。(图片是晚宴的实录)
延伸阅读:寻找相互共感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