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教祖师张天师一家人,在第四代天师张盛的带领下,在龙虎山重新创业,倍感凄凉,被道教新兴各大门派晾到一边儿几代人的期间,比道教创教还早在中土扎根儿的外来宗教,佛教,终于耐不住寂寞,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一场灭绝西域、北朝几个国家的历史大剧,在佛教的推动下,即将开始。
这时候,中土的历史已经经历过司马氏篡曹魏、三国归晋、八王之乱、匈奴王刘曜灭西晋……东晋偏安江东……氐人“天王”符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起超级强大的“前秦”。
前秦皇帝符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厉兵秣马,准备南征东晋~统一天下。
想要统一天下的符坚知道,自己短时间内建立起的前秦政权并不稳固,,前秦政权的成员主要是由北方各游牧部落、民族组成,符坚靠自己的军事政治能力统一了北方,但前秦皇朝内部的许多东西还未能消化整合。
前秦的内政不稳,想要稳定内政,要革新的可不止是军事、政治方面,对于前秦内部繁杂的民族、部落来说,各民族、部落的传统习惯风俗信仰的不同,造成帝国内部的矛盾和对朝廷的离心离德,和各部族间历史上的仇恨与矛盾不可调和,这些才是前秦皇帝天王符坚首要调和统一的东西。
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力大损,被匈奴王刘曜灭掉,从此中土大地群雄并起,民族割据,互相征伐不休,皇权败落,儒学衰微,玄风日上,百姓信仰空虚,贵族崇尚玄无,新兴的蛮族以血腥野蛮的手段征服土地、践踏道德,民族矛盾尖锐,战乱永无止境。
前秦皇帝天王符坚为了平定天下,结束战乱,选择了佛学承担帝国文化思想的统一。
早在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继位后,为了打击宗室、外戚、贵戚功臣对于自己皇权的威胁,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法家),为政苛察,权不下借,在南宫设置太学,聘请儒家经师传道授业儒家五经。
刘庄的本意是推崇儒家中的《孝经》、《礼》,提出“以孝治天下”,制定等级礼仪制度,巩固皇权在道德神权层面上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却没想道自己遇到了和“独尊儒术”的老祖宗汉武帝刘彻的同样问题,儒家一家独大后,被刘庄打击各路权势的以谶纬之术对抗皇权,各种对皇家不利的预言借儒家的天人合一言论,对刘庄不满的谶语风起。
这些对于强势的大汉皇帝刘庄的影响并不大,但也让刘庄看出儒家独大的弊病,并且当时北匈奴在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不再臣服于中原朝廷,东汉建立后,虽然主动与北匈奴通商,开办榷场,但北匈奴给脸不要,强行截断了汉帝国与西亚、中亚的贸易通路,同时常常劫掠依附于汉帝国的南匈奴与周边西域诸国。
于是汉明帝刘庄决定趁大汉帝国的强盛,筹划远征不服教化的北匈奴,刘庄深谋远虑,知道打胜并不强大的北匈奴不困难,但战败北匈奴后,长久统治“化外之地”~遥远的西域诸国才是重中之重。
面对内忧~儒家士族独大~逐渐有凌驾皇权之上的趋势,外忧~臣服汉帝国近两百年的北匈奴的不知深浅对大汉帝国没皮没脸的挑衅,和战胜北匈奴后汉帝国对西域统治的长治久安,汉明帝刘庄决定引入“外援”~佛教。
出身于天竺,为对抗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神权的不可逾越而产生的佛教,在婆罗门教种姓制度下最卑贱的“首陀罗”养孔雀的奴隶~孔雀王朝第二位国王阿育王在差不多统一了印度次大陆后,皈依了佛教,并且下大决心要大力推广到全世界,孔雀王朝也因为对佛教的供养无度,导致国家财政崩溃,只存在了140年。
阿育王以倾国之力传播佛教,使得佛教的影响力在印度和印度之外遍地开花,传遍了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东南亚诸国、罗马,中亚、西亚诸国,西汉末年,佛教已经传入中土,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贸易的“丝绸之路”上的西域诸国多有信奉佛教,于是汉明帝刘庄在远征北匈奴前,公元64年派蔡谙西行天竺取佛经。
三年后,公元67年,蔡谙由天竺取经回到长安,这也是中土唯一一次由官方派遣取经,刘庄当年在长安敕建白马寺奉佛,次年建成,白马寺成为中土佛教祖庭。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刘庄命窦固、耿忠征讨北匈奴,大胜,北匈奴远逃,从王莽篡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与中原断绝65年关系的西域诸国与汉帝国恢复了交往,汉重置西域都护,恢复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在汉西域都护府的大力推动下,佛教在汉帝国控制的西域诸国成为主导国家的力量,同时,由于国家的供养,佛教在中土大地也遍地开花,到了东晋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东晋佛寺的数量据统计超过2000,北方西域诸国大多奉佛教为国教。
前秦皇帝天王符坚选择佛教统一帝国文化思想,不是没有原因的,可是,天王符坚没有想到,自己统一天下的理想,会毁在佛教徒手中,导致自己兵败身死,不可一世强大的前秦帝国灭亡,全毁在了被自己尊奉为“国师”的一个和尚手里。
(未完待续)
题内话:这时期的中原本土宗教道教各宗派,也没闲着,进入了“青春期”的叛逆,庙堂内外的道教新兴门派纷纷脱离创教祖师老张家自立,庙堂之上的道教,面对外来佛教的强势,不久之后,联合儒家,开始了中土第一次,也是最血腥的一次“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