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为 | “于是太子遂定”
文化
2023-02-03 08:59
广东
曹操曾经摒退身边工作人员,单独问贾诩,贾诩却好像没听到似的,一声不吭。贾诩:“我刚才正好在想其他事,所以没有马上回话。”最早跟董卓和李傕、郭汜,然后跟张绣,再然后才投曹操。当时,曹丕刚满10岁,大哥之死,使他突然成为事实上的“长子”。也就是说,追根究底,因为贾诩,曹丕在日后争储中偶然获得了天然优势。有了此种阴差阳错的缘分,你说,两人内心深处,会不会始终对彼此心怀莫名好感?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派人向贾诩请教如何巩固自己的方法,贾诩说:“希望你崇大德威器度,亲自努力于士人的功业,早晚勤奋不息,不违背做人子的道理,就足够了。”这是战略性问题,而贾诩慧眼如炬,一针见血,四字纲领——靠卖弄机灵和文采,你绝对不是曹植对手,只能另辟蹊径,全力打造“孝子人设”对抗。“吴质献计”,听过吧,就是贾诩“不违子道”纲领的一次完美实操——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送行,曹植当众发表送别演说,文采飞扬,出口成章,博得满堂彩——面对此情此景,曹丕不知如何应对,吴质立刻小声提醒他——你啥也不用说,你只管哭,哭个天昏地暗,眼泪鼻涕哗哗流。他的哭声感动围观群众,感动曹操,曹植立马被比了下去——“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不管私下和曹丕打得多火热,单独在领袖面前,贾诩保持了清醒。难就难在要巧妙包装,明明是拒绝,而又能让人笑着接受。当领袖继续追问,他呢,轻描淡写,只说了10个字——你想袁绍刘表父子什么事?这事是好是坏,是长是幼?你对此事有啥看法,持什么立场?对话就此结束,他始终无明确表态,最后还是把问题留给曹操自己思考,取舍。响鼓不用重捶敲,没有明言,更无强调,轻轻一点,似是而非,若有若无,滴水不漏。咳咳,孤零零一句“想起那事”,也许真不算明确表态。作为当时活生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社会还是有共识的——袁刘两家接班人问题处理不当,兄弟反目成仇,家破国亡。“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大儿子袁谭贤惠,小儿子袁尚俊美。袁绍妻子刘氏偏爱袁尚,多次称赞他有才,袁绍也喜欢他的外貌,想立他为接班人,但还没来得及帮袁尚打牢根基,袁绍就死了。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仇隙。”当初,刘表夫妇宠爱小儿子刘琮,想让他接班,而蔡瑁、张允等人也支持刘琮,于是打发大儿子刘琦去江夏当太守,刘表死后,众人拥戴刘琮继位。刘琦和刘琮因此反目成仇。但是,事就是这么个事,对此事作何教训解读,却可截然不同——解读2:废长立幼不是不行,但须注意吸取袁刘反面教训,在有生之年提前帮小儿子打深基础,避免大儿子日后有能力发起挑战。不要以为解读2是异想天开,曹操一贯思想是“唯才是举”,从不受条条框框限制——
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举荐出来,我肯定会重用他们的。
事实上,曹操正是更偏爱曹植,未过多考虑“立嫡以长”宗法约束,才引发激烈储争。贾诩淡淡说自己在“想袁刘父子事”,并无一字主观评价,你说他是啥解读?——难道说不通吗?完全可以。两边押宝,不管最后谁上,都留有“活命伏笔”。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当时还没最后确定谁当太子,而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最近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看到了吧,毛玠也说到袁绍的事,但是,他没有像贾诩一样点到为止。而是头脑发热,画蛇添足,直白刺耳说出自己的倾向——后来,崔琰被赐死,毛玠跟着遭殃,最后被曹操“双开”——“太祖闻之大怒,收玠付狱。……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贾诩呢?曹丕称帝后,成为魏国首任太尉,进爵封侯,一生平安,寿终正寝。他子孙两代均官居高位,名显当代,人丁兴旺,开创武威贾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