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辰公子
来源 | 医界望远镜
诺贝尔奖很少是科学家们获得的第一个奖,一般都是在功成名就、荣誉等身后,才获得诺奖加冕。
在过去百年时间里,科学的学科发展枝繁叶茂,原本设立的三门自然科学相关的诺奖已经衍生出了几十甚至上百种亚学科,并诞生出无数改变人类命运的成果,导致诺奖的悬念逐年增加。
因此,每年的十月,围绕诺奖展开的话题都能引得无数行业内外的关注。
北京时间10月7日17:30,今年的首个诺奖就将揭晓,首个登场的依旧是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相信我们的读者大部分都没有获得过诺奖,也不大会去现场,所以今年医界望远镜特别开设直播,直击开奖时刻。看看已有的临床成果能否成功获得诺奖的背书。
诺奖的门道
除了GLP-1之外,AI预测蛋白质折叠、华人科学家陈志坚教授参与发现的cGAS-STING信号通路、治愈白血病的CAR-T细胞疗法等也都成为了今年诺奖的有力争夺者,评价的依据是拉斯克奖、引文桂冠奖、盖尔德纳奖等拥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大奖,其中:
GLP-1获得了2021年盖尔德纳奖以及2024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CAR-T细胞疗法创始人Carl June曾获2023年引文桂冠奖、202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以及2024年的盖尔德纳奖;
陈志坚教授因在cGAS-STING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获得了2023年Horwitz奖以及202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DeepMind的CEO和主管因其开发的AI程序AlphaFold在蛋白质折叠预测上的惊人表现,获得了2023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和2024年引文桂冠奖。
无论是AI、华人科学家还是CAR-T细胞疗法,都具有极高的话题性,让人对今年的诺奖充满期待。
不过从诺奖委员会的投票习惯来看,上述成果在今年获得诺奖的机会并不大。因为目前仍没有哪项科学成果能在获得“诺奖风向标”奖项的同年直接摘得诺奖,最快的也得次年。
比如,mRNA技术就是2021、2022连续摘得“诺奖风向标”后获得的诺奖;2018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果获得诺奖前,已经在2014、2015年拿便了国际大奖;屠呦呦也曾在2011年获得过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并在4年后荣获诺奖。
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谨慎,让科学成果更禁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为了充分尊重诺奖获得者,因为获得了诺奖之后,相关成果也不太会再获得其他的国际大奖,要拿“大满贯”得有个先后顺序。
所以,今年的诺奖很有可能颁给前几年的风向标得主,其中也有我们耳熟能详并在临床上有了广泛应用,改变无数患者命运的成果,比如:
获得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给眼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获得2021年盖尔德纳奖和2022年引文桂冠奖的BRCA1基因突变,成为乳腺癌及妇瘤领域重要的治疗和疾病预测靶点;
获得2022年盖尔德纳奖和引文桂冠奖的血液病遗传学成果,为镰状细胞贫血症和β-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治疗指明了方向;
再往前,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分别获得了2019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8年的引文桂冠奖,这两项成果在目前肿瘤领域的重要地位不必多提。
这些丰功载誉的研究成果如果能斩获今年的诺奖,也不失为佳话。让我们一起期待今年的开奖时刻!
版权/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用于医疗行业信息传播、知识分享,我们会对发表的内容进行溯源、求证,力求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不提供任何医疗、商业、投资建议,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分享。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开白名单、商务合作请联系:editor.connect@dotnet-pr.com
👇🏻 点击关注,镜镜与你常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