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朵随笔:学会讲道理就学会了成长

文摘   文化   2023-04-22 01:19   法国  


水彩画收获()

学会讲道理就学会了成长

                       梅朵

作家刘原每到夜深,便在朋友圈里畅谈他的育儿经,分享他的两个儿子流氓兔和二宝的成长过程。那个时刻,朋友圈里的人都休息了,我有六个小时的时差,正好可以看到这位辛勤奶爸的感叹或牢骚,许多不失为洞见和有远见的做法。比如他很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让孩子学好外语,并亲自给孩子讲解历史,鼓励孩子诚实不世故等等。当然,他和他的爱人与许多中国家长一样,有时也处于一种面对应试教育的焦虑之中。

比如,前几天他写到: 兔妈下午带兔少去赶考,我带二宝参加了老友的饭局,逛了会美术馆,一路晃到洋湖垸,在湖边等这娘俩。兔少拿过几次奥数赛的金银牌,所以最近接到了某某系几家名校的offer,但都是不作数的,最终还是得看微机派位,运气不好的话照样会派到烂学校。兔妈挺焦虑,整天带他到处考试。我倒不甚焦灼,哪怕卷上了清北也没用,国内就业形势谁都懂,学好外语才是第一要务。” 从这段话看得出流氓兔这孩子很有数学的天分,但名校的理想和考试带来的压力,已经深深地压在这位年轻母亲和才刚刚小学毕业的儿子身上,不禁让人有些心疼。

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有一天刘原发了一个叫“盘点90后整顿逆子”的视频,里面是一些中国的父母以毒攻毒,用一些奇招坏招对付调皮孩子的做法。刘原在题语这样写到:“这里边的许多招数,放国外都是违法的。所以我一直好奇的是,对熊孩子不能打不能骂的老外,究竟是靠什么管教小孩的。” 我给他这样留言:法国小孩从生下来就听见父母和他们说道理,很平静地说,所以他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刘原回答说 : 这个好,中国都是威权式的管教。

我和他这两句简单的交流里,我觉得涉及到了中国与法国的幼儿教育的不同。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管教是人最根本的教养。从我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来看,法国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都是说理,而不是靠着威权、棍棒或是宠溺。即使面对的是还不会走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爸爸妈妈就开始对他们轻言细语但非常清晰地说道理。比如,当孩子请求别人帮忙,忘了说“请”,这时父母一定会对孩子强调说“说请字”,孩子自然地会把“请”字补起;如果孩子做错了事,这时,父母一定会停下手中的活,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孩子,解释他为什么错了,并要求他说“对不起”。讲理明事和语言一起开始学习。

以前,我的一对法国夫妇朋友带着他们收养的孩子保罗来跟我学汉语,上课之前,我拿出饼干给他们吃,保罗说:“ 这种饼干我不喜欢。” 并露出烦躁不高兴的表情。她母亲放下手上的茶杯,搬正他的身体,温和却严肃地说:“梅朵拿饼干给我们吃,她很好心,是不是?她的家不一定有你喜欢的那种饼干,而且即使有,她也有权利不拿给你吃,你同意吗?” 保罗眨着眼睛,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看来是想通了,于是很快忘了饼干的不愉快,开心地跟我学起汉语来。

法国小孩从小就知道,说道理,是解决事情的唯一的有效办法,耍赖、哭闹、发脾气,根本没有市场。所以听不进道理的孩子是很少的。从幼儿就开始这样的培训,长期下来,孩子们就逐渐习惯了心平气和地生活。随着他们长大,在与同学与同事的纷争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尽量用平和有效的说理方式解决矛盾。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口头批评是非常管用的,一两句重话就会让孩子们很难受。

法国中小学校有很清楚的校规,比如尊敬老师,互相尊重,爱护公物,不使用暴力,不说脏话,等等。一旦违规,惩罚也很清晰,不会随着老师的脾气和心情的不同有所变化。但当学生感觉自己有道理的时候,也有权利和老师辩论,为自己辩护。老师这时候必须耐心回答,而不是用老师的威权让学生失去说话的自由,因为理才是评判的标准而非师生的身份。来到法国生活以后,从孩子上学的经历中我了解并感到,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入人心并延伸到社会,给整个社会奠定了一个法治而非人治的人性基础;也只有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才有可能建立起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可能性。


我儿子雅歌,刚进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校园里有一个长得很高大的高年级学生,有一天走到和雅歌一起进校的新生艾力克西的面前,颐指气使地说:“艾力克西,把你的裤子脱了!”。艾力克西是来自罗马利亚的吉普赛人,长得很清秀,听到这样的侮辱,气得浑身发抖,然而因为弱小害怕而不敢说什么。这时,小雅歌冲上去,护住艾力克西,指着高他一头的学生厉声地说:不许你欺负人,我们是新生,但和你们是平等的,你没有权利欺负艾力克西。你给我走开!” 高个学生看到雅歌据理力争,毫不害怕的样子,于是很知趣的退却了,默默地走开了。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其实,讲道理不是大人的专利,许多孩子天生就很会讲理。在一个良性社会,讲道理明事理会给人带来勇气,让他们变得勇敢,而令横蛮的人感到羞愧。当雅歌回到家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我告诉他,我为他感到骄傲。我问他:“他那么暴力的样子,你不怕吗?” 孩子回答我:“ 我不怕,因为他不讲道理。” 我再问:“ 这个学生这么对待艾力克西,你为什么没有想到告老师呢?” 雅歌说:“ 我觉得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如果他不听,我再去跟老师说。”


有时候,孩子们的理性和成熟出乎大人的意料。比如我的朋友浙江诗人黄亚香女士的女儿丫丫,就是一位小诗人和小哲学家。我以前曾写过丫丫,晒过她的诗和画,也分析过她的作文。这是一个说真话、有思想的小女孩。那天从亚香的朋友圈里,丫丫又让我佩服了一次。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亚香的记录:

陪丫丫散步。她说:“妈妈,我觉得你是一个浮于表面的人。”我有点愕然:“你能举个例子吗?”丫丫说:“你理解的‘温和’只是在语气上放软一点,你说话的内容本身并不是小孩爱听的,内容本身带给人的感受一点也不温和。”我有点无言以对,沉默了下来。忽然,一只陌生的狗跑了过来,她把手放在那只狗的头顶上方,那只狗抬起头,用又黑又湿的鼻尖碰了碰她手心。狗跑远后,我说:“你可不可以不去碰陌生的狗,陌生的狗我们不了解它的习性,会伤人。”丫丫说:“我一看狗的眼神,就能看出来狗让不让我碰,我手伸过去,狗不躲开,还靠近我,这样的狗就能摸。我手伸过去,狗不动,眼睛忽然睁大,鼻子发出响鼻似的声音,这样的狗我就不会摸。

 

母女俩 (黄亚香画)


这个小诗人一如既往地和她的妈妈安静地谈心,这是让我很欣赏这对母女的地方。十岁的丫丫养成了观察成人世界的习惯,并通过观察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建立独立自我的开端。亚香这位妈妈也很了不起,听到来自孩子的多少有些严厉的批评,她没有着急,没有感到有伤自尊,而是平等地“不耻下问”,询问个究竟。当她发现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她沉默了,“无言以对”。是的,大人面对孩子的批评常常需要沉默,冷静一下,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反对。沉默也是讲理的一种方式,沉默意味着思考、自醒。只有学会反思自己,才会放下肤浅的自尊心,进而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享受到谦虚带来的益处。人如此,国也如此。

丫丫的故事让我觉得,讲道理,是双向的,不仅总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而且孩子也可能指出父母的错误。两代人之间不以一种激将升级、生气赌气的方式来互相刺激,而是以开放的心,彼此信任来一起进步。卢梭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不要以为孩子们不懂道理,其实从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天,心智的启迪就开始了,他们的天性随时都在保护自己的灵魂成长。像丫丫这样善于观察、总结、有主见的孩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丫丫的这段话,让我看到了“温和”这个词的另一种含义,而且还学到了怎样观察狗的一种方法。

彩笔画:美人鱼(丫丫)

理性,往往来自于充满感情的心灵。这也是父母们面对孩子时,需要在他们身上发现的美好品质。回到作家刘原的育儿经,我再引用一段他的记录,他家老二二宝的一个细节感动了他这个爸爸,也感动了我这个远方的读者:

今天幼儿园老师带小朋友们去超市购物,每人带十块钱,随便买什么。傍晚接二宝的时候我问他买了啥,他说买了洗洁精,因为之前听妈妈提了一嘴说家里的洗洁精快用完了。我听了真是百感交集,别的小孩买的全是零食饮料,一路吃着回来,二宝却惦着家里缺的日用品。太暖男了。晚上饭局上我还和朋友们聊,无数家庭的老大自打生下来就独占所有最好的资源,往往习以为常,而老二自从出生就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分享的,自己不能独占一切。所以老二乃至老幺的情商往往更高。长兄长姐担起重任的情形很多,但也不绝对,老大啃老而老二老幺肩挑起整个家庭的也很多,这都得看天性。我是老二,从小就是在学校领到任何食品都舍不得吃全捧回家分享的那种人,所以今天看到二宝掏出洗洁精,鼻子酸了一下,想起了这半生的旧事。兔哥是外貌像我,二宝才是骨子里像我。

而法国那位跟我学汉语的孩子保罗,现在长成了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他九岁那年,在母亲节的那一天,写了一首诗献给他严格又温柔的妈妈,我读了特别感动,把它翻成了汉语。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充满感恩的诗歌,来结束这篇文章:

妈妈,我祝福你


我祝福你拥有爱的一天

有很多的吻,拥抱和欢乐

一个平静安宁的日子

一个休息过节的日子

有家庭聚会和餐前点的日子

一天梳好几种发饰

做你喜欢的装饰、你感觉温暖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天又一天

我祝福你有沉默的一天

轻轻低语和冥想的一天

有鲜花和食物的一天

休息放松的一天啊,我的妈妈

这样的日子一天又一天

轻轻的,松松的,日复一日

直到我的爱永无止尽


2023421日星期五


保罗和他的妈妈卡特琳娜



延伸阅读


王家新:“把诅咒变为葡萄园”——序梅朵诗集

野夫:小说的使命与尽头

梅朵随笔 | 丫丫的真言

梅朵随笔:生命的敌人不是死亡



                     用心为您原创


梅朵雅歌2
梅朵诗歌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