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肾病患者心中或许都藏着一丝不安——担心病情恶化,最终走向尿毒症这一终点。然而,并非所有肾病都会到肾衰竭尿毒症。
有肾病患者给我留言:“石医生,我肾穿刺是iga肾病,这个好治疗吗?现在尿蛋白3+、尿潜血3+,会到尿毒症吗?”
在众多肾病类型中,有不少是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控制的,从而远离尿毒症的风险。
以下是四种通常较好治疗且不容易发展到尿毒症的肾病类型:
01
轻微病变型肾病
特点:轻微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轻微病变。
通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病情的完全缓解,肾功能保持稳定,不易进展为尿毒症。
微小病变肾病在肾病综合征中预后较好。
约30%到40%的病例可能在发病后数月内自发缓解,超过9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较少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微小病变肾病复发率较高,约60%以上的患者可能复发。
治疗指南: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如利尿、消肿等。
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02
膜性肾病
特点:膜性肾病作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其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引发蛋白尿等症状。
早期膜性肾病(如一、二期)相对于晚期(如三、四期)来说,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较低。
膜性肾病若治疗不当,蛋白尿长期失控,可能逐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导致肌酐升高,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治疗指南:
常用用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片、黄葵胶囊、环磷酰胺、环孢素、利妥昔单抗等。
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利尿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03
iga肾病
特点: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常伴随C3等其他免疫球蛋白的沉积。
该病症可能引发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症状,且病情轻重不一,可从无症状血尿、蛋白尿到急进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多种表现。
早期发现的IGA肾病(病理分级较轻的阶段)其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若治疗不当或病情持续恶化,IGA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逐渐引发肌酐升高,最终有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治疗指南:
常用药物:普利类、沙坦类、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等。
04
过敏紫癜性肾炎
特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或与某些药物、食物过敏有关。
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关节症状、胃肠道表现及肾脏表现,确诊后应立即治疗,大多疗效较好。即使并发紫癜性肾炎,绝大多数患者也不会进展为尿毒症。
治疗指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反应,以及针对症状的对症治疗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以控制血压和缓解水肿等。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尿蛋白、血压等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管理:遵循低盐、低脂、低嘌呤、优质低蛋白的饮食原则,减轻肾脏负担。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虽然肾病种类繁多,病情各异,但并非所有肾病都会发展为尿毒症。对于上述四种相对较好治疗的肾病,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康复。
快把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需要的肾友们吧!
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转发。
肾友若有蛋白尿、肌酐高等肾脏相关问题
可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进入免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