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超过50%,在全球遥遥领先(个别北欧国家除外),除了国家大力支持,营销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造车新势力直接在人流密集的大商场里卖车,而传统的汽车4S店则是远离市中心,地址往往比较偏僻,坐等顾客上门。造车新势力则是把车送到顾客身边,消费者在逛街娱乐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接触体验。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离消费者越近越好,这种营销方式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是最佳的。这种零距离的营销可以说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销量。
现在很多大型商场的一楼差不多成了电动车的展厅,与偏远的4S店比,这种展示成本当然是高昂的。但作为一种新产品,要想迅速接近消费者,让消费者有体验尝试的欲望,这种做法又是必要的。如果你确信自己的产品确实有竞争力的话。初期高昂的营销成本最终都会因为产品被消费者广为接受而得到补偿。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取得竞争优势的产品,它们打击潜在对手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尽量不给新玩家以展示的机会。譬如快消品,它摆满超市货架,占满便利店的冰柜,占据电商页面最显要位置,乃至最主要的广告位置,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不给新品展示的机会。
再好的产品,如果缺乏触达消费者的机会,也难以做大。除非你的产品有颠覆性的变革,形成降维打击,如iPhone对传统手机那样。但是绝大部分产品不可能是有那样碾压性的优势,可能只是在局部有创新有改进,这个时候就非常依赖展示和广告。如果传统势力通过资本的力量封杀其展示的机会,然后对新品进行模仿,那么新产品也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渠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平台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渠道就是伯乐。瓶装水、可乐等各种饮料的生产门槛其实很低,但是渠道门槛很高。新品要想铺满全国,要想让消费者很方便地体验到,太难。根本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
各种渠道已经习惯了卖老产品,砸钱说服少数渠道卖新品可以,砸钱让大部分渠道卖你的产品,一般也砸不起这么多钱。巴菲特说给他2000亿,他打败不了可口可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2000亿砸下去后得考虑回报,如果只是勉强把可口可乐拉下马,其后的资本回报还不如可口可乐的话,资本就不会砸这个钱。如果破坏一件东西的结果不过是重建这个东西,从资本的角度是完全不会干的。
所以,除非产品有颠覆性的创新,才可能吸引资本不惜代价砸钱。因为赶走了旧势力,新势力能占据位置赚更多的钱。只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资本不为也。
那么,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车有颠覆式的创新吗?在我看来还没有。除非发展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目前看还不能完全实现。如果电动车不是一种颠覆式创新,当下在营销上的疯狂砸钱不一定能换来长久的胜利。
当然,不管怎样,通过营销方式的创新,短期看电动车在中国初战告捷。这也可能是油车失策的地方,它应该把大商场好地方占下来,摆上自己的汽车,不给电动车展示机会。毕竟丰田奔驰宝马这些传统汽车资金更雄厚更能烧钱。但是可能是为了财报好看,不想直面这种竞争。给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