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央行购债的新篇章

文摘   2024-08-31 17:47   上海  
作者:于博 宋筱筱 蒋佳榛

事件描述
2024年8月28日,央行官网开设“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专栏;8月30日央行发布公告,8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央行买卖国债,开启货币政策新篇章,释放三重信号。


核心观点
8月央行买卖国债操作,释放三重信号:1)丰富流动性调节工具,净买入则体现央行呵护流动性的用意;2)央行买短卖长,再次彰显央行避免长端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决心;3)更重要的是央行购债本身,丰富货币工具箱,提升央行应对冲击的能力。于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央行购债本身,开启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新篇章,增厚了央行未来应对冲击的安全垫,对股市而言是积极信号。而对于债市而言,此次央行净买入国债也释放了呵护流动性的积极信号,央行并非要收紧流动性,也无意引导利率上行,但短期仍需关注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合意区间。

目录
一、信号1:央行买卖国债,丰富流动性调节工具,净买入则体现央行呵护流动性的用意。
二、信号2:央行买短卖长,再次彰显央行避免长端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决心。
三、信号3:更重要的是央行购债本身,丰富货币工具箱,提升央行应对冲击的能力。
四、对市场的影响:释放积极信号呵护股债,利率下行或是长期趋势。

以下是正文
信号1:央行买卖国债,丰富流动性调节工具,净买入则体现央行呵护流动性的用意。
目前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工具包括OMO、SLF、MLF、降准等,其中OMO、SLF偏短期,长期流动性投放则依赖MLF、降准,然而降准的空间在逐步收窄。2003-2014年为对冲外汇占款扩张,存款准备金率以上升为主,2015年之后随着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目前大型、中型、小型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8.5%、6.5%、5%,而国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历史最低水平是6%。央行买卖国债,则刚好丰富了长期流动性的投放工具。且央行是净买入1000亿的国债,基本对冲了8月MLF缩量的1010亿,指向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基调不变,更多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更迭。

信号2:央行买短卖长,再次彰显央行避免长端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决心。

虽然央行并没有公布其购买短债、卖出长债的具体期限,但在8月29日央行以现券买断交易,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4000亿元特别国债之后,央行已具备卖出超10年期国债的基础,本次续作的特别国债分别是10年期3000亿,15年期1000亿,截至7月,央行对政府债权1.5万亿,占总资产比例为3.5%,其中10年期以上的占比约为23%。央行此次买卖国债,既不同于美国的扭转操作(OT),卖出短债、买入长债,进而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也不同于日本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控制长期利率区间为目标,来决定是购买国债,还是出售国债。央行买短卖长,是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在多重考虑下的选择,一方面再次彰显央行对于长端利率过度下行的担忧和引导,另一方面也释放央行并非想要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信号3:更重要的是央行购债本身,丰富货币工具箱,提升央行应对冲击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上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和工具均有创新和调整,例如日本2001-2006年的量化宽松(QE)、2010-2013年的全面货币宽松(CME)、2013-2024年的定量和定性货币宽松(QQE),以及美国在金融危机、2020年的多轮QE等。当然,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均是在常规货币政策用尽之后,才转向非常规货币政策。目前国内政策利率尚未降至零利率,除了政策利率OMO,存款利率、存量房贷利率等各类政策工具亦还有使用空间。自潘功胜行长6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后,央行货币工具有诸多创新,当前央行开启购债,体现了学习效应,更早的使用、摸索、调整,将增强央行对购债工具的熟练度,提升应对经济金融冲击的能力。

对市场的影响:释放积极信号呵护股债,利率下行或是长期趋势。
1)央行买卖国债释放三重信号,其中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央行购债本身,开启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新篇章,增厚了央行未来应对冲击的安全垫,对股市而言是积极信号。此外,近期美联储进一步释放降息的信号,人民币压力缓解,国内货币空间打开。8月29日,央行在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再次提及“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降准降息、存款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结构性工具等政策均值得期待。

2)而对于债市而言,此次央行净买入国债也释放了呵护流动性的积极信号,央行并非要收紧流动性,也无意引导利率上行。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短期仍需关注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合意区间。在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且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是关键,而降低居民、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政府的付息压力,推动利率下行,或是扩内需的必经之路。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转向风险:近期央行多次提示利率过快下行风险,但市场反应有所钝化,后续市场利率若偏离央行合意区间较多,不排除央行通过国债买卖、临时正逆回购等操作,加快资金回笼,货币政策或存在转向的风险。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央行购债的新篇章——央行动态跟踪系列10
对外发布时间:2024-08-31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SFC编号:BUX667 邮箱:yubo1@cjsc.com.cn
宋筱筱 SAC编号:S0490520080011 邮箱:songxx3@cjsc.com.cn
蒋佳榛 SAC编号:S0490524080005 邮箱:jiangjz@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3-29 | 央行购债的前世今生——大财政系列7(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7-26|跟随式补降的MLF——央行动态跟踪系列9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7-23 | 降息恰逢其时:兼论央行的三个平衡 ——央行动态跟踪系列8(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7-09 | 不仅仅是重启正回购——央行动态跟踪系列7 (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于博宏观札记
发布长江宏观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