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局:为了“幼衔小”,我做了哪些准备

文摘   2024-10-13 10:14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两天,兔姐的幼儿园邀请了一个心理学老师去开展讲座,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过渡好幼小衔接》。

坦白说,在兔姐进入幼儿园的第三年,我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之所以去参加这个讲座,就想看看,幼儿园请来的这个心理学老师,是否为了激发焦虑,从而获客。

还好,职业操守让她拒绝了随波逐流。

讲座一开始,老师就问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在兔姐还没上小班的时候,我弟弟曾经问过我。

我稍加思索,回答道:勇敢、善良,有诚信,能快乐。

“不,你说的这些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这些品质,但不是她未来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后来这几年,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人过三十,发现“目标”这个东西很珍贵。

初中的目标,是上个重点高中,高中的目标是上个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是有一份倍棒的工作。

然后呢。

“生活进入正轨”,似乎跟“平淡”画上了等号,因为没有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好像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后来看到一句话:“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一个能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

小时候,老师会问:“你长大的梦想是什么。”

科学家、工程师、宇航员……或许,年少时许下的梦想在不断改变,甚至从未实现,但一直有梦想,一直不断前进,就是幸福的。

用心理学观点来说,“拥有幸福感知能力的人”,应该作为终极目标。

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幸福感知的能力,那就不能在学龄前,承受过大的压力。


所以,市面上常见的“幼小衔接班”,我不会报。幼儿园阶段,也不会以“学业”为主。

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懒惰”“畏难”才是正常的。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小衔接班”不上,也并不代表“幼衔小”忽视。

1.“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

从“幼儿园”到“小学”,虽然都是“上学”,但要求更高。

不随意在座位上站起、乱跑;
一节课40分钟,时间更长;
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如厕玩耍都需要抓紧。

之前看到一个家长分享,自家孩子完全不适应小学生活,全班孩子都在座位上停课,只有他一个人趴在地上,一个月的调整沟通无果后,老师日渐崩溃,只能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


如果幼儿园小班、中班还能放松,到了大班,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进步了,是该明确规则了。

2.学习场景搭建和意识培养。


低龄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如果桌面或者房间内有很多的游戏设施和玩具,孩子的注意力,会不自觉的被吸引走。


学习场景的搭建,学习桌的提供,并保证桌面的空旷和干净。


之前给兔姐出了几道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她就被桌面的娃娃所吸引,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后来清理了桌面之后,准确率就上升了。


当然,我也已经计划,在兔姐小学1、2年级的时候,陪写作业。


一来是监督,在她开小差的时候提醒,二来养成好的复习、预习习惯,等到高年级之后,就能放手,专攻豆弟。


3.视觉和听觉训练。


小学阶段如果能做到“眼到”“手到”,其实成绩就不会差。


之所以成绩差不想学,就是“老师说的话,耳朵没跟上”,“黑板上写的,眼睛没跟上”。


买了听觉训练卡,在玩的过程中,就能明显感觉,孩子在认真听你说话。(因为不认真听,就回答不了问题。)



听觉追踪,还有“听数字”“数字反说”。


比如,随意报几个数字,让孩子复述,随意说几个数字,让孩子倒着复述。数字越多,难度越大。中大班时期很适合玩,能理解游戏规则,会感觉很有趣。


常见的视觉训练,就是舒尔特方格。



找到指定的数字,或者按照1-10、1-20等顺序找到数字。


手机或者IPAD下载个APP,就能玩起来。


走迷宫、连线游戏等也属于,都能在幼儿园阶段玩起来。


4.生活节奏调整。


小学进校时间,相对较早,姐姐从大班开始,会早起十分钟。


早起的十分钟,不仅是为了给她足够的时间洗漱和吃早饭。也是未来,加入“晨读”的一个铺垫。


之前分享过,兔姐早起会刷RAZ,Ipad上自动播放,只需要看着就行,充当“读绘本”。进入小学之后,就需要大声读出来,慢慢培养“跟读”习惯。


最后的最后,如果“幼小衔接”一定要学点啥,可参考:

不报班,在家怎么做“幼小衔接”?

官方数据:“幼衔小”,搞定280字即可。

“幼小衔接班”非上不可!怎么选?

用“扑克牌”验证计算能力,幼衔小不慌。

还有半年上小学,幼衔小各学科规划。

幼衔小数学启蒙,绝对不是“计算能力”。


欢迎扫码交流,养娃路上的那些事。
共同成长~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转发吆!

设为星标,不错过下次推送啦~


Busy Kids
在孩子的成长中,再过一次童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