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在区直单位工作已经十六年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安哥脱离了书生气,有了一点子圆滑。
谁都没有想到,这点子圆滑,帮助他挽回了晋升的颓势,将他送到了区直单位职级天花板。
安哥进入到单位开始就在单位最大的业务部门工作,期间无论怎么内设机构改革,领导都没有挪动过他的岗位。
他自己也很享受在业务部门工作的日子,他觉得,在业务部门工作,提升业务就行,不用搞复杂的人际往来,比较简单单纯。用他的话说,业务部门就是他的地盘,只要业务过硬,别的都不叫事儿。
这么些年下来,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初心,不断精进业务,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提拔到了科室副职。
去年年初,单位创新地分出一个新业务科室,分管领导私底下就和安哥说,会让安哥去做这个新科室负责人,让他挑这个大梁。
安哥一听,那叫一个激动,工作起来更拼命了。可谁知,正式任命一出,新科室的负责人不是他,而是一个比他晚入职几年、叫阿星的年轻人。安哥傻眼了。
阿星一直都在办公室工作,是办公室主任,从来没干过业务。这次改革,他竟然空降成了新业务科室的负责人。安哥心里是不服气的,他恨半路截胡的空降兵、怨说话不算话的分管领导。
后来,有人说,阿星和一哥关系铁,加上在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上,确实干得挺不错的,所以就有了这个机会。
安哥说,知道这个小道消息的那一刻,他突然福至心灵。他直接跑去了分管领导办公室。
他不是去诉苦、不是去抱怨,反而是忠心地感谢领导的栽培,同时认真地表态:自己一直都是分管领导手底下的兵,一定服从领导的安排和管理。
领导一听心里舒坦了,于是本来略显微薄的愧疚感爆发了,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安哥仅用了一招,就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忠诚、听话、受了委屈还主动化解领导尴尬的业务骨干形象,这一招属实漂亮。
不得不说,安哥这一招特别地管用。他精准地解开了领导之前夸下海口的尴尬,顺带还表现出自己唯领导是从的工作态度,顺理成章地借着这次机会,真正地站到了分管领导这一队。
安哥的圆滑,救了分管领导的面子,也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没多久,机会就来了:省厅来单位借调业务骨干,分管领导据理力争,把安哥推了上去。
这一去就是一年,安哥在省里大开眼界,业务能力也更上一层楼。
安哥去了北京一年,借调部门对安哥赞不绝口,还专门给单位发了感谢函,以书面方式夸赞安哥能力强、肯吃苦,强调安哥加班加点,让单位酌情给安哥表扬以及安排补休。
这一下,安哥在单位里的名声那是更响了。很快,安哥就升上去了,拿到了一主待遇。
这一路走来,安哥算是明白了,提拔,真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行的。有时候,还得学会变通,学会适应游戏规则。
提拔链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好人”。
半路截胡的原办公室主任,想往上走,就得往业务上靠拢,所以他出手了。
将与自己关系更近的阿星安排到新岗位的一哥,他只想用自己喜欢用的人。
夸下了海口的分管领导,原本不会为自己曾经做出的口头承诺负责——这年头,做到领导岗位的,谁没有渣过一两个人?
安哥最终选择站在了分管领导身边,替他化解尴尬,向他表达忠心,在情绪将要失控的那一刻,做出了变通。他用高格局的豁达,紧紧地抓住了分管本来很微弱的愧疚心理,然后用忠诚,将领导的这份愧疚,转化成了最大化的支持。
这条提拔链上的哪一个人,是真正洁白无瑕?作为受害者角色出现的安哥,仍然是被动等待,在机会被人截胡后,仍然一味地不肯站队,一味地自怨自艾,那么后续的故事也就没有他的份了。
文章看完了,别忘了转发出去,顺便给老高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