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曹进 徐冉
语言符号资本体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个体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交流需求,还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而个人的语言能力又反过来影响到语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从社会层面来看,语言符号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各领域如教育、文化、贸易等的进步。健康的语言市场有助于个体语言符号资本的价值实现,进而促进语言服务业的发展。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依托、交互作用的。因此,关注两者的互动有利于全面认识语言的经济属性,推动语言资本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为建构稳定良性的语言环境贡献力量。
语言符号;符号资本;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互动;语言产业
“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形式。它是在儿童中获得的第一种人力资本,通常是最后被老年人遗失的。”[1]雅各布·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认为经济学和探求语言的优化之间密切相关。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具有成本、收益、价值和效用等经济特征。[2]语言符号作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资本的经济属性语言符号既可以承载社会价值导向,规范社会个体的言语行为,也可以更好地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关注语言符号个体与社会价值的互动,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语言的经济属性,实现语言资本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推动语言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从而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 语言经济学与符号资本
语言经济学理论源自人力资本学说。靳希斌谈到:“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3]许其潮在《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中介绍了国外的语言经济学研究,首次将“语言经济学”概念引入中国学界,他认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和训练得来的,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得来的。”[4]张卫国提出:“语言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或方法,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5]
语言经济学的观点表明,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可以被视为一种人力资本、公共商品和社会规范。语言的传播与使用可以被看作是对共同资源的消费,并且个体的语言使用并不会削弱其他个体对语言资源的使用,这种正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经济特征使语言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人们能够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使用来准确地传递内容表达思想、交换看法,并且言语交流所获得的效果会因语言符号的选择而不同。因此,对语言符号的使用和其效用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资本属性。
语言符号的价值很难如一般商品一样,根据度量单位进行买卖定价,并且其收益多为隐性形式,但这完全不影响视之为资本。语言符号资本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语言符号最基本的特性为信息传递功能,其使用价值即在于人们必须借助语言符号表达自己,并且语言符号的使用价值潜力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挖掘出来。人们在频繁使用语言符的过程中会对其进行一次次加工,不断将意义与图示(schema)串联起来,符号能够串联起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意义也变得愈加丰富。语言符号交换价值指人们使用语言符号来传递并获取信息与知识,实践各种经济或社会功能。例如演讲、译、主持、授课等可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言语表达能够树立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等。语言传播与使用的取效体现在罗曼·雅柯布森(Roman Jakoboson)所表述的语言七大基本功能之中:信息功能、施为功能、人际功能、娱乐功能、感情功能、交感性谈话以及元语言功能。[6]语言的交换价值可以比喻为“语言的艺术”,它并不像一般经济交换中所体现的那般实际,它必须扎根在人的思想与思辨性基础之上。与其他任何资本相同,语言符号的交换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语言使用者可以只发挥语言的使用价值,然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其使用价值是对交换价值的预示与呼唤,人们或多或少受益于语言的交换价值。这意味着:
语言符号资本的价值与语言具有的各类功能密切相关。资本具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具有交换价值,语言符号资本也不例外。语言使用主体可以只发挥语言的使用价值,即表达和传递信息,这种表达和传递表面上看是单向的。但事实上,在传递一段信息的背后,人们往往期待着语言的功效。简而言之,即便看似无聊的寒暄也带有不易察觉的目的,如委婉地拒绝、娇嗔地抱怨等。这些非直接呈现的语言信息反而是语言表达的真正目的所在。[7]
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出来的资本,它所具有的价值凝结于社会,因此,语言符号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皆非天生所有的自然属性,而是一种社会属性,反映着话语主体间的社会关系。
信息革命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或创造非文字的符号进行线上交流,并以全新的思维模式来解读这些符号。这说明“除了语言本身的信息载体属性外,语言文字的再符号化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交易方式”。[8]另一方面,语言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语言产业的蓬勃兴起,也进一步证实了语言符号自身价值的存在。若想助力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唯有对语言符号资本这一“软实力”进行不断占有,才能够成功地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对大众意识进行改造,从而进一步掌握国际“话语权”。
语言符号是沟通的基石,既代表个体的认知与表达,也承载着社会的文化与价值。个体通过语言符号获得认同与交流,而社会则通过其传递文化与观念。
2.1 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价值
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价值指语言对于个体的功效或意义,即个体通过所具备的语言能力能够获得不同的收益。从语言的使用价值来看,包括传递信息、表达自我、传播讯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以传递信息,通过语言下定义、做判断、表情感以表达自我,借助语言表达请求、发布指令以传播讯息。使用价值是语言符号资本最基本也最稳定的价值,即个体在每一次使用语言符号时都会体现的价值,而相对的,语言符号资本的交换价值是个体掌握语言符号后形成的一种个人能力,这种能力的掌握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在语言符号资本投资中的个人收益可以分为物质收益与非物质收益,显性收益及隐性收益。
物质收益是指通过投入所获得的语言符号能力而换取的实物收益或货币收益。例如,通过投入口译或笔译这一语言资本或通过主持一场大型活动而获得的酬劳。再如,商务英语教育投资可以提升人力价值,学习者通过商务英语教育投资提高个人语言与商务交往能力,从而获取可直接用货币衡量的物质收益,包括较高的工作报酬、为家庭节省的隐形支出等。一般情况下,物质收益是可以量化的。随着语言服务市场的不断完善,对语言人力资本的定价也将越来越高。而非物质收益是指心理、精神方面的收益,非真金白银的货币收入,如某人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因自己优雅的言谈举止而获得对方的赞许,或者个体的语言能力很强,可以比他人更高效地搜集资料、掌握资讯、获取知识等等。
显性收益是指直观的、容易被察觉的收益,既包括物质收益也包括非物质收益,这是驱使个人对语言符号资本投资的主要因素,例如谈成一桩生意、参加语言服务、追求到心仪对象、说服他人、成功还价等,皆是依托语言行为所获得的收益。隐性收益是指容易被忽视的或是无法预测的额外的收益,一般是指非物质收益。隐性收益并不参与投资的决策过程,如在义务性的翻译或解说中因出色的表现而被赏识并重用。此时,语言符号资本并未在市场上公开竞价,但却为掌握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收益。语言能力与其占有主体具有不可分离性,是一种一旦获得就不会失去的技能,因而语言符号资本驱使个体不断通过学习、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进行投资并从中获益。
根据上文的讨论,语言符号赋予人类理解和表达自我及表述世界的能力,人们生活在语言符号所表达与诠释的社会中,无法回避语言符号资本所具有的价值。对语言符号价值的认识将语言转化为种可以被加以利用的资本,语言符号资本的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的文化、社会依附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本。比起一般物品而言,语言符号资本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其产生与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社会个体的互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语言符号资本的社会价值在于语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语言符号资本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个体依托语言行为获益的有力保障。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不仅仅被作为单纯的交流工具来理解与破译,它们更是隐性的财富与权威的符号,这些符号能够表达态度、表述个人或集体情感、践行社会价值,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对于人类而言,语言符号的出现减轻了表达的负担,即语言可以用来表达在场或不在场的、物质或概念的对象。语言便利了人类,解放了人类,提高了人类效率,经济属性可视为其本质属性。从本质上讲,语言符号资本的出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语言符号资本的社会价值能够保障社会个体对语言符号资本进行把握和掌控,从而带动教育、文化、旅游、贸易的发展。“从微观个体出发,语言依附于社会个体,因而个体语言能力是一种人力资本。”[9]语言能力培养首要的条件是接触到语言资源。与早先的课本、磁带、收音机相比,现代信息资源降低了语言使用者寻求语言资源的成本,同时语言学习的需求也刺激了语言市场的出现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言产品的开发和语言产业的发展。
“语言的多元化会为一个社会带来收益和成本,而这些收益成本不仅仅限于货币意义上的收益,还包括文化等非经济收益。”[10]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精神的载体、文化的灵魂,语言符号的重要角色日益凸显。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一种隐性文化资本。人们在不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语言符号资本也随之不断增值扩张。随着语言消费群体规模的扩大,语言符号资本便能逐步占领资本市场,而文字、视频、音频、广播、电视、网络都是这种资本流通并获益的渠道。
3 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互动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既具有个体的使用和理解层面,也具有社会的共识和传播层面。它们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
3.1 语言资本体现个体价值
语言符号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的个人价值。通过语言,个体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和需求,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这种表达能力不仅帮助个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助于塑造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例如,掌握一种流行的语言或特定的专业术语可能会增加个体在社交或职业领域的竞争力。个体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符号来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加自身的个人价值。同时,个体的语言能力也为社会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增加了语言在社会中的价值。另外,个体对语言的使用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进而影响社会的文化变迁和发展。例如,新词汇的创造、语法结构的改变等都可能源自于个体对语言的个人实践和体验。
具体来说,语言符号资本是符号集合体,对语言资本的生产、交换、占有和消费实质是对符号的生产、交换、占有和消费。个体拥有了一种语言能力即意味着占有了这种资本,而语言符号资本的投资与消费必须在语言市场中完成,这个过程不仅受到语言社会的影响,还会深刻地影响到个体在语言符号投资方面的决断,个体对于语言符号资本的价值判断会直接受到社会价值判断的影响。规范的语言市场有助于个体语言能力的定价,健康的语言市场有助于个体语言符号资本的价值实现,成熟的语言市场有助于个体在行业内的自我发展和提升。丰富的语言资本可以为语言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语言服务业研究“涉及语言资源、语言价值语言技术、语言产品、语言市场、语言消费、语言职业、语言人才、语言经济等范畴”[11]。语言资本是进行语言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丰富的语言资本可以为语言服务者提供准确、流畅、恰当的服务。同时,个体从事语言服务又可以促进语言资本积累。语言服务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能够增强语言感知能力、深入理解语言内涵以及语用规范。合理利用和持续积累语言资本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语言服务的专业水平。所以,语言资本与语言服务互为影响、互为补充,语言资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支持、彼此促进。
郭小洁、司显柱将国际语言服务品牌定义为“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转化、知识转移文化传播、语言培训为目标,向有国际交往需要的个人和组织提供外语服务并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服务提供者及其所包含的名称、象征、设计或内容组合”[12]。伴随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语言服务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生活现象和生产性实践活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语言服务、应急语言服务、互联网+语言服务、机器翻译服务、语言智能测评服务等重要语言服务形态均在展示语言资本的重要性。王立非主编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报告(1-4)》说明推动构建良好的语言服务环境,不断提升语言服务质量,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语言服务制度设计,重视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从微观层面加强语言服务体系建设、内涵建设、质量建设、能力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人才培育等[13]。蒙永业、王立非编译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研究报告(1)》真实展现了技术、金融、法律、生命科学、制造业五大领域语言服务发展全景,为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动态、学习语言服务专业知识、发展语言服务学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14]。
上述讨论说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资源属性、文化属性等多种属性,语言服务做得好,会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提升”[15]。个体的语言资本可以助力语言服务,有利于语言市场的拓展与信息传播。个体的语言技能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语言产品得到有效提升,使个体人力资本得到明显增值。这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经济需求,还可以激发语言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16]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语言服务能够实现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联结,推动跨文化传播的顺利开展,确保社会个体在更大范围内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推动语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语言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贾巍巍、岳昌君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竞争等方面,急需提升我国企业的客服管理、生产等不同岗位的英语能力。”[17]该调查说明拥有丰厚的语言资本是在国际商贸活动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个体需要通过多途径学习与实践来提升语言能力,社会需要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进一步推动跨国商贸活动及语言产业的发展。
3.2 语言资本展示社会价值
个体的语言投资会以社会为单位展现出来,进而成为某一语言符号资本的社会价值体现。萨丕尔(Sapir)认为:“语言甚至比(人类文化遗产中)物质文化的最低级发展还早。”[18]在一定意义上,“语言折射着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及时反映语汇的最新发展和时代的变迁。”[19]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社会生活中充满着“粮票”“油票”“布票”“火柴票”这些商品代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麦当劳”“股市”“房地产”这些新兴词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而,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微信”“微博”“电子邮件”“邮箱”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ChatGPT”“AI技术”“机器人”“智能手机”“虚拟现实”等语汇又成为日常生活的流行词。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语言文字不断更新、创造、发展,语言作为种资本也在不断体现社会价值——人人皆可拥有、人人皆可使用、人人皆可消费。
语言的商品属性造就了语言市场,因此就有了语言交换。语言交换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一种有象征性权力关系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以编码与解码为基础的经济交换。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指出:
语言交换——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建立于编码与解码的基础之上,且因此依靠一定规则或创造力以进行的一种交流关系——也是一种经济交换。它形成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或者市场)之间一种特定的象征性权力关系中,其中生产者被赋予了一定的语言资本,而消费者,则有能力获得一定的物质的或者象征性的利润。换句话说,言说并不仅仅是需要被理解和破译的符号(除了在特别的情形中);他们还是财富的符号,意欲被评价和赞美;也是权威的符号,意欲被相信和遵从。[20]
语言符号的社会价值在于它们作为文化的共享资源。语言是社会共同体的基石之一,它承载着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通过语言符号的传播,社会可以实现信息传递、知识共享和文化传承。同时,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和共识。例如,一种共同的语言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社会凝聚力。因此,探讨语言符号资本的社会价值,需要将语言符号放入更大的环境中去重新审视其价值。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语言符号深深地烙印着时代与文化的印记,例如Z世代的青年群体中少有人知道“压箱底”“三转一响”具体指代何物,中老年人对当下年轻人追逐“盲盒”的热衷亦深感费解。语言符号资本的交换过程是历史的记载、文化的传承和语言的沿袭。在习得一门语言的同时,人们也在习得这一语言所承载的特有的社会文化信息,并对某些观点和认识达成共识。语言符号资本搭载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群体的文化,可以看作是无形精神文化的有形物质载体。与此同时,社会也力求通过语言符号来导向大众的意识,甚至期许由此形成一种软性的约束力。由此可见,对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影响力是语言符号资本最大的社会价值所在。社会中的权威机构、媒体、教育机构等对语言的规范化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影响着个体对语言的认知和使用习惯,进而影响着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例如,某一种语言的官方地位、教育体系中的语言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该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在一个语言群体中特别是一个语言异质性的国家或地区,语言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传播来完成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公共产品的消费。”[21]语言传播与交流能够降低不同言语群体之间交易的成本,可以为贸易往来、合作学习、彼此协作提供更多便利。语言翻译与传播有利于降低语言信息处理成本,促进语言符号资本的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语言市场活力。语言符号资本的开发与积累是语言产业的核心,语言市场的繁荣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图书出版、新闻传播、报刊发行以及各类娱乐节目等文化产品若想更好地传播,必须依赖本国语言产业的发展。语言资本也包括“衍生语言资源……此类资源主要是语言知识、语言产品和语言技术。语言知识是语言资源,比如教科书和辞典等。语言产品,比如手机、网络词典、书法艺术品等等”[22]
此外,语言产业的发展能够激活潜在就业市场,进一步激发社会整体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及福利,提升社会竞争力,从而吸纳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成熟的语言市场应当能够让消费者享有高质量语言消费的便利,同时,语言市场所提供的优质语言产品又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语言消费需求。如此一来,消费者与语言市场通过语言资本形成良性互动,从而造福整个社会。
4 结语
“语言具有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效益通过语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语言引流知识经济交际、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等得以体现或实现。”[23]语言产业与语言服务业、机器翻译、桌面出版、电子出版将成为语言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图书出版、新闻传播、报刊编印、电子印刷及各类大众娱乐节目等文化产品若要实现更好的经济价值,就需要大力发展本国的语言产业,因为“各种各样的语言产业可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激活社会的就业市场及社会整体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附加值及福利,提升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及竞争力,吸纳进更多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4]。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经济加速流通,通信科技如日中天地迅猛发展,人们交流沟通的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语言符号资本随之不断崛起,其价值已悄然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符号经济价值的揭示是对人力资本概念的拓展,也是对传统语言附属角色的反思。语言符号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互动构成了语言符号资本的复杂网络,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也塑造着社会的文化认同和发展方向。语言符号资本个体与社会价值的互动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更为精准地把握语言符号的资本属性,有利于营造稳定有序的语言市场,为语言符号资本的良性发展助力。
[1]CHISWICK B R, MILLER P W.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International Analyses[M]. London: Routledge, 2007: 78.
[2]MARSCHAK J. Economics of Language[J]. Behavioral Science, 1965(10): 135-140.
[3]靳希斌. 从滞后到超前:20 世纪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4.
[4]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1999(4): 43-48.
[5]刘国辉,张卫国. 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及其对语言生活现实的解释:国内语言经济相关问题研究检视(2016—2017)[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1): 22-33.
[6]雅柯布森. 雅柯布森文集[M].钱军,王力,译注.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2, 52-65.
[7]曹进,侯晓蕾. 语言符号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07.
[8]宋景尧. 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演变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177-184.
[9]刘国辉,张卫国. 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实践路径[J].语言文字应用,2021(3): 41-49.
[10]王立非,葛海玲,王清然. 论商务话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构建[J].外国语文,2016(4): 46-53.
[11]贺宏志. 发展语言产业,创造语言红利:语言产业研究与实践综述[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9-15.
[12]郭小洁,司显柱.国际语言服务品牌的经济效应:以孔子学院为例[J].语言服务研究,2023: 3-20.
[13]王立非.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报告:1—4[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3.
[14]蒙永业,王立非. 全球语言服务市场语言报告[R].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3.
[15]陈文凯. 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J].河南社会科学,2013(9): 80-83.
[16]黄少安,苏剑,张卫国. 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 2012(5): 24-28.
[17]贾巍巍,岳昌君. 英语水平高能带来高就业起薪吗?:基于 2017 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9(5): 78-86.
[18]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3.
[19]任荣. 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2003(5): 150-152.
[20]布尔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褚思真,刘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9-50.
[21]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 144-154.
[22]李宇明. 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68-72.
[23]袁俏玲. 再议语言经济学[J].外语教学, 2006(5): 50-52.
[24]曹进,常皓. 语言符号的经济属性与社会价值研究[J].丝绸之路,2022(1): 53-59.
本文刊载于《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03期
编辑︱魏瀚扬
视觉︱欧阳言多
往期精彩:
如果这篇论文给你带来了一点启发
请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