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讯|2024南京符号学大会暨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大师论坛圆满举办

文摘   2024-11-14 08:00   四川  

2024年11月9日-10日,2024南京符号学大会暨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大师论坛于江苏省南京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暨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协办,活动得到了多个学术期刊的学术支持。

(图1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主题为“人文与科技的交响:符号学演进发展新向度”,旨在探索符号学在新科技背景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此次会议参会人员167名,涉及6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科研院所单位,吸引来自国内外符号学、叙事学、艺术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优秀学者,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符号学学术研究。

1 现场直击:开幕式盛况一览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和根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索文斌,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会长蒋晓丽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军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2 丁和根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3 索文斌副校长致辞)

(图4 蒋晓丽会长致辞)

(图5 王军秘书长致辞)

嘉宾们或深入浅出,或旁征博引,但都一致认为作为认识论、方法论的符号学来日可期,也期待符号学研究队伍更加壮大。

实时报道:大会学术报告精彩进行

紧随开幕式进行的便是大会学术报告的上半场,由8位国际符号学、传播学名家做大会学术报告,其中包括2位外国学者。学术报告(上半场)由蒋晓丽教授主持,丁和根教授进行学术评议;并邀请到普渡大学比较文学系、根特大学文化研究与教育学Steven Totosy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赵宪章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赵毅衡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加兴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赵奎英教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齐爱军教授、瑞典林奈大学文化科学系Michael Ranta副教授 8位学者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图6 蒋晓丽教授主持大会学术报告)

(图7 丁和根教授为大会学术报告担任评议人)

(图8 Steven Totosy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9 傅修延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0 赵宪章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1 赵毅衡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2 王加兴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3 赵奎英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4 齐爱军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5 Michael Ranta副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各个学者从不同领域出发,拓宽符号学的研究范畴。学者们或跨学科探讨伦理文学批评、符号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或揭示符号学视域下叙事的本质;或紧跟时代前沿议题,提出建立一个“AI文化符号学”;或搭建文学图像“三符形”交互分析的理论框架;或指出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术语翻译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符号学术语体系的思考;或探究20世纪西方艺术符号学的三大问题;或研究新型新闻文本的认知层级问题;更有学者分享史前图像制作中的叙事转向,即从形状到行动的转变,为史前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

丁和根教授点评道,学者们分别从符号学的五个层级出发,包括最微观的概念层级、叙事的层级、文本和认知的层级、理论和学科的层级以及应用实践的层级。各位学者的观点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展现了当代符号学研究的多元化景象,同时为现场听众献上了一场深入人心的学术盛宴。

10日上午举办了大会学术报告的下半场,由四川大学胡易容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曾庆香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军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陆正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Alin Olteanu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唐小林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李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胡易容教授、意大利都灵大学哲学与教育学系的Massimo Leone教授、保加利亚新保加利亚大学东南欧符号学研究中心的Kristian Bankov教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学术报告。

(图16 胡易容教授主持大会学术会议下半场)

(图17 谭光辉教授为学术报告担任评议人)

(图18 曾庆香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19 王军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0 陆正兰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1 Alin Olteanu副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2 唐小林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3 李兴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4 胡易容教授在大会上做学术分享)

(图25 Massimo Leoned教授做线上学术分享)

(图26 Kristian Bankov教授做线上学术分享)

(图27 聆听大会学术报告的现场观众)

谭光辉教授点评道,下半场的学术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一是中国学者介绍西方符号学理论、西方学者介绍中国符号学智慧,充分彰显文明互鉴的特征;二是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中行为主体的新理解,建构符号学研究的新范式,彰显新时代符号学研究与时俱进的特色;三是对不在场性符号现象的深度思考。整体而言,学者们的分享充分展示了符号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和全新方向。

精彩集锦:圆桌分会场亮点时刻

此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5篇。除了聆听专家们分享洞见,本次会议还设置了若干丰富的圆桌分会场,由来自国内外高校的144位资深学者与青年才俊领衔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时代的符号学、艺术与文学符号学、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思想与遗产研究、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符号学、信息与传播符号学、符号叙述学与符号学理论新进展、媒介形象与商品符号学、符号学与叙述学理论、艺术与文学符号学、新闻史与传播学、电子媒介与赛博符号学11个论域进行了专题研讨。他们在6场学术圆桌分会场与5场新锐圆桌分会场上分享最近的学术成果,碰撞出最激烈的思想火花。

(图28 部分学术圆桌分会场现场)

(图29 部分新锐圆桌分会场现场)

6场学术圆桌分会场分别以人工智能与数字时代的符号学、艺术与文学符号学、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思想与遗产研究、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符号学、信息与传播符号学、符号叙述学与符号学理论新进展为主题展开学术分享与讨论。

(图30 部分学术圆桌分会场合照)

5场新锐圆桌分会场围绕媒介形象与商品符号学、符号学与叙述学理论、艺术与文学符号学、新闻史与传播学、电子媒介与赛博符号学展开,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师生分享了自己从各个角度探查文化研究领域的思考和洞见,百花齐放。

(图31 部分新锐圆桌分会场合照)

分会场中观点激荡,火花四溅,同样让我们见证了符号学研究在我国的深厚底蕴与持续繁荣。

完美收官: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最后的会议闭幕式由四川大学饶广祥教授主持,并由各分论坛代表首先发言。随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唐小林教授为大会做学术总结。唐小林教授表示,这次会议的主题“人文与科技的交响:符号学演进发展新向度”在会议的学术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符号学如何应对和处理人工智能、数字时代;第二个方面是明确提出符号学术语体系建构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对既有研究领域的新推进,包括对叙述学理论的新推进,对图像符号学的新推进,对媒介传播符号学的新推进,对艺术符号学的新推进和对新闻、传播、符号学、叙述学等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新推进。这是在符号学领域的新拓展,符号学学科的新期待。最后,南京大学丁和根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致闭幕辞。

(图32 饶广祥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

(图33 唐小林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

(图34 丁和根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致闭幕辞)

本次符号学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符号学学术前沿思想,诸位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在会上充分交流思考、碰撞思想火花,提出了一系列符号学新观点新方法,本次大会不失为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符号学的新发展。

文字︱陈惠娟 戴思颜

图片︱陈惠娟 戴思颜 刘志鑫 

排版|李政


往期精彩:

蒋晓丽 钟棣冰丨智能时代新闻游戏的真实性问题探析——基于符号叙述学视角

杨凯|内涵、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符号学研究述评

书评 | 孙沁怡评张碧《社会文化符号学》

李俊欣 黎一达|“共游江湖”:武侠游戏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表征与传播研究

宋建华丨洛特曼“新结构主义”语言观的三重超越

符号与传媒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我们将在这里为大家及时推送符号学、传媒学、叙述学等形式论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