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到习惯性的思维反刍的困扰,简单来说,这是把一件事情反反复复思考的一种倾向,而且通常是消极。
我发现其中有不少人是典型的高知人群,本身就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有很强的自信,希望通过思考把问题彻底想明白,即便相同的问题已经想过无数次了,但还是会强迫性地继续去想。
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这种思维反刍现象更容易出现或是被加强。
就像思维被织成了一张网,然后把自己网住。回顾我自己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也有过几次被困住的感觉。思考,这个一直以来被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利器,在这时变成了问题本身。
研究表明,具有反刍倾向的人会有更高的静息皮质醇水平,常常和慢性压力、紧张共存。
面对这种困境,只是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思考,可能无法起到积极作用,有时甚至变成了一种新的压力。
需要让自己从这样的身心模式中解脱出来,我在这里强调了身心,这就说明思维反刍不仅仅是大脑的问题,它是整个身心共同体共有的状态,人在思考时会伴随肌肉作用,比如眼睛会转动,身体内部还会有大量的、持续的生理反应,所以思考是一种身心行为。
运动是一种被低估的应对策略。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感觉心烦意乱时,运动可以帮助减压。
从生理学的角度,运动,特别是中低强度(最大心率的60%)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还可以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是一种改善神经可塑性的肽,让你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创造性的想法就会产生。
另外,这种强度的运动还能增强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从根本上抑制边缘系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强烈牵拉。
在面对压力时,最糟糕的做法是坐着不动,这不仅让你变得更消极,而且会让这种模式变成一种习惯,重复越多次,惯性就越强,最后变成应对压力的一种自动机制。
最后,思维反刍就会成为习惯本身,不管你当时是否明确感受到压力。
运动作为一种改善策略非常容易执行,而且很快就能从中获得帮助。不过,要注意的是,很多处于过度思考的消极情绪之中的人,很容易强迫自己进行高强度运动,似乎只有这种强度的运动才能把自己拉出来。
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低强度的运动才是最佳的,过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起反作用,因为给机体施加了新的压力,这会体现在身心的各个层面。
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来计算有氧运动的强度,一个30岁的人,最大心率是190,因此114的心率水平是适合的有氧运动强度。
撰文不易,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点赞转发以及星标哦。
- END -
本文作者
柏 油
Mixbarre 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