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935年11月8日诞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提出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学”。自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早年师从一代哲学宗师方东美先生,后入哈佛大学,师从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大师W.O.蒯因。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成氏是享誉中外的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74)、《国际易经学会》(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的成中英,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近十年来历任国内与欧美著名大学哲学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包括台湾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柏林大学、牛津大学等。
中国哲学的另一重要传统当然是道家。我们可以指出道家代表着古典时期由天到道概念的发展阶段。事实上的儒家著作中也曾使用道这一名词,不过极力形成道家哲学的还是老子和庄子。至此道的概念是完全不同于天与帝的概念的,道是属于终极实在完全为非人格化的概念。道在范围上比天与帝的概念更为扩大,因为道包含世界的一切事物。不过在某一方面道与以前的天和帝的概念具有某种共同点。道的内在与人相关连。从一种意义来说,道是人的不可或缺的存在。说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提醒道不像天和帝一样,它并不能视为带给人一种特殊的恩赐,或视为深深的关注人的福祉。道对任何事物是不偏不倚的,因为道是产生、包容、转变和保存万物的。由于道对万物不偏不倚,因此一切事物在本体上就可视作是平等的。在老子道的根本观念中实包含着本体论上平等的概念。以这种概念的道作基础,庄子就更进一步的发展了世间一切事物在本体论上平等的新意义。
依庄子的见解,一切事物在本体上平等,因为事物的形成是采取自变和共变历程的。个体事物和事物的个体性并没有实体,一切事物只是在事物自变和共变的全体中相对的被决定。因此一切事物在本体上是平等也就有着既相互决定又自我活动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述说道家哲学某些重要的特征。首先道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的。对道的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适当解释是:道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的表达出来。这也就是说没有一种对象和特征性能代表道而对于道不会产生偏颇和错误的概念的。
因为道不能以任何有限的特性来叙述,它就与具有有限特性的事物不同。如果具有有限特性的事物称作有,道就是有的反面,老子将它叫做「无」(非有或空处)。因此,对老子来说,道并不只是一种被消极认定的实在,而是一种不受局限的且为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之对象。虽然老子以空无的概念来把握道的性质,我们最好用「不受局限」或「无终止的」此一名词来提示道能实际产生人和事物的可能性。事实上老子特别认为由道所产生的一切事物都是与我们有某种关连的,我们应了解道的空无性或不受局限性,因而自道的了解中得到种种益处。
道家另一要点是道并不是一静止的或不变的实体,而是运转与变迁的一种历程。这也就是说由道所包含的一切事物是在运转与变迁的历程中。就这一关连来说,现在须解答两个问题。在有中,道以什么样的动作产生一切事物?作为变迁与运转的历程,如何来描述道?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道以化生和自现来产生一切事物。很明显的由道发生的历程是有着矛盾的,我们必须从辩证的观点来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已经看到道是空无而又产生一切事物的。其所以如此,是由于道是一种原理,由此原理否定可以变为肯定,潜在的可以变为实际的,空无可以变为实有,一可以变为多。正由于道的否定性和潜在性,就创造和维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实在的事物。不过就在潜在变为实际、否定变为肯定、空无变为实有、一变为多时,也就发生相反的历程。在这种意义中的道是无穷尽的,且以相反相成的辩证方式来决定变迁的作用。道家认为这种意义的道,代表人生最根本的智慧,我们可以在对人生和实在的细心反省中体验到它。
因为道是变迁的,而变迁一直是由某些事物转变为另一些事物,道自身便是两相对待事物的一种统合。道的两相对待事物分别称作阴与阳,即柔和刚的力量或原理。很明显的,老子认为阴阳力量代表一种统合力量的两方面,不论是个体或道的全体均如此。阴可以与否定的、潜在的、主体的、保存力等相同一,而阳则可以与肯定的、实际的、客体的和创造的相同一。从一种意义来说,阴代表道的一种无穷尽的力量,从这种力量引出各种形式的力或活动,阳则代表创造性的活动形式,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在具体事物中有一种开始和终结,因此在具体事物的发展中,当阳的力量自身耗竭时,就转化为阴;但当阴具支配力量时,就会大大的造成阳的活动。变迁的历程是由道的两重运动的两种力量交互影响构成的。由阳显现阴,由阴促使阳的潜在性的运动。老子曾特别强调返(或复)的观念。返是返于道的不可局限和无穷尽上。这是强调道为一种阴的力量。不过这并不是否定阳,因为除非阳的活动自身穷尽,一个事物就决不可能回到阴。因此在以道来解释一切事物产生的宇宙论原理时,老子也说明一切事物归宿的宇宙论原理。
老子曾将他的事物产生和事物归宿的宇宙论原理应用到人上,因为人的世界是离不开自然世界的。依照这些原理,人的福祉在于人能依循道,这也就是说,人能够保存行动的潜力,而不实际将潜力实现出来。因为人是道的一部分,且为道的产生过程的一分子。当人尽力而为耗竭自己时,他就会像作为道的一产品而遭掷弃,这可以解释为因过多努力的结果而遭受挫折与衰竭。因此,对待人生的较好方式是不盈与无为。人必须「致虚及守静」。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和养「道」。也就是学道的无为,从而使自己具有无限的创造且免于毁坏力的支配。在这种状态中,人生自然会归真返璞,事事复归其根。老子将这种理论称作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无不为是依事物中的自然性去作任何事情。老子曾用了许多的比喻和形象来表达保持虚静、不盈和归真对引导人生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反省一下像水、山谷、未雕的木块、婴儿、母与阴等的自然性质与力量,就不难了解老子的论点。
就道的运转和获得人生的幸福来说,庄子在根本形式上是与老子不同的。首先,庄子并没有强调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庄子认为道是一种普遍的表现且为一切事物的整体活动。在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相关性中,道便特殊的显示出来。庄子特别强调事物相对性和相关性的观念。事物的相对性和相关性有两重:事物彼此是相关的和相对的,且进一步与事物的全体相对和相关,这便是道。事物彼此相对和相关,意即每一事物是「此」又是「彼」,它们相对的和相关的被决定与被界定。事物彼此不同且又互相依赖。因之没有事物是绝对的或是世界的中心,这是因为每一事物是一绝对且为世界之一中心。对道来说,事物与道相关且是相对的。因为每一事物是道的一部分,且都是由自我型变和相互型变而产生的。在道的基础上,自我型变和相互型变的历程是没有限定的,道自身是一整体,由道展示了事物的自我型变和相互型变。因为如此,没有单个的事物和事物的差异是绝对的,也没有毫无差异的相同事物。
小编作品《老子疏义》已于当当、京东自营绝版,欢迎通过小编本人的【微店】与【孔网书摊】购买支持作者,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
在此感谢诸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