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恐怖故事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文化   2024-08-17 19:21   德国  



小说谈·四则

◎ 适当添加醒目的诗化表达,可以为小说增色,但不宜使用太多。读小说如吃茶,需要的不是诗那种短暂而异常深刻的刺激,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内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情节与情绪有张有弛地起伏,以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品完整个过程,故语言完全不诗化固嫌寡淡,完全诗化又恐太酽,皆难持久。其实论文等其他体裁亦然,简洁明快的语言未必便低于或繁丽或晦涩的语言,需要掌握好度,过犹不及。试比较以下三种语言使用:
(1)我们痛饮烈酒。——普通陈述语言
(2)我们痛饮口中的火焰。——诗化陈述语言,此处是用了一层暗喻
(3)我们痛饮虚空。——纯粹的诗语,完全的抽象—陌生化
小说的写作应该是1与2的适当结合,对于叙事文学而言,通过明晰流畅的表意来精准传递故事信息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3的使用会让它陷入不知所云;(新)诗的写作则需要进一步降低1的比重,并大量使用2与3,因为它追求的恰恰是极度的陌生性和与之相伴随的表意的模糊晦涩。
◎ 小说人物的台词到底是应该尽可能贴近现实中可能的人物个性——比如足够口语化、时常出现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等,还是应该尽可能显得书面而文雅——至少避免了大多数在现实中其实总会出现的语言错误,以及在用词上更加考究,等等?前者可以用来增强人物的真实性—生动性,后者虽然会造成一定的虚假感,但却可以增强故事的文学性—可读性,所以我以为理想的状况是二者兼取,并在不同的场合下有所偏重。如果要让一位北京老人讲一段很久以前的韵味深长的故事,就算赋予他本可能不具有的文采和条理性也没什么,因为重点在于故事;而如果要强调一位这位大爷嬉笑怒骂的生动泼辣,那么就得有意突出他语言中的京味儿和随性。文学作为文学,一方面不需要原封不动地还原现实,另一方面也不能彻底现实,其间程度的不同拿捏还是要以具体作品带给人的实际感受为准。
◎ 写作能否动人,与其说在于场面的绝对大小与强度,毋宁说在于这大小与强度相对于视角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高度依赖描写的渲染。糟糕的高武文即便动不动弹指爆星,给人带来的紧张与震撼也远不如优秀的犯罪小说描写的杀人现场,这首先是因为读者在前者中代入了宇宙尺度上高手的视角,对他来说爆星只是洒洒水的小场面而已;在后者中则代入了普通人的视角,即便一把带血的折叠刀都能令他的内心感到惊惧。在此基础上,如果前者的描写粗糙寡淡,后者的刻画则丰富细腻、直击人心,那么二者间的差距将不可以道里计。
◎ 恐怖—悬疑故事的吊诡:人们恐惧的是未知,未知的程度越高,恐怖故事就越恐怖、越精彩,人们于是强烈期待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与解谜;然而一旦最终解谜,无论用怎样的世界观来解说那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事件,未知便化为已知,而恐怖感也就会大大削弱。恐怖故事乃是这样一种东西:它的魅力来自观众的无知,换言之,来自它的未完成;一旦故事完成,恐怖得以说明,体验也就消失了。观众在恐惧时永远期待着解谜,在解谜时却又永远不希望解谜,他们所期望的那种“既因为得到答案而安心,又继续保持刺激的恐惧感”的理想心境是不可能存在的。恐怖故事是一种在其完成中否定了自身的东西,无论在解谜前还是解密后,它都不可能让观众获得真正充分的满足——他们要么缺乏安全感,要么缺乏刺激感,始终有东西是缺席的。欣赏恐怖故事的体验总是一种在愉悦中带着缺失感的体验。同理,恐怖故事最后的解谜永远是无法令人彻底满意的:如果没能解释一切未知,无法满足观众对安心的欲望,就会被批评为“无法自圆其说”(这时起初的悬疑和恐怖感往往也因观众对故事的熟悉而逐渐淡化了,因而恐怖氛围营造得再优秀也难以阻挡观众的指责);如果完美解释一切未知,无法满足观众对恐惧感的欲望,又会被批评为“索然无味”。完满的方案或许并不存在,恐怖故事注定要在这样的吊诡中成为令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小编去写小说啦!
《星动》片尾动画ED(中日歌词)
虚构文学创作谈:去认识,而非创造
小说需要哲学吗?——严肃与通俗艺术四论
如何写一篇道教克苏鲁恋爱校园悬疑推理文?
太上敕令,镇锁妖星!
当血和雨在尖叫声里交融
没有影子的......文学少女?
介绍女主给你们认识下~
介绍女主给你们深入认识下~
理工楼再现自杀者?!!

嘿,看恐怖悬疑克苏鲁文吗?

【长按扫描,关注小编b站账号!】

【长按扫描,观看序章故事!】

重玄之域
至理虽复无言,非言无以诠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