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中的汪洋:美学创作的体验之流(附读者群)

文化   2024-10-27 16:35   德国  





断片一则



创作的终极目的不是生产符合各种规则的作品,而是生产美的作品,所以规则无论具有多强多么有效的工具性价值,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惟有美。创作过程中,并非不能用理性思考某处当符合某规则、某处当用某规则等等,但这样的思考应该居于次要位置,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占主导创作状态的美的体验之流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何谓“美的体验之流”?写到每一处时,不是因为“此处可/应适用某规则”而落笔,而是因为“这样写能令我(注意:对于本真的写作而言必须是‘我’,而非‘假想中的读者’)感觉到美”;这种对下一个瞬间将要创造的美的预先判断,与对上一个瞬间已创造出的美的继续享受,无间断地相续成一股审美体验之流,将创作者浸没于心醉神迷的体验中,涌动着将他不断向前推去。尽管脑海中可能冒出一些与规则技法有关的念头,但之所以是这样而非那样落笔,仅仅是他着实体验到这样是美的,而那样是不美的(一个例子:作骈文时,不是想着“我要句式多变”的规则去写,而是因为感受到句式多变的美而自然这样去做,或者感受到句式呆板的丑而自然去避免)这类念头在很多时候可以不出现,因为美的直觉常常能越过理性而径直得出结论;有时候也偶尔闪现,且能带来某种有益的提示,如同溪流中偶尔跃出的、在日头下闪着银光的鱼,但下一秒便重新坠回水里,继续浑化入那浩浩然不可止息的流体之中,浮沉着向前涌去。

让我们再打个比方吧!规则或者说闪现出的对规则的意识,就好像水流中竦峙的一块块岩石,棱角分明地切割着水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它流动的形状,但岩石本身绝不是水流,水流也永远不会真正被岩石拘缚,而是遵循着自身的逻辑流向它该去的地方,反过来倒是将岩石冲刷得愈发光滑柔顺。这个譬喻也可以用来说明创作体验根源处的某种非二元性:并非如写生的画家那般对着眼前的景色边看边描(想想柏拉图的“摹仿”),亦非工匠那般对着石头用斧凿叮叮当当镌刻打磨(想想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真正的创作,或者说创作的极致状态,应当是作者在作品里面,作品也在作者里面,二者一道融汇成这股浑然清透的水流,从审美心灵的雪峰之巅融淌而下,在日光的辉映、微风的吹动、柳梢与落叶的点拂中汩汩然流动不止,一路上依循不同的地形地势,自然衍化为形态各异的水洼、湖泊与溪涧——作品中的不同节点;从入海口奔流而出的那一刻,作品自由了,作者也自由了,更好的说法是二者都消失不见了,都自失于无边际的体验之汪洋里,只剩下一片晴波在雾霭中烟烟地泛着浮光......

【读者群重开,欢迎来玩耍~】

【因群聊人数超200,请长按扫码添加小助理微信号,由小助理拉进群~】

↓ ↓ ↓ ↓ ↓

【国外手机新注册的号,可能弹出风险提示,忽略即可】

学诗之道,技法自然。
学写作,不要“拆”。
小编去写小说啦!
《星动》片尾动画ED(中日歌词)
不可名状:否定神学诞出的幽暗恐怖
当我们看恐怖故事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虚构文学创作谈:去认识,而非创造
小说需要哲学吗?——严肃与通俗艺术四论
如何写一篇道教克苏鲁恋爱校园悬疑推理文?
太上敕令,镇锁妖星!
当血和雨在尖叫声里交融
没有影子的......文学少女?
介绍女主给你们认识下~
介绍女主给你们深入认识下~
理工楼再现自杀者?!!

小编作品《老子疏义》已于当当、京东自营绝版,欢迎通过小编本人的【微店】与【孔网书摊】购买支持作者,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

小编译著《窥道路向》已于当当、京东、淘宝、孔网等各大电商平台上市,此为德国哲人库萨的尼古拉晚年的密契哲学总结之作,以下为京东链接:

在此感谢诸君的支持~

重玄之域
至理虽复无言,非言无以诠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