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片一则
创作的终极目的不是生产符合各种规则的作品,而是生产美的作品,所以规则无论具有多强多么有效的工具性价值,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惟有美。创作过程中,并非不能用理性思考某处当符合某规则、某处当用某规则等等,但这样的思考应该居于次要位置,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占主导创作状态的美的体验之流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让我们再打个比方吧!规则或者说闪现出的对规则的意识,就好像水流中竦峙的一块块岩石,棱角分明地切割着水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它流动的形状,但岩石本身绝不是水流,水流也永远不会真正被岩石拘缚,而是遵循着自身的逻辑流向它该去的地方,反过来倒是将岩石冲刷得愈发光滑柔顺。这个譬喻也可以用来说明创作体验根源处的某种非二元性:并非如写生的画家那般对着眼前的景色边看边描(想想柏拉图的“摹仿”),亦非工匠那般对着石头用斧凿叮叮当当镌刻打磨(想想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形式”)。真正的创作,或者说创作的极致状态,应当是作者在作品里面,作品也在作者里面,二者一道融汇成这股浑然清透的水流,从审美心灵的雪峰之巅融淌而下,在日光的辉映、微风的吹动、柳梢与落叶的点拂中汩汩然流动不止,一路上依循不同的地形地势,自然衍化为形态各异的水洼、湖泊与溪涧——作品中的不同节点;从入海口奔流而出的那一刻,作品自由了,作者也自由了,更好的说法是二者都消失不见了,都自失于无边际的体验之汪洋里,只剩下一片晴波在雾霭中烟烟地泛着浮光......
【读者群重开,欢迎来玩耍~】
【因群聊人数超200,请长按扫码添加小助理微信号,由小助理拉进群~】
↓ ↓ ↓ ↓ ↓
【国外手机新注册的号,可能弹出风险提示,忽略即可】
小编作品《老子疏义》已于当当、京东自营绝版,欢迎通过小编本人的【微店】与【孔网书摊】购买支持作者,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
小编译著《窥道路向》已于当当、京东、淘宝、孔网等各大电商平台上市,此为德国哲人库萨的尼古拉晚年的密契哲学总结之作,以下为京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