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大概三点多钟,看到关注的一个小红书博主在直播,一个老哥,在读一本英文书,由他平时发布的内容和我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推断,应该是哲学书。算我在内,一共有两个观众,直播的标题叫:相当无聊的朗读助眠。
我在有限的屏幕画面里观察他的居住环境,书架,穿着,发际线,时不时瞥向我的眼神;猜测他的年纪,职业,经历,以及此刻的“动机”。我和另一个观众以及他都没有更多交流,没有评论扣1,没有点赞关注,只是非常默契地,在看不见彼此的情况下看着彼此。相当多哲学问题涌入心头,相当不助眠。
这一幕似乎很符合古早的对互联网的想象:随时随地,随便一个人,在展示他的乐趣和所长,就被另一个无意闯入的人看到,找到同类,或者激发兴趣。然而我感觉这位老哥没有多少乐趣可言,也相当没有分享的欲望,他只是在分享他的无聊。这种无聊应该还隐含着一种不满,一种失望,一种讥讽——考虑到他朗读的是哲学,而非卖货口播,原生家庭和解,或人工智能新闻,我的推断应该是真的。再考虑到其时已经三点多了,他的(也是我和另一位观众的)这种新式无聊里有相当古老的成分。
苏轼载入史册的有一些半夜划船爬山,敲张怀民门的无聊,这位读哲老哥的无聊,应该更近于苏东坡未曾提及,未去找怀民,未去看月亮,但也没睡着觉的那些夜晚里的那些无聊。那必是相当无聊。
一想起来苏东坡半夜敲张怀民门,就会想起王徽之不敲门。他也是喝着喝着,忽然彷徨了,兴之所至,想起自己一个朋友,划船去找,到了人家门口已经兴尽,就这么撤了。《世说新语》很像一个范围很小的小红书平台,这么多精彩故事、私下谈话,全部记录在案有难度,用户自己上传可能性更大。王徽之这个vlog数据显然比读哲老哥好得多。
还有个小说,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看的了,说有个人在路边沉睡,慢慢有一条毒蛇爬过来,恰好有个人路过,把毒蛇打死扔远,也没有叫醒睡觉的人,继续赶路了。路边人睡醒,当然对一切不知情,也继续赶路。
不像小说,像寓言,又因为不知道它要寓啥,就更像那种各民族都有的古老神话。那种古老神话我常常因为无法理解它为什么要这么编所以都倾向于认为是真的。这个神话里那种无聊,人懵然无知,试图自处,不知往何处走去的境况,一代一代传到如今,没有缓解迹象,让这种相当的无聊,变得相当的神秘。
鲁迅的一颗心常年丢在铁匠铺里淬火,一下烫红,一下泼凉,反反复复,某个很硬的瞬间,他居然说出了那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想那时鲁迅也感受到了这种无聊。
这种无聊的古老程度应该先于道德发明,不太涉及善恶判断,也无关积极消极,它无聊得相当中性,相当本质,相当人之所以为人。
我想下次感到这种无聊时,我可以这样谈论自己的感觉:此刻我无聊得像一个大石头,然而我又知道自己不是石头。
李诞,1989年生,编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