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第24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健康   2024-11-11 06:02   山东  

太阳八十三: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 去皮,三两 甘草 炙,二两 生姜 切,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厚朴 炙,去皮,二两 杏仁 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表病而攻其里,里阴上逆,而表邪未解,肺气郁阻,是以发喘。桂枝加厚朴、杏子,降冲逆而破壅塞也。

5高热咳嗽——柯雪帆医案

昌某,老年男性,高热3日,咳嗽、咳痰不爽,经治后高热已退,但低热1周不退,体温37.6~38.0℃,轻微怕冷。出汗后,热退一些,仍有咳嗽,咳痰少,精神差,胃口不太好。继续用抗生素,低热还是不退。脉缓,舌色正常,苔薄白腻。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各12克,炙甘草、杏仁各9克,制川朴6克,红枣12枚。3剂。

药后,发热退,诸症消除而出院。《经方讲习录》

 

论:高热之后,又低热不退,都是经阳之郁。阳盛外蒸则高热,汗出之后,则变低热,皆是表寒之闭束经经阳也。

6小儿外感咳喘——范中林医案

马某,男,3岁。四川双流县某乡。从婴儿时起,常患感冒。两岁时,曾高热咳嗽,服药后热退,但咳嗽未愈,迁延至三岁。近因新感,病势加重,发为喘逆,哮鸣之声,邻室可闻。19655月来诊。

一诊: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清稀,白泡沫较多,咳时微汗出,遇风咳甚。面色黄,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表虚证哮喘。法宜解肌祛风,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主之。

桂枝6g炙甘草3g 白芍6g生姜10g大枣15g 厚朴4g杏仁6g 紫菀6g防风3g 5剂。

二诊:服上方5剂,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睡。早晚遇风仍咳喘,痰多,汗出。风邪未尽,湿痰尚盛。上方加茯苓、陈皮、法半夏,以除湿化痰。桂枝6g 白芍6g大枣10g生姜10g 厚朴4g杏仁6g紫菀6g防风3g法半夏9g炙甘草3g云苓12g陈皮5g 3剂。

三诊:服3剂后,咳喘大减,时咳清稀痰涎。拟小半夏汤加味,温中化饮,祛风止咳治之。云苓12g法半夏6g苏叶3g 干姜3g 炙甘草5g 旋覆花6g紫苑6g 防风3g

四诊:服4剂,咳喘平。因久病伤正,宜温中益气,健脾除湿,以理中汤加味善其后。党参10g 白术6g干姜3g 炙甘草3g 黄芪6g 法半夏6g砂仁5g云苓6g 6剂。

6剂后停药,身体恢复正常。1979726日追访,患儿已成年,体质健壮,哮喘未复发。

原按:此例太阳表虚,桂枝汤证具。复因风痰交争,新感引动宿疾,气机阻滞,发为哮喘。正如《伤寒论》所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验之临床,对太阳伤寒之表虚兼有喘逆之证,不论老幼皆宜。《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条医案,从一诊双解表里,到最后的理中汤善后,此法可考。

7小儿风寒咳嗽——郭子光医案

吴某,男,2岁。1周前因受凉感冒,出现咳嗽,痰多而清稀,流清鼻涕,夜间啼哭,继而加重。以“小儿肺炎”急诊入院。经西药抗感染治疗3天,未见明显好转。检查:患儿急性病容,面色青暗,精神萎靡,鼻冀煽动,容色青紫,咳声低微,呼吸短促,舌苔白滑,指纹淡紫:心音低钝,双肺满布干湿啰音。诊为风寒犯肺,营卫不和。治以祛风散寒,宣肺平喘,调和营卫为法。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处方:桂枝6g  6g 大枣3枚 生姜6g 甘草3g 厚朴6g 杏仁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悉平,后以六君子汤调理善后,5天后痊愈出院。

按语:本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肺炎,2剂悉平,可见经方在儿科应用之妙。小儿肺炎以热证居多,本案营虚卫弱,若按常法治疗,实难奏效。本案运用经方之灵效,关键是辩证准确。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标本同治,故收效满意。《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验录》

 

论:本条按语言,小儿肺炎,是以热证居多,此是指麻黄石膏证型,而本案属营虚卫弱,即是本条桂枝厚朴杏子汤之义,所以不按常用之方,仍是常用之法,表里双解。本条所谓的小儿肺炎,也是西医的诊断而已。麻黄石膏证,多见浮紧,桂枝杏子证,多见浮缓。

20哮喘——聂惠民医案

马某,男,14岁。1987年2月初诊。自二岁患肺炎后,哮喘反复发作,多于春季喘息为重,每当外感时,咳喘必作。近日外感,身热不显,唯咳嗽,伴有喘息,痰多色白,微汗恶风,不得平卧,胸闷不适,不欲饮食,脉沉弦,苔薄白。两肺可闻干啰音,面色暗黄,形体消瘦。证属风寒束表,内迫于肺而致喘,治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取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金银花、贝母、桑皮治疗,服药20余剂,喘咳基本消失。继以苓桂术甘汤加金银花、杏仁、五味子、贝母,善后调理,共治疗二月而愈。追访三年,咳喘证未发。《聂氏伤寒学》

 

论:又一个“喘家”,又一个沉弦。沉弦阴盛之脉,病咳喘而见表证,则仍以桂枝解表为主。这就是四诊合参中的两参,脉与证参。虽是阴盛沉弦,但不用四逆附子类方。

21喘息——闫云科医案

康某,男,64岁。咳嗽喘息十余年,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重,肋间隙增宽。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常服氨茶碱、肺宝三效片等治疗。今年以来,反复感冒,几至一月病,感冒则咳喘加重,输先锋霉素、阿奇霉素,口服感康、快克等五七日,始热退喘减。昨又外感,不欲输液,求服中药。

身高体胖,面白脸垂,舌淡润,苔白微腻。询知素喜开出,汗后极易感冒。刻下胸满喘促,咳嗽,痰少、色黄黏稠,鼻塞,耳闷,身热(38℃),汗出恶风,背心寒,胃纳可,口干不欲饮,夜尿频,大便日一行。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服降压、降糖西药,血压、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诊得脉象浮弦。脉症相参,证属表虚营卫不和,肺失宣降。治当解肌和营,宣肺定喘,邪净之后益气固表,以绝感冒反复光临。拟: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厚朴10g 杏仁10g生姜5片红枣6枚二剂

二诊:喘咳缓减,发热、汗出、恶风、鼻塞、耳闷皆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表邪已解,接下之治,当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若外邪不侵,喘咳夙疾当自蜇伏。拟: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黄芪15g 生姜3片红枣6枚五剂后,其孙女感冒咳喘来诊,知药后再未外感,虽喘咳未已,然甚微矣。《经方躬行录》

 

论:又一个十年喘家。中医谚语,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其实都是皮毛病。外闭而内壅,所以肺气肿,就是肺胀病理。脉浮弦者,浮为外闭,弦为内虚。桂枝汤,解外寒之脉浮,疏内疏之脉弦。杏仁厚朴,破肺胃之郁格也。

22哮喘——武维屏医案

孙某,女,23岁。于1998年3月23日就诊。患者自幼患过敏性鼻炎,2年前出现阵发性胸闷、咳嗽,冬春季节加重,夏天缓解。外院做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对冷空气、春季花粉等过敏,曾在某医院行脱敏治疗,效差。此次因受凉后出现胸憋气短,干咳无痰,鼻塞流涕,咽干口渴,胁肋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两肺偶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自服感冒清热颗粒,急支糖浆,先锋N号等无效。武氏认为,此患者为过敏体质,极易招风引邪。现正处春季风胜之令,又感风寒外袭,内外风俱备,辨证当属风哮,内外相合,风摇钟鸣。治宜祛外风,熄内风,降逆止咳。方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过敏煎加减,药如柴胡、乌梅、白芍、厚朴、杏仁各10g,防风、五味子、桂枝、炙甘草各6g。方进5剂,药到病除。《当代医家论经方》

23哮喘——娄绍昆医案

10岁的少女,因哮喘反复发作来诊。该患者3岁那年,因为外感发热咳喘住院而被确诊为哮喘。经西医治疗后热退,咳喘消失,但从此以后经常发病,屡治屡发。5岁那年,家人决定寻找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效果比较好,除了每次都能控制之外,发作的次数也大为减少。此后的三四年期间里,哮喘一次也没有发作。1周前,因受凉后发高热而咳喘不已,住院治疗1周后,咳喘依然。其外公又想起了中医,遂特来我处诊治。

初诊于2009118日。该患者消瘦憔悴,肤黄面白。当时的症状主要是:头痛无汗,咳喘痰少,胸闷气短。脉浮数弱,舌淡红而苔白。恶寒发热,体温在37.6~38℃之间。根据以上症状,考虑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剂后热退喘减,3剂后症状消失。

此后,20119月发作1次,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合方咳喘平息:2013年感冒后发热有汗,咳喘复发,用麻杏甘石汤3剂而愈。

临证体悟:我临床上诊治发热咳喘病人,经常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我是依据以下几个主症的不同排列来分别选择它们的:

发热咳喘,恶寒无汗——麻黄汤。

发热咳喘,恶寒有汗——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有的发热咳喘恶寒无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然而一定是腺病质体质或者脉象出现浮数弱的状态。

发热咳喘有汗——麻杏石甘汤。《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


30奔豚——孙志远医案

项某某,女,36岁,198724日诊。主诉少腹胀痛,气上冲胸,胸闷窒塞,气息短促,一日发作数次,伴失眠、烦、躁。素有此疾,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舌偏暗,苔白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心虚,冲气上逆。治宜养心柔肝降逆:桂枝、白芍、酸枣仁(研吞)各15克,制厚朴12克,大枣6,檀香(后下)6克,杏仁9克,炙甘草4.5克,生姜3片。

3剂后,奔豚即止,夜寐转安,唯少腹胀满不舒,原方去檀香加乌药4.5克,又3剂后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4):175]100首经方

 

论:奔豚者,木气郁陷,而上冲也。桂枝汤,升陷而疏木,以止内木之郁冲也。

31孕妇咳嗽——江尔逊医案

1981年夏,某妇妊3月,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痰少,咯吐不利。经中药宣肺化痰及西药止咳、抗感染等治疗两周乏效,请江老会诊,见症如上述,苔薄白,脉浮弱。仔细询之尚有汗多湿衣现象,乃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一剂霍然。查诸书论子嗽,其分型均无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但从方剂辨证角度看,本方用治此例之理却是十分明了的。由此可见,方剂辨证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乃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方大师传教录》

 

论:此为表证之咳嗽,而非子嗽。表闭则寒热,肺逆则咳嗽。肺气不降,津不雾化,填于心窍,则舌苔薄白也。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