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第37方、桂枝加桂汤

健康   2024-11-26 06:01   山东  

3呃逆——宋建中医案

常某,男,51岁,1986228日初诊。自诉五年前曾因胃脘胀闷不舒,隐隐作痛,食欲不振,经某医院诊为慢性胃炎,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近二个月来,胃脘时有不舒,半月前又因受凉而见呃逆,日渐加剧,伴腹胀,纳呆,困倦。曾多方求治,迭进中西药,而无显效。近两日呃逆频发,故前来求治。刻诊:证如上述,见其呃逆频作,音低声微,面黄体瘦,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证属脾胃虚弱,寒邪侵袭,胃气上逆。治当补脾胃,祛寒邪,降逆气,用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20克,白芍、党参各15克,甘草6克,干姜、生姜各9克,大枣7枚。
服药2剂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腹胀、纳呆也有好转。又服2剂,呃逆消失。上方桂枝减为9克,再进3剂而愈,随访无复发。
按语:久患胃病,脾胃已虚可知,又寒邪直中,致脾胃不和,冲气上逆而发呃逆。桂枝汤能外和营卫,内调脾胃。加桂枝者,为其味甘,故又善调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加党参、干姜温补脾胃,待阳复寒去,脾胃调和,则呃逆自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呃逆就是打膈,此是木气不升,郁冲之象。此是脉沉迟无力,也是阴盛脏寒,却未用附子,也治好了。用干姜应该也算,此脏寒在脾?

4胸痹——焦树德医案

刘某某,男,45岁。10个多月来,每日发生多次(最少1次)心前区疼痛,不敢动,有欲死之感,同时还有头晕、气短、心悸,每次约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时,自觉有一股凉气从小腹往上冲至咽喉,冲至心脏时则心跳加快(180-200 /分钟),心中难受欲死。如冲不到心脏则腹胀、头晕、头胀、嗳气,矢气后则舒。食纳尚可,睡眠不佳,大便干,尿黄。曾住过4个医院,做心电图12次,均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多种西药治疗均未见效。197261日至18日,曾经3次中医治疗,服滋阴养血、安神宁心之剂,以炙甘草汤加重镇安神药,连服16剂,未见好转,胸闷、腹胀加重,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故今日特来求治。观其神情带有着急害怕之状,舌苔薄白,脉象弦。血压120/80mmHg。辩证:心阳虚,肾气寒,心肾不能既济,寒邪乘虚上犯,心脉痹阻发为奔豚心痹。治则:助心阳,暖肾气,温经活络。处方:桂枝9g白芍9g紫肉桂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5枚,3剂。
二诊:患者药后自觉心脏舒服,没有凉气从下往上冲,仅感心脏处发凉。服此药后,没有发生过心动过速。舌苔薄白,脉弦。脉搏80/分钟,律齐。再投原方3剂。
三诊:患者反映一直未再发生心动过速,胸闷、头胀、气短等症状均消除,仅仅偶有凉气从胃脘部上窜,但不难受。脉搏76/分钟,律齐。舌苔正常,脉象较为和缓,已不弦。上方加苏梗6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煎)。3剂。
四诊:患者心动过速、心痛等均未再发生。要求上班工作,嘱再服中药3剂,即可上班工作。处方:桂枝9,赤芍9g,紫油肉桂6g,生姜9,大枣5枚,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先煎),紫石英15,苏子93剂。以后未再犯病。摘自:焦树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焦树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6-77.经方治验心血管病

5心动过速奔豚——连建伟医案

韩某,女,43岁,陕西省府谷县人。197912月诊: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余年,近来发作频繁,日二三次。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眩晕,汗出,身动,不能自主,约经半小时至1小时自可缓解。故特从陕西来京诊治。以其脉缓,舌背薄润,知患者内有水寒之气。故初诊投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复诊投真武汤,虽俱有小效,但并不显著。三诊时抓住其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这大主证,认为病奔豚,乃肾中水寒之气向上冲逆,水气心。遂投桂枝加桂汤,并加大量茯苓以伐肾邪。
方用:桂枝15克 炒白芍9克 炙甘草8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茯苓24克。服此方后奔豚气即不再发作,心悸亦大为好转。共服此方12剂,患者愉快地前来告别,离京返陕北。(连建伟医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6心动过速奔豚——何任医案

韩某,女,43岁,陕西省府谷县人。197912月初诊: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余年,近来发作频繁,日2-3次。发作时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眩晕,汗出,不能自主,约经半小时至1小时自可缓解。故特从陕西来京诊治。以其脉缓舌苔薄润,知患者内有水寒之气。故初诊投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复诊投真武汤,虽俱有小效,但并不显著。三诊时抓住其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这两大主症,认为病属奔豚,乃肾中水寒之气向上冲逆,水气凌心。遂投桂枝加桂汤,并投大量茯苓以伐肾邪。方用:桂枝1.5g,炒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茯苓24g。服此方后奔豚气即不再发作,心悸亦大为好转。共服此方12剂,患者愉快地前来告别,离京返陕北。《经方治验妇科疾疾》

7奔豚病——刘渡舟医案

崔某,女,50岁。患奔豚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走窜,行至小腹则胀,上抵心胸则气短心悸,头冒冷汗。少顷气往下行,则诸证随之而消。每次发作时精神特别紧张恐怖,如临死亡,每日发作二三次。平时少腹及腰部有酸疼感,带下多,面色青黄不泽。舌体胖,舌质淡嫩,苔白润,脉弦数但按之无力。辨为心阴虚弱坐镇无权,以致下焦浊阴乘虚上犯。治疗当温补心阳,而消阴降冲。
桂枝15克白芍9克生姜9克 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黑锡丹6克(用药汤送服)
一剂药服尽,冲气已止。共进五剂而愈。
解说奔豚病发作的一般情况是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时恐怖欲死,气复还则止,这在临床上亦比较常见,但发作程度如本案这样严重的并不多见。导致奔豚病产生的机理大多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坐镇于上,因而下焦阴寒邪气得以上冲。奔豚病的发作特点是:凡奔豚气所经过的部位,必然使正常的气机运行闭塞,而出现憋闷胀满,心悸,汗出等证。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病的一个有效方剂,《伤寒论》指出: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厖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更加桂在于取桂枝强心通阳,开结气,降冲气,用来治疗奔豚病最为合拍。有的医家认为,加桂应是加肉桂。如果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加桂枝和加肉桂,效果基本相同。《临证指南》《经方应用
附:黑锡丹,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黑锡、硫磺各二两(60),金铃子、葫芦巴、木香附子肉豆蔻、破故纸(补骨脂)沉香、茴香、阳起石各一两(30)肉桂半两(15)。用法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9克,温开水送下。功效温潜真阳,散寒降逆。
  主治主治命门火衰,阴火逆冲,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之气喘痰鸣之急症亦治真阳不足,阴寒内盛,三阴气化不和之奔豚、寒疝、腹痛、滑泄,或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等症,舌淡,脉沉细无力或脉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喘症、小儿泄泻等病症。

19奔豚气——张鸣九医案

夏某,男,47岁,已婚,银行职员,浙江人。1959年上半年某日,半夜在入睡际突觉床头边有个女子走下来,当时惊叫而醒,以后便有发作性气自下腹部上冲,直达心下、咽喉,头昏目眩,胸闷气急,心慌悸动,烦躁不安,神识模糊不清,有欲断气般难受,发后如同常人,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曾有一次发生昏迷,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经当地医生用针刺人中方醒。这种间歇性发作,有时与精神不愉快有关,有时并无任何关系。性变得更急躁,爱发脾气,终日沉默不语,对爱人和孩子也不愿理会,独自住在小房间,夜眠易惊,有时半夜起身,在房间踱来踱去,愁眉苦脸,有时低头坐着,或站立不动,叫他也不理睬,有时表情紧张,惶恐不宁,多汗,工作容易发生差错,即去疗养所休养,经医院多次检查治疗,均无好转。19631114日下午2时许,病人在家,将门户紧闭,用剪刀切刺颈部自杀,后被发现,颈部皮肉模糊,血流满地,人侧卧床上,仅剩浅表呼吸,经医院抢救获生。自后身体格外软弱无力,整天卧床不起,复加多疑善感,神魂失常,乃请中医针刺及着肤灸治,症状亦未见改善,乃送来本院住院诊治。患者衣着整洁,安静,神识清楚,未发现有知觉障碍,能回忆病中的情况,解释自杀是发病时气冲至心,头脑昏沉,原想找支笔,见到剪子就干起来,并不觉疼痛,对自己的病悲观,觉得无人能理解其痛苦,无论是走路吃饭一想起便控制不住,自己要哭起来,但又讲不出道理。现除下腹部有气向上冲外,左胸部皮肤麻木不仁,牵引着全身不灵活,无幻觉及幻想发现。中医诊断:奔豚气。初诊:脉象濡滑而弦,舌胖边有齿痕,薄白微腻苔。审证参合舌脉,显系脾肾之阳素亏,阴寒内聚,肝气挟水气上冲于心,治从温肾散寒,理肝和脾兼心气,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主之:
茯苓茯神各9克 桂枝6克 肉桂6克研,分二次冲服苍术白术各6克 炙甘草3克 玉桔梗12克 紫石英9克 左牡蛎15克淮小麦15克 大枣5个 炒枳实4.5克。
二诊:服上方7剂,自觉胸口紧迫感渐松,少腹部偶有气上冲,气,下午头昏多汗,原方加代赭石15克 旋覆花4.5克(包)生姜3片。
三诊:上方7剂服下,左胸胁部牵引感已消,气上冲动未发,头尚有时发昏,夜眠好,原方加左磁石12克。
四诊:7剂服后,诸证消失,唯当气候改变时,左胸部尚有紧感,原方10剂继进巩固前效。
五诊:停药观察,症状未发,痊愈出院,同单位已参加原工作,诸般均好。(张鸣九医案,录《江苏中医》11 101964《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代赭石,磁石,都是镇冲降逆之药。气上冲者,是因木气不升而郁冲,其治者是升陷而疏木,则木冲自止,不是用镇冲镇降药以镇压之。

20腹痛奔豚——李藩医案

杨某,女,51岁。腹痛10余载,时发时止,诊为胃神经官能症,多治无效。近因气郁而腹痛呕吐,气上冲心,吐出清稀痰沫,时而昏不识人,顷刻渐醒。脉弦,舌苔薄白。证属奔豚气病。处方:桂枝24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水煎服。服方3剂而愈,至今未发。
按:年高病久,阳气衰微,今情志抑郁,肾寒无所制而上凌于心,故选用桂枝加桂汤,增半夏与生姜伍用,实为合小半夏汤之意,加强和胃气止呕吐的功效。《当代医家论经方》
论:桂枝剂量大小与肉桂之别
注意一点,这些奔豚医案,剂量普遍过小,就连桂枝汤的剂量都达不到。桂枝加桂枝汤的桂枝剂量是五两,等于75克,实际医案的用量很小。虽然病也治愈了,但心里要有准绳,以备往后变通之用,因人因病而议其量。又有虚寒重症的奔豚,用桂枝不愈,改用肉桂就能治好,一是肉桂的力量大,二是之前用桂枝不愈者,就是剂量太小了,有一定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仲圣要加二两,方名加桂汤。正是因剂量过小,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桂枝不如肉桂力大,而出现的桂枝与肉桂之争。以至于包括桂枝汤,肾气丸等,全都有桂枝与肉桂之争。
《长沙药解》肉桂:温肝暖血,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心经络瘀滞,脏腑(真)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凝之故。肉桂本系树皮,也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理。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不同。

21婴儿腹痛——娄绍昆医案

男婴,5个月。201373日初诊。主诉:阵发性、间歇性腹痛,伴随哭闹半个月。
病史:婴儿足月顺产,半个月来没有原因而哭闹不止,每天频频发作不知多少次,夜间也在睡眠中突然哭醒。而在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西医诊断为间歇性阵发性肠痉挛,家人采用浙南民间单方芎姜藤治疗而无效。
刻诊:发作时,患儿面颊潮红,腹部胀而紧张,翻滚,双腿向上蜷:腹部胀满时,能够看到气团的隆起、滚动与上升,隆起的葡萄大小的气团伴随着阵发性的腹胀而在皮肤上滚动,婴儿撕心裂肺的哭闹同步伴随:气团的上升滚动到中脘就会自行停止,停止时随即气团消失,婴儿的哭声也就停止。腹诊:腹部胀满而脐部悸动。诊断:奔豚病,桂枝加桂汤证。处方:桂枝3g,白芍1.5g,生姜1片,大枣1枚,甘草2g 2剂,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服药后3个小时就停止了阵发性的腹痛,2剂服完而愈。《经方医案医话》
论:先看一条提纲,《金匮》腹满十一,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师解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寒水与风木合邪,肆行无畏,排击冲突,势不可挡也。肆行无畏,排击冲突,势不可挡,这不就是奔豚之象吗?用桂枝加桂枝,不也是正对病吗?这才5个月大的小孩子,就会有奔豚病,不可思议。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近,这是现代名疝气之病。看来这个大建中汤与奔豚汤,也是互补之方。以大建中之名,而治奔豚之病。奔豚病者,肾之积寒,木邪之冲,也是水木之邪,而合克土。
   大建中汤——水木之邪,合而贼土
   奔豚病方——水木之邪,合而贼土(桂枝加桂,苓桂枣甘,奔豚汤)

22奔豚——刑锡波医案

项某,年58岁。平素心阳衰弱,心悸气短。于夏令季节,当风乘凉,饮水较多,至夜忽发少腹胀痛,气上冲胸。气上时自觉气息窒塞,不足以息,两手曳被,而不敢动,气息梗塞僵滞不能作声。痛苦之状,笔墨殊难形容。同时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两寸尤甚。此乃平日心阳不足,在暑热之际,又因饮水过多,贪凉过度,致脾阳不运,水湿停滞下焦,乘胸阳不振而上冲。其机制与奔豚证同,因拟桂枝加桂汤与之。
桂枝15克 杭芍12克 茯苓10克 半夏10 陈皮10 生姜10 大枣15 炙甘草10服药后气逆缓和,恶心不作,已能昏然入睡。连服三剂,诸症均愈。后以补心阳,健脾降逆之剂,调理而愈。
桂枝加桂汤所加的桂字,历代注释家,有不同的看法。方有执认为桂是肉桂,徐灵胎、陈蔚等认为是加桂枝,其他各家对此亦颇多争论。其实奔豚证主要原因为逆气上冲,桂枝除解表扶阳之外,尤善降冲气之逆。冲气之所以上逆,与胸阳不足有密切之关系。用药时应抓住这两个中心,如上冲较甚,可重用桂枝,如心阳虚微较重的,可重用肉桂。不结合具体情况,而作无谓的争执,是不切合实际的。

23——胡希恕医案

张某,女,19651213日初诊。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证属营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治用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3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
上方加茯苓12克,服3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解读张仲景医学》
论:本案与苓桂枣甘汤医案(胡希恕医案),患者都姓张,都是女性,都是同一天初,似是同一患者,但方又不同,不知所云。原书上对比,两案是有不同。不知是否乌龙。

30经期下焦受寒——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学生。初诊: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半月前下乡劳动,在月经来潮时,登厕遇大风,觉下身一阵阴冷。当夜少腹冷痛,有冷气自痛处上冲胸部。恶寒,口淡,头眩,手脚发冷,发作时全身冷汗。经用热水袋温腹部后,痛渐减而入睡。如此日发一、二次,直至如今。曾服中西药无效。
患者面色苍黄,舌淡润,苔薄白,腹弦急,按之如鼓,手指冷,恶风,脉沉而弦。余症如上述。此乃寒气直中少腹所致。拟桂枝加桂汤加丁香,以温散下焦寒气:川桂枝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8克、生姜10克、红枣12枚、上安桂1.5克(1末,装胶囊,分两次吞服)、丁香3克(后下)。服一剂。
二诊:十二月二十六日。昨日服药后,放冷气屁颇多,腹痛及气冲均大减。今日按诊其腹部,松软矣。续服原方一剂,愈。《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沉弦者为阴脉,沉为太阴不散,弦为厥阴木陷,腹弦急者,木气下陷,横逆少腹,木气不升,则上冲胸部,舌淡润者,是无热之象。阴脉阴病者,清阳不升也,桂枝加桂枝,温营血之虚寒,升清阳之脱陷。注意月经之后病,一定要用生姜,桂枝和白芍这三味药,生姜入胃温血海之虚寒,芍药行血以疏木气,桂枝通经升陷,以疏肝气,桂枝疏肝,是升清阳之陷,也就是血中之阳气。桂枝与白芍疏肝者,正好也是一阴与一阳,阴阳相贯,如环无瑞之理。

31产后奔豚——盛循卿医案

徐某,女,25岁。初诊:1972514日。主诉及病史:产后2个月,因惊恐而起,心悸不宁,先有呕吐,继则腹痛,发时自觉有块从少腹上冲至胸,苦闷甚剧,发后痛止块消。延来2个月,经治未效。诊查:精神微弱,夜寐惊恐,畏寒肢冷,脉象细弦,舌苔白腻。辨证:病属奔豚。治法:治拟桂枝加桂汤,助阳散寒平冲。处方:桂枝9g,白芍4.5g,炙甘草4.5g,柴胡4.5g,生姜2片,郁金9g,红枣3枚。
二诊:前方药连进2剂,冲气已减,饮食略思,神色转佳。仍守原意再进3剂而愈。《经方治验妇科疾疾》
论:病从产后而起,此是产后内虚,而木气下陷,则发奔冲。木陷于水,则见肾恐,胆木失根,则惊生之。桂枝加桂枝,从寒水中以升清阳之陷,木升则冲止。惊恐者,也是奔豚的另一种病象,有气上奔冲者,即能确诊此惊恐为奔豚之象。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