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第26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健康   2024-11-13 06:00   山东  

太阳八十六: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一斤 生姜半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不偏燥,脾不偏湿,脾升胃降,中气转运,胸腹冲和,故不胀满。汗泄中气,阳虚湿旺,枢轴不运,脾陷胃逆,则生胀满。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人参、甘草,补中而扶阳,厚朴、半夏、生姜,降浊而行郁也。

1梅核气——姜春华医案

某,男,49岁。自去年二月起,咽部有紧窄感,似物梗阻,剧则胸痛,颈脊骨轻度退行性变,咽部充血,苔白根厚湿润,脉弦细,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川朴9克姜半夏9克蒌皮9克嫩苏梗9克竹茹9克陈皮6克玄参9克马勃3克党参9克甘草6克,方5剂。药后,咽部觉通畅,诸症减轻,续方3剂。
按:本例为梅核气,中脘气滞不运,咽部梗阻,故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因喉部充血,故用玄参、马勃等利咽,嫩苏梗理气畅中,与川朴、蒌皮配伍,治胸满胀痛,由于药证相符,其病速廖。《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干了半夏厚朴汤的活,咽如炙肉。

2咳嗽——周子娄医案

周某,男46岁,19841020日就诊。患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4天前受寒而发作。症见咳嗽,痰白稀,胸闷,微恶寒,纳差,神疲,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紧。处方:
厚朴、法夏、生姜各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药后,咳嗽、胸闷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五味子6克,茯苓15克,继服4剂,诸症若失。《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感冒胸闷,微恶寒,会想到上面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这个方也治愈了,脉弦紧者,区别与脉促。

4痞满——陈瑞春医案

叶某某,男,39岁,1973810日就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唯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脉象细弱,舌白润。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论治:党参12克,法半夏9克,枳壳6克,厚朴9克,炙甘草6克,佛手片9克,广木香6克,生姜3片。
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气大减。继则服至20余剂,每隔1~2日服1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发胖。
按语:术后痞满腹胀,脉象细弱,为脾虚不运,气机壅塞,故以本方加枳壳、佛手、广木香以温中健脾,理气除满。《伤寒实践》《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经方临证集要
论:胃气不降,切了也还是不降,所以痞满。

5胃脘痞满——陈瑞春医案

范某,女,52岁,工人,1994510日初诊。病者从胃脘至脐周围终日痞满不畅,服健胃消食中药如厚朴、神曲、山楂、麦芽、青皮、木香之属,西药用干酵母、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吗丁啉,均不能持续缓解,稍有不慎,则脘腹胀如鼓。症见胃脘大,腹胀不舒,叩之如鼓声,时而气则舒,但须按摩之后方有气,矢气少,大便软,日一行,食纳后胀痞更甚,舌薄腻白苔,脉缓有力。处方:厚朴10g 半夏10g 白术10g 枳壳10g生姜3片 党参15g 炙甘草5g 陈皮10g嘱服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前方后,诸症减轻,胀疼感基本消失,嗳气不多,矢气稍多,食纳后无脘痞胀闷,口和舌润,脉缓有力。遂改为六君子汤加谷麦芽、炒鸡内金、厚朴、木香。服5剂遂停药,半年之内,未复发病。《伤寒实践录》

17腹胀——朱进忠医案

   一男,腹胀大膨隆,但按之尚柔软,前额、耳壳、四肢均冷,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弱几近于绝。处方:厚朴25克,人参10克,半夏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0克。服药1剂,8小时内,大便行,腹胀减,呕吐止,精神增,食纳稍进,继服3剂愈。
辨析:腹胀大膨隆,但按之尚柔软,可诊断为痞满:病位在脾胃:前额、耳壳、四肢均冷,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弱几近于绝,为中焦虚弱之象:舌苔薄白而润,当有痰饮内停。《仲景病案学》

18腹胀——李琼医案

李某,女,45岁,1995820日初诊。上腹部胀满不适3年余,饥饿饱餐后均不舒服,每年夏秋季加重,晚上胀满不适更甚,以致晚餐不能食,伴倦急乏力,胃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B超显示:肝胆未见异常。辨证属脾胃虚寒,气滞不运。治宜温运脾胃,宽中除满。处方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化裁:厚朴15g,法夏12g,党参12g,怀山药15g,炙甘草6g,生姜8g
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6剂后,病人腹胀满明显减轻,继服10剂,临床症状全消。嘱再服香砂六君子丸1个月。后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大部为橘红色,仅胃窦部尚有轻度充血,病获临床治愈。《经方验案评析》
论:好多医案,都是用六君子善后,此是理气建中之主,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姜制)、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19腹胀——江尔逊医案

代某,男,44岁。198647日来诊。腹胀半年余,近来日渐加重,弯腰亦感困难,午后尤甚,纳可,大便初硬后溏,矢气臭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沉。辨证为脾虚气滞,按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厚朴、黄芪各30g,法半夏、白术、干姜各10g,甘草5g,泡参、茯苓各15g。服3剂,腹胀消失。《经方治验消化病》

20腹大——胡希恕医案

胡老讲述:1972年曾治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苔薄白润。乃与本方,连服10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因附此以供参考。《解读张仲景医学》


21腹胀痛——张石顽医案

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未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张氏医通》《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22脘腹胀满——权依经医案

徐某,女,52岁,通渭县徐家川社员。1955815日初诊。患者自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食欲欠佳,食后胀满加重,二便正常,得矢气后胀满疼痛减轻。检查:上腹膨隆,疼痛拒按,肝脾不大,上腹呈鼓音,无振水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滞。方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厚朴24克,生姜24克,党参3克,炙草6克,半夏9克。水煎分两次服,3剂。二诊:服上药3剂后,各证自愈,停药观察,再未复发。
按:腹胀一证,有虚有实。实者腹坚硬,拒按而痛,便闭者,宜厚朴三物汤攻里:兼有发热者,宜厚朴七物汤表里兼治:腹痛连胁,脉弦紧,恶寒甚,大便秘结者,宜大黄附子汤主之:若但胀而大便不秘结者,属实中之虚,宜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本证虽有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但大便不秘结,故亦为属实中之虚证,所以用此方取得满意疗效。《经方研习》《古方新用
论:本案腹痛胀满,辨证的重点,就是二便通畅。也就是说不是水胀,也不是宿实之胀。此二便正常者,为用厚朴人参汤辨证的核心要点。此也是辨所有腹胀的核心要点。

29肠炎泄泻——李浩澎医案

宋某,男,54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反复治疗不愈,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地霉素等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少有波动即可诱发。证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酸背楚,四肢倦怠。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右关略大。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处方:
厚朴15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红参6克(另包煎),甘草(炙)3克,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子30克(包煎),嘱进5剂。
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又进5剂,诸症渐愈。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克,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疴竟愈。
按语: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朴,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著,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黄连、黄柏。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30孕吐

陈某,27岁。于2005523日初诊。诉妊娠72天,恶心口淡,纳少倦怠,心慌头晕,矢气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温中,行气降逆。处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二陈汤加味。厚朴6克,生姜5片,半夏12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防风10克。3剂。
2005526日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均消失,纳佳,查舌脉如上。以香砂六君子汤4剂善后。
辨析:患者妊娠72天,出现恶心,可诊断为妊娠呕吐。根据本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方,可推断本案的发生乃因脾胃虚弱,推动无力,因虚而滞,腑气不畅,胃气不降所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则倦怠,心慌头晕:运化失健则纳少:腑气不畅则矢气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均为脾胃虚弱之象。仲景病案学》

31妊娠恶阻

王某,26岁,196343日初诊。月经二月未行,不纳不饥,口多涎沫,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脉细滑无力,舌苔白,面色苍白,予香砂平胃散加炮姜、谷芽。八日复诊,诸症较前略好,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连服三剂,诸症消失,于同年十月分娩。《经方研习》
论:本条医案,是为妊娠胀满。脉细滑无力,滑为有孕,无力为中虚。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