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痉病——栝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

健康   2024-11-08 06:01   山东  

痉病九: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发热而脉沉细,阴阳俱败,故为难治。

1   转《伤寒》卷十三,痉五,营虚则发热,卫虚则脉沉细。

2   太阳病,发热,经阳之阳郁也。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脉沉而细者,此为卫阳之虚。而发热者,则为营弱之发热者,营阴卫阳俱败,故为难治。

    营弱之木枯,此是血虚之发热,也就是营气虚竭之阴败。

脉沉而细者,卫阳之虚。痉病,经阳之外虚。阴弱而阳虚,阴竭而阳绝,所以难治。

论:如不从痉病解,就是经阳发热而阳外亡,里阴阳绝则脉沉细。表阳里阴,阴阳俱败,故为难治。

    如果是少阴病,发热,脉沉细,就是麻附辛汤证。

太阳外感发热,少阴沉细内绝,外热内寒,尤如两感。

痉者,外感而内枯,营弱发热,卫虚阳亡,阴阳两绝,故为难治。

痉病十:痉病有灸疮,难治。

灸疮,艾火燔灼,焦骨伤筋,津血消烁,未易卒复,故难治也。

1  痉病本来就是外感热燥,血虚木枯而内应。有灸疮者,艾火燔灼,焦骨伤筋,津血消烁,未易卒复,故难治也。

痉病十一: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太阳病,颈项强急,发热恶寒,汗出,中风之证具备,身体强硬,几几不柔,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姜、桂,达经气而泻营郁,甘、枣,补脾精而滋肝血,芍药、栝蒌,清风木而生津液也。

1 太阳病,其证备,是发热汗出恶寒之义。太阳在表,病当脉浮,此是一定之理。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病也。

身体强,几几然,此是筋脉焦缩也。此是经阳外蒸或解表发汗,汗出而夺血中之温气也,所以筋脉失养而焦缩也。表病当浮,反见沉迟者,汗泄经阳,里阴失藏,所以脉见沉迟也。如新加汤,脉沉迟者,汗泄血中之温气,阳虚肝陷,故脉沉迟。

也就是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皆是汗出夺血中之温气也。经病则身强几几然,脏病则阳陷而脉沉迟。皆是一理,阳从汗泄也。

2  栝蒌桂枝汤,桂枝生姜,解太阳之表寒,以熄风止汗。甘草大枣,补脾精而滋肝血也。芍药,行血疏木,以解痉急。瓜蒌根生津润燥也。

痉病十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无汗,是伤寒之证,而小便反少,寒水不降也。甲木生于壬水,太阳不降,甲木逆行,而贼胃土,故气上冲胸,而口噤不语。以少阳之脉,下胸而贯膈,阳明之脉,挟口而环唇也。此欲作刚痉。葛根汤,姜、甘、大枣,和中宫而补土,桂枝、芍药,达营郁而泻热,麻黄散太阳之寒,葛根解阳明之郁也。

刚痉是太阳表寒束逼阳明之证,故用葛根。

1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无汗为太阳表实麻黄证。而小便反少,是寒水不降也。

甲木生于壬水,太阳寒水不降,甲木逆行,而贼胃土,故气上冲胸,而口噤不语。以少阳之脉,下胸结膈,阳明之脉,挟口而环唇也。此欲作刚痉。

原来还纳闷,皮毛窍闭,为什么不是肺胃上逆,而气上冲胸,而是胆胃郁格,气上冲胸。原来是甲木生于壬水也。壬水不降,则甲木逆行,则贼胃土。然后是甲木贯膈,所以气上冲胸,阳明环唇,所以口噤。

     小便反少,以为是阳明燥土克水,烁及膀胱,燥盛津伤,原来是寒水不降。没从阳明腑热土燥水枯证。

2   麻黄,发太阳之表寒,开皮毛之孔窍,葛根泻阳明之经郁热。桂枝生姜,通经解肌,调和营卫,芍药行血疏木,以解痉急。甘草大枣,补脾精而滋肝血。

3  刚痉是太阳表寒束逼阳明之证,故用葛根。刚痉,就是在太阳病的基础上,又加上在阳明经,烧了一把火。阳明化燥,则更热更燥,所以刚痉。用葛根之辛凉,解阳明之经热,而非用润药,补血而滋肝。外感类型的痉病,还是以六经为基础,还是区别产后亡血类型的痉病。    

痉病,在经用葛根汤,入腑用承气汤。(下条)

痉病十三: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 芒硝三合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刚痉为病,阳明上逆,故胸满口噤。脊背反张,故卧不着席。筋脉缩急,故脚挛齘齿(筋脉屈伸、牙齿开合作响,是谓齘齿)。此其土燥胃逆,病在阳明,可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泻其燥热,枳实、厚朴,破其壅塞也。

1   本条也是太阳表寒,束其阳明之证。上条是阳明经病,用葛根汤。本条是阳明腑病,必用承气。阳明阳腑,化大肠之燥,阳明腑实,则更热更燥。

2   阳明上逆,故胸满口噤。脊背反张,故卧不着席,筋脉缩急,故脚挛齿响。都是痉病拘急之象。土燥胃逆,病在阳明,可与大承气汤,泻其胃腑之燥热也。

3  在经,葛根汤,入腑,则大承气下之。

伤寒六经,太阳经病,传阳明腑病,是里气之偏阳盛。可传阳明,而病刚痉者,还是里气之偏,血虚木枯之偏阴虚,故筋脉失养也。阳明阳盛,合于厥阴阴虚,故外感风寒,而里气内应,即成刚痉,而用大承气者也。血虚木枯,也就是厥阴阴虚,而阳明阳盛也。外感阳明病阳实,里阴血虚木枯而筋燥,则阳更实而阴更虚,故此为痉病之最重。实其阳实而虚其阴虚。

论:如妇人产后,恶露不尽之病,产后亡血,则阳明阳盛,燥土克水,病及膀胱,肝木失滋,故血道瘀涩,恶露不行。

刚痉泄下阳明,用大承气者,与产后恶露不尽,用大承气,也是阳明燥土,病及膀胱水腑之理。可以对比一下理解。

大承气汤——刚痉,血虚而气盛,脏虚而腑实,腑实则承气,脏虚则发痉,泻阳实而和里阴。

大承气汤——恶露不尽,燥土克水,病及膀胱,膀胱燥结,肝木失滋,故血道瘀涩,恶露不行。泻阳明燥土,以解膀胱之水,以水生木而行恶露。

李可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并发脑炎,刺血泻热之后,患儿苏醒之后,所用的自拟方辟秽解毒汤泻热解毒者,即是大承气泄腑实热盛的方理。但小儿脑炎,还不是痉病,是阴阳易位,阴阳互厥的厥逆之病,阴阳不交,即发昏迷,阴阳互厥,厥阴不升,则发抽风,所以昏迷抽风,是接近痉病的。阴阳互厥的昏迷抽风,是外感血热,而痉病是血虚木燥。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