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百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125克)桂枝四两(60克)甘草二两(30克)炙,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2000毫升),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者,取用之。
汗亡血中温气,风木郁冲,是以振悸。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下振悸,根本撼摇,则奔豚欲作矣。奔豚者,风木奔腾,状如惊豚,上冲胸膈,及乎咽喉腹胁心首,诸病皆作,喘呼闭塞,七窍火升,病热凶恶,莫此为剧。仲景、扁鹊,以为肾邪(仲景“霍乱”:脐上筑者,肾气动也。扁鹊《难经》:肾之积曰奔豚,其实纯是肝气)。盖木气奔冲,原于阳亡水寒也,苓桂枣甘汤,茯苓、桂枝,泻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也。(原解)1 奔豚者,肾之积寒,发于木气之冲。也可以理解是纯是肝气之郁冲。发汗后者,汗泄经阳,而少阴失藏,水寒土湿,木陷之郁冲也,轻则心悸,重则奔豚。豚者,是猪之义。奔豚者,状如惊豚,如受惊吓之猪,奔突冲撞之义,由脐间上冲胸咽。
少阴寒动,必生土湿,气虚则停水。茯苓泻水以行气,脾为营血生化之源,大枣补脾精,生化营血,以滋肝木。木主血,血行则木气舒,无血则木郁而贼脾。桂枝升清阳之脱陷,肝主营血,必营血升,则肝气疏,甘草建中,茯苓行气,大枣化血,则气血相贯,木气升达。甘澜水,以水而杨珠,当是取其气血相随,阴阳相贯之象。(或代白芍行血,交通阴阳之义)
1欲作奔豚证——聂惠民医案
胡某某,男,34岁,工人。1987年10月初诊。自觉脐下跳动,有上冲之势,脐上有水声,坐卧难安、伴胃脘不和,畏寒喜暖,以手按之较舒,口不渴,素体较瘦,脉沉弦略细,舌苔薄白润滑,曾服中西药物不愈,病已两月有余。中医辨证为心阳不足,水邪上凌而致。拟温通心阳,化气行水之法。处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水煎服。服药三剂,诸证锐减,继服六剂而愈。《聂氏伤寒学》
论:本条言化气行水法,应改为泻水行气之法。气虚则水停,水停则阻气,气不能行,如何化气,必是泻水以行气,方名茯苓者,就是取泻水之义。水泄则气行,气行则水化。本条欲作奔豚,用苓桂术甘汤也行。本身患者较瘦,此是痰饮之体象。
2奔豚案——刘文壅医案
李某,男,38岁。主诉脐下跳动不安,小便不利,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致心慌胸闷,呼吸不利,情绪不安,每天发作4~5次,上午轻而午后为重,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腻。辨证:此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日奔豚,为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下焦水寒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证有两方,若寒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水寒之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f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症既见脐下悸,又有小便不利,此为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
处方:茯苓30g,桂枝12g,肉桂7g,炙甘草6g,大枣10枚。
仅服5剂,小便畅通而诸症痊愈。
按语:“脐下悸动不安,小便为难”,而又有水气上冲之感,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获效。其中以小便难为辨证要点,否则便为奔豚,而用桂枝加桂汤。本方镇冲而伐水邪,较桂枝加桂汤为胜,故仅服5剂即小便畅通,病情告愈。《经方临证实践录》
3奔豚证——刘渡舟医案
郭某,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并见头身汗出,每天发作两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尽之感。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此水气下蓄,乘心脾阳虚而上冲。
茯苓30克桂枝12克大枣15枚炙甘草10克,上方服用两剂,则小便畅通,奔豚气不再发作。《临证指南》
论:中气虚而水气停,所以小便不利,用茯苓以泻水行气,水有泻路,则小便自利。假如小便通利,仍要用茯苓泻水者,是行气之义,气降化水,水升化气,气水本是一物。
4奔豚证——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43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伴小腹及胃脘胀闷不舒,心悸。寸脉软,关尺之脉俱弦。此心脾阳虚,水寒之气将欲上冲之证。
茯苓30克桂枝12克大枣15枚炙甘草6克肉桂3克剂而愈。
三剂后冲逆之势平伏,转用真武汤加桂枝,三剂而愈。
解说;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而加大枣。本方临床治疗水气病中属于心脾阳虚,下焦水寒之气妄动所致的欲作奔豚或已作奔豚疗效甚佳。在此需要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去白术而加大枣?白术和大枣都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都可以用来治疗气冲上逆的病证。但张仲景用此二药却有所不同,治疗气从“心下”上冲者用白术,治疗气从“脐下”上冲者用大枣。这是因为气从心下上冲者,病机在于脾虚不运而使水气上冲,所以用白术健脾兼能行水;至于气从脐下上冲者,关键在于其人气水相搏,小便不利而脐下悸,所以重用茯苓至30克,桂枝至12克,则超过其他有关方剂,然利水去邪之力大犹恐津伤液脱,所以去白术而用大枣补脾胃,生津液,预防于治,从临床上来看,是很有实践意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判断欲作奔豚和已发奔豚?欲作奔豚的临床特点是脐下或脐周部位悸动不安,这是病人自己能感觉得到,这就说明了水与气相搏于脐下,欲上冲而未冲的情况;已作奔豚的临床特点是病人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气从脐下向上冲逆,随之而产生各种证情。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特点,但都可以用苓桂甘枣汤治疗。第三个问题是桂枝加桂汤和本方都可用来治疗气从脐下往上冲逆的“奔豚”证,如何进行区别?根据临床观察,苓桂甘枣汤证除有脐下悸外,还有小便不利等证,而舌苔水滑,面色黎黑,这在辨证时是主要的区别点。《临证指南》
论:奔豚者,肝邪之冲也。大枣者,补脾精以滋肝血也。不用白芍,行血疏木,交通阴阳,而取甘澜水之象者,就是肾之积寒,取水抱阳气之象。(甘澜水之义,我也没有查资料,就是自已的理解)
10心悸——李祥舒医案
黄某某,男,43岁,1981年11月30日初诊三个月前劳动汗出受风,即感身病心悸,经服感冒清热冲剂,身痛缓解,但心悸日益加重,气短乏力,多汗,以致不能劳动。经某医院内科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按冠心病常规服药半月,效果不显。又进益气养血补心健脾中药20余剂,仍不效,转来试治。观面色眺白,精神不振,察询病情,发作之前,自觉有一股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随之心悸不休,坐卧不安,须手按心胸部始舒,喜暖恶寒,口不渴,脉沉细小数而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而润滑。诊为心阳不足水气上乘证。拟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法。
处方:茯苓24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1剂3煎,日3服。
服药2剂,其证大减,继服2剂,痊愈。
按语: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损伤心阳,心阳虚损,不能下温肾水,肾水寒而不化,上递心胸。用本方宁心化饮,培土以制水,水饮一化,诸症得安。《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11失眠——胡希恕医案
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不效。近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予苓桂枣甘汤加味: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服3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续服6剂,诸症若失。
按语:凡病而见脐下动悸,水气上冲者,皆宜本方加减。《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12奔豚腹痛——李赛美医案
赵某,女,38岁。1978年1月初诊。因体弱感寒,开始呈阵发性腹痛,痛时无固定压痛点,继而从少腹如拳大的痛气上冲于胃脘,其痛难忍,患者咬牙闭目,紧皱眉头,紧握两拳,呼吸俱停,手足发凉约持续3~5分钟,但经常发作。西医诊断为"胃肠痉挛,癔病”。诊断为“肾气奔豚”,投桂枝加桂汤合苓桂枣甘汤。2剂痛止,再投3剂以善其后,追踪1年多未复发。
《经方临床应用》载本方合桂枝加桂汤治胃肠痉挛症。《经方100首》
13胃痛——荒木性次
一男子,身体瘦,身高,久患胃病,大约每年发作1次剧烈胃痉挛。偶然胃痉挛发作,胃急痛,闷乱而上逆呕吐,用药2~3次无效,苦于难忍,如死之境。服苓桂甘枣汤而愈。此例,用本方治疗脐下动悸为目标。《古方药囊》《经方直解》
14癔病抽搐——何任医案
孙某某,女,40岁,某幼儿园教师。于1986年10月6日初诊;今年6月间,因其子升学事不悦后,突然昏厥,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经某医院诊断为癔症,功能性抽搐。曾住院治疗服多种镇静类西药3月余,无明显疗效。诊时项强背反、打呃不已,发作频繁,一日数次,作时四肢厥冷,但神志清晰,烦恚、悲怒无常,头额及后枕疼痛,脘腹胀滞,便秘,面色暗滞,舌质略暗紫,苔薄,脉细弦。先予柔肝止痉,方用百合地黄合甘麦大枣汤加味,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项强背反、呃逆、肢厥仍作。病不去者,必有其因。深思细察,发现患者发作前自觉腹部鼓动,有气自下腹上冲咽喉,胸中窒闷,随即呃逆、项强背反、四肢厥冷相继而作。据证辨析,乃属奔豚,予苓桂甘枣汤加味:桂枝、炙甘草、红枣、炒天虫、天冬、麦冬、龙骨各9克,朱茯苓、牡蛎各12克,百合、干地黄各15克,怀山药30克,全蝎(研冲)2克,保和丸(包煎)18克。7剂后,奔豚未见发作,项强背反,头痛已除,大便润下,心情舒适,惟因沐首偶见呃逆,适时月经来潮,原方加炒黑蒲黄9克,续服7剂告愈。(何任等,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杭州)
论:突然昏厥,抽搐项强,角弓反张,此是外感痉病之象,若真是外感,治当解表。若不是外感,那就是奔豚上冲之厥象。住院治疗3月余,无明显疗效,改用中医。中医治疗,要么治表,要么治奔豚,不从此论治,所以仍项强背反,呃逆肢厥。改用苓桂枣甘枣汤,治木郁之奔豚。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皆是木郁不疏之象。
15胃肠痉挛——陈宝田医案
赵某,女,38岁。1978年1月初诊。因体弱感寒,开始呈阵发性腹痛,痛时无固定压痛点,继而从少腹如拳大的痛气上冲于胃脘,其痛难忍,患者咬牙闭目,紧皱眉头,紧握两拳,呼吸俱停,手足发凉持续3~5分钟,但经常发作。西医诊断为“胃肠痉挛,癔症”。笔者诊断为“肾气奔豚”,投桂枝加桂汤合苓桂甘枣汤。2剂痛止,再投3剂以善其后,追踪1年多未复发。《经方临床应用》
16腹痛——刘景祺医案
王某某,女,38岁,1983年2月14日初诊。少腹跳动疼痛已四五年,经常出现脐下跳动,夜间加剧,有时感到有气自脐下上冲至胃脘部,则胃脘部剧痛出冷汗,过一时许方止,每天发作数次,纳呆,消瘦,全身无力。检查发现关元穴有压痛,屡治不愈。五年前有过痢疾史,现大便时干时稀,脉左右滑。辨证:冲气犯胃。治则:降冲和胃。服苓桂甘枣汤30剂,脐下跳动和胃脘疼痛消失,关元压痛亦消失。疗后三月复查,纳增,体重增加,体力倍增。
按:本案奔豚证以脘腹剧痛为主要表现,以苓桂甘枣汤利水降冲,则虽不治痛而痛自止矣。《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此腹痛气冲,竟用了30剂药,此人瘦脉滑,也可以考虑改用原剂量的苓桂术甘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