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湿痹——利其小便

健康   2024-11-09 06:02   山东  

湿十一章   

1 湿者,是为里气,不是外邪。阳虚内寒,寒水侮土,土虚则生湿气也。即使汗出寒闭,汗停经络郁为内湿,也为里湿,不为外邪。湿气与风邪一理,皆是里气之偏。风者,伤外寒而太阳营郁生风,伤内寒则木陷生风。寒有内外,湿与风气,皆非外邪,而为里气之偏也。

 

湿病一: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流关节,经脉郁阻,故生烦痛。土湿木遏,清阳不达,故脉沉细。此名中湿,亦曰湿痹。木郁不能疏泄水道,肠胃滋濡,故大便反快,而小便不利。但当利其小便,以泄湿气也。

1   太阳病,则皮毛窍闭,风湿之邪气,不能外泄,则湿流关节,经脉郁阻,故生烦疼。

烦者,湿热内蒸也。脉沉而细者,沉为在里,土气为湿,太阴之郁陷,细为木气郁陷,清阳不达也。此名中湿,也曰湿痹。

湿痹之候,木气郁陷,不能疏泄水道,故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此是水不下利,而走后窍也。治则但“当”利小便即可。也就是说湿痹之候,虽有太阳表寒,不用解表,但利尿泄湿即可。(小便通利,湿有泄路,湿泄而痛解。经脉无阻,其表自和)。

2   但“当”利其小便。湿痹之病,“当”是一定之理。也就是此太阳病者,不用解表,小便不利,此为湿痹,就利其小便。利小便者,如五苓散,猪苓汤,栀子柏皮汤。麻黄泄肺,以统摄水,也是利小便法。

3 发汗与利小便,为泄水泄湿两大法。太阳病,还是皮毛外闭,汗不能出,则湿不能泄,必内侵关节也。沉为在里,本气之虚,湿为太阴土气,所以为太阴之郁陷。细为木郁,不能疏泄,所以小便不利。湿无泄路,必走于后也,故大便反快,(提纲重点)但当利小便即可。不用解表,但利小便则已。

附:太阴篇;太阳外寒,太阴里湿,汗尿不利,必湿热外蒸,而发身黄。

本条,太阳外寒,太阴里湿,关节疼痛,汗尿不利,而成湿痹。

湿病二: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湿伤筋骨,而阻经脉,故一身尽疼。阳气郁遏,是以发热。木气不达,则见黄色,以肝主五色,入脾为黄也。

1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熏黄,此为湿病之总纲。

2 湿性滞塞,壅阻木气之敷布,经络不畅,木气郁迫则身疼也,此疼也是为风,湿郁其阳则发热,湿热外蒸则见身黄。湿盛水旺,又加水黑,故见薰黄。湿盛身疼者,肝气郁阻也。湿盛之本证,是为身重,表之寒闭,则风湿相抟,经络滞塞,一身尽疼而发热。湿家之方,皆在以下之提纲。

论:参考意见,发汗泻湿,上条五苓与麻黄方;利小便泻湿,则五苓与猪苓方。还有麻黄连翘小豆汤;胃腑湿热成实,则是茵陈大黄证;还有本篇以下方,或发表泄湿,或利尿泄湿。

湿病三: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又大,而且自能饮食,此其腹中平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阻其肺窍,是以鼻塞头痛,面黄作喘。纳药鼻中,散其寒湿则愈矣。

湿病四: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覆被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郁发热,皮毛蒸泄,则汗自出。若但头上汗出,是其阳郁于上,而犹未盛于中也。湿在太阳之经,脉络壅阻,是以背强。(太阳行身之背)。阳郁不得外达,是以恶寒。俟其湿热内盛,而后可下。若下之太早,则土败胃逆,哕而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

以太阴土湿,乙木遏陷,而生下热,在于丹田。至其胸中,全是湿寒,虽渴欲得水,却不能饮,止是口中燥、烦而已。以其阳郁于上,故头汗口渴。舌窍于心,阳虚火败,肺津寒凝,胶塞心宫,故舌上如胎,实非盛热生胎也。

盖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

1  里虚之湿与外感经热,则湿热相抟,蒸泄皮毛,故自汗出。若但头上汗出,背强,欲得覆向火。此是表闭,身上无汗,经阳上蒸,但头汗出。经阳上蒸,而未蒸泄皮毛,是湿热犹未盛于中也。湿在太阳之经,脉络壅阻,是以背强,以太阳之经,行身之背也。阳郁不得外达,是以恶寒,故欲得覆被也。

使其湿热内盛,而后可下。此是如茵陈蒿汤证。

阳明七十九: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浆水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太阴二十: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  胃为阳腑,阳腑郁热,湿热内盛,身上发黄,瘀热在里,方可下之。若下之太早,则土败胃逆,哕而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以下都是下之太早的假设)

丹田之热者,就是下焦膀胱湿热,膀胱热癃,所以小便不利。以太阴土湿,乙木郁陷,而生下热,以土克水,则湿热传膀胱,木不疏泄,所以小便不利。

舌上如苔者,胸中有寒也,却不能饮,止口中燥,烦而己。以其表闭,身上无汗,经热上蒸,故头汗口渴。舌窍于心,阳虚火败,肺津寒凝,肺塞心宫,故舌上如胎,实非热盛而生胎也。

舌上生苔者,通俗理解,还是肺气不利也。以外闭里逆,上焦不通,则气不化津,津液凝瘀,填于心窍,故舌上苔厚也。

虽是湿热瘀蒸,而湿者,生于阳虚也。胸中有寒,是因阳虚火败。虽渴欲得水,是因身上无汗,经阳之上蒸,阳郁于上也。故虽渴不欲饮,止中燥、烦而已。本为阳虚湿盛,所以下早则败中。热从何来?外感伤寒,经阳之郁热也(所以身上无汗,头上汗出)。胃为阳腑,外闭里湿,阳腑郁热。土湿木陷,而生下热,膀胱湿热癃闭也(所以小便不利)。

3  湿生于阳虚,所以不能下早。而下之败中,则三焦不通。上焦不通,则舌上如苔,下焦不通,则小便不利。上寒而下热。上寒则舌上如苔,下热则小便不通。

重复重点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此一定之理,伤寒有五,湿温即是湿热之义。

舌胎白者,阳虚火败,则现肺寒之白,黄者,土色外现也。黄者利湿即可,但见胎厚,则知湿盛,肺气不降,气不化津,津液凝瘀,填塞心宫,则舌生胎。

按:太阳百十一: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湿热外蒸也(大陷胸条)。与本条头上汗出相同。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