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评分:7.5/10。(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周处除三害》呈现了黄精甫真正的成熟性,不再是以往作品中形式大于内容的黄精甫。
影片通过第一场葬礼戏,慢镜头中人物的出场,以及花圈挽联上的洪仁就字样(《江湖》中刘德华饰演的洪先生即洪仁就),黄精甫挥一挥手,从此刻开始,作别了过往江湖,影像上走向写实。于是在这之后的剧情里,我们看到了那种完全有别于他以往作品里常用的写意动作,取而代之的是“不美观”却令人有生理痛感的写实动作。剧作也不再单薄,甚至有了多层表意。
《周处除三害》,证实了黄精甫的进步,但同时也证实了在剧作上有需要打磨的地方,比如台词,比如在行为逻辑上不合理的多处硬设定。
“周处除三害”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文中记载: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翻译一下就是“乡里人都以为周处已经死了,开始互相庆贺起来”。到这个时候,周处“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才发现自己在村里竟是如此的被大家讨厌,于是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
电影《周处除三害》结局之前的部分基本上也是遵循《世说新语》这则故事而来,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即周处,是一个罔顾法制社会的规则,在江湖上做事的古惑仔,受命杀死了洪先生,遂成为法制社会的不法之徒。法外之徒周处,在医生的诱导与关帝像的指示下,“有自改意”,前往警局自首。在警局,体制内人员对他的漫不经心,让他看到了自己在这个规则里的位置。这样的漫不经心,让他这个不屑于体制与规则的人感到了冒犯,于是决定开始他的除害计划。
对于陈桂林这个人物而言,除害的过程即是一次“洗心”的过程,当香港仔与尊者均被处决,“洗心”完成。于是迎来了监狱里小美拿着电动刮胡刀,为他“革面”的一幕。至此,洗心革面的陈桂林,在小美的剃须刀下,流下了情绪复杂的泪水。
然而,社会法则,犹如江湖,从来就是互为因果宿命循环。行刑者问陈桂林“要不要打麻药”,陈桂林说不用,慨然接受制度的惩罚。这一切,陈桂林在与小美的海边对谈中,早就已经洞悉了这个必然到来的结果。
在警方的通缉名单里,陈以文饰演的尊者排在第一位。所以把他放在第一位,除了剧情里他所犯案件的重大之外,在潜在文本的表达是:控制了人类的意识形态的恶,才是真正的大恶。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控制者,面对陈桂林手中卡壳的枪,没有躲避,这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个表意:连控制者自己都会沉迷于自己设计的手段假象,这种假象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意义的存在?
灵修场这一幕杀戮戏,陈桂林用一声又一声的枪响,叩问着银幕内外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