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与真坏

文摘   2024-04-07 12:08   江苏  
#某网络截图#​



在流量时代,大数据的算法下,我们被精密选择出的信息洪流淹没。这类信息来自于每一个手持键盘的网络人民,各自输出着自说自话自以为聪明的定论或决断。这些信息里,最能引起讨论且具备话题度的,往往会具备两种属性,即本文标题:无知与真坏。


几个月前读金宇澄先生的《繁花》,经常在阅读过程中看见一些评论,针对文章中金宇澄对女性的描写大加鞭挞,认为作者的价值观是腐朽的没落的需要被批判的。这些评论的下面,便会引发大量的站队,俨然有金宇澄成了狭隘的男性主义代表之势。


不久前,毛星火要告莫言,认为莫言涉嫌侮辱中国人民和英雄先烈。一时间,搅得沸沸扬扬甚嚣尘上。


近几日,宫崎骏新片《苍鹭与少年》(又译《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随着豆瓣评分的不断下跌,网络上也就有了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发声者直接给电影一分,理由是“电影开篇不到5分钟男主和他后妈怀着尊敬的心情给游行的日军队伍深深的鞠了个大躬”(原文里的日军队伍的“军”字用的是“菌”,我是抵触这种带有情绪的用词的,所以没有用原字)。


不管是针对金宇澄的质疑与批判,还是对莫言的无理取闹,亦或是对宫崎骏新作的妄加揣则,这其中都包含着“无知与真坏”。


前者的“无知”,在于忽略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人物需要放置在作品所描绘的年代与环境中去看待的必要性。一味的站在当下角度去看待当时语境下的人物行为,想当然的推论出创作者居心叵测。而在所有文艺作品中,真实的呈现当时的众生之态,恰恰才是对现实世界真正的尊重。这也是所有负责任的创作者应该有的创作态度,而不是迎合当下的主流情绪去做出违背真实历史的杜撰。也正因为创作者对时代的尊重,所以才有了那些人物不合于当下价值观的表现,从而这些人才足够丰富,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而不是假大空符合大众想象的“完美的无暇的人”。


创作者的这种基于真实的创作,被自以为看到真相的“无知”者当成了险恶用心,暴露的不仅不是创作者的“真面目”,反而是发声者的“真坏”。在这些怀有“真坏”用心的言论中,操持这类语言逻辑的人,深谙流量时代的密码,为的就是造势,引发大家的情绪和讨论。看着大家群情激愤,火光熊熊燃起时,他们悄悄的退到一隅,欣喜的观赏着伴随着流量而来的金币在这一片火海中源源不断的蹦出。


两种情况,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茧房效应。甲乙方沉浸在自我逻辑里,越走越深,也离创作者的初衷越来越远。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这件事与作品完全没了关系,演变成对双方审美与人格的质疑。撂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作罢。


一场本可有意义的积极讨论,以无意义的喧哗落幕。不经意间,完成了如今网络生态的构建。


我们在这个生态里,周而复始,日日月月,作茧自缚。


附,本人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短评及打分。





罗夏公社
永不妥协,即使面对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