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的《追凶者也》之后,曹保平基本上就没了动静,这七八年里,在幕后做了一些制片工作,比如《铤而走险》,比如《不虚此行》。直到这一部《涉过愤怒的海》,才再一次进入观众视野。
阔别多年的曹保平,再次拿起导筒,新作带来的观感,不免令人感叹如今的类型片创作已然进入困境。不论是文本,还是影像,在同类型片的维度里,视听的创新很难再有突破。观影过程里,会不断的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文本主题的表达,碎到极致的短镜头,都会在过往的其他类型片里找到印记。
2014年,中岛哲也拍过一部口碑两级分化的作品,《渴望》。役所广司饰演的一个退役刑警,在探寻失踪女儿的过程中,逐渐的步入疯狂,最终发现自己以为的女儿的另一面。中岛哲也在此之前,拍过各种口碑佳作,比如《告白》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到了拍《渴望》,显然是想要走出创作的舒适区,于是在影片里用了大量的极其碎的镜头剪辑,以及父亲这个人物的疯狂情绪,暴力影像,来展现一个不懂如何去爱孩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曹保平这一部《怒海》与《渴望》在影像与主题表意上,是极为相似的。都在描摹一个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人生影响。Joyside在片尾曲《DongDongDong》里唱的那一句“Can you feel my love”,与影片最后周依然饰演的金丽娜在课堂上试图用“爱”来造句,最终说出的是“爱,没有”,形成互文。这一层互文里的文本表意,成为整部影片最好的注脚。
影片文本在现实逻辑里,很多地方是不能自洽,甚至是不现实的强设定。比如全片最大的那场视觉奇观追车戏里,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落鱼,三辆车就那么恰恰撞在了一起,过分巧合,完全忽视了现实逻辑。这种情节设计,很容易成为文本上被人诟病的问题。但如果放在宿命论的表意里,这场戏又有了一种冥冥之中无法逃脱命运的宿命感。
在这种影像即隐喻的维度里来看这一部电影,影片就具有了很大的趣味性。
极碎的镜头剪辑,手持的晃动,跟随人物视角的摄影机环轨运动,大量特写下的压迫感,与老金这个人物(海上捕鱼为生)终日在海上的漂泊晃荡,有着完整的影像与文本的互融。同时将人物性格的那种冲动,内心的愤怒,经由这些影像全部外化出来。阴郁的天气,狂风,奇观的暴雨,冷色调,作为一种影像风格,一样是对人物内心的外化。
老金到达日本后,伫立街头,一辆城际地铁从头顶奔驰而过,将画面一分为二。画面下方的老金,作为一个底层人物,即将面对另一个阶层,或另一种文化冲突。李苗苗父母,代表一种与老金截然不同的阶层。李苗苗一帮年轻人所痴迷的coser,代表与老金所理解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这些,都在这一场呼啸而过的城铁构图里,埋下了影像伏笔。
影片通过两个完全不同阶层的家庭,来呈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缺失爱的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李苗苗所有的暴烈与反叛,金丽娜迥异于常人的对“爱”的渴求,都来源于父母的不懂如何去爱以及家庭关系的破裂。
影片在老金狂乱的不断奔跑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去展现另一个上层家庭中的破裂真相,同时也在影像里完成了老金这个人物性格底色的描绘。最终在女儿的画外音自白里,“安全岛”的隐喻被揭开,一个痛失女儿的父亲形象在观众面前,随着柜门的打开,在海风里摇摇欲坠,轰然坍塌。
在女儿金丽娜的自白里,有一场梦境的表述,女儿梦见父亲老金吊死在渔船的桅杆之上。梦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呈现,这段影像也成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符号隐喻:即女儿意识深处的弑父情结。这种“杀死父亲”的内心渴望,也在不断闪回的影像之中,父亲一次次忽略她的需求时,在她的眼神里,一次次闪过。女儿丽娜的这种内心渴望,最终化为低飞的蜻蜓,砸向老金的暴雨中的鱼。这些昔日老金生命中再普通不过的存在,此刻劈天盖地的围绕着老金,经久不散。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是王小波的一句话,用来概括全片,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