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法,男人一生的主题都是“归乡”。从荷马史诗奥德赛开始,直到今天。不管是荣归故里或是叶落归根。而女性的人生主题,便是反向的“逃离”。
不久前根据李娟的散文集改编播出的同名剧集《我的阿勒泰》,讲述的便是这样的女性故事。但女主角李文秀虽由“逃离”(离开家庭选择写作)开始,最终完成的并不是逃离,而是面对。
上个月离世的艾丽丝门罗,在她留下的十几本小说里,都在讲述类似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最重要的元素便是与逃离有关。追看门罗的一生,可以发现门罗选择的写作之路,便是她逃离的方式。而在门罗终其一生写出的作品里,逃离既不是终点,也不是解决方案。
门罗说自己之所以结婚,就是为了逃离家乡以及母亲,“为了写作,为了能够安定下来、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重要的事情。”她还说,“如今我有时候还会回顾早些年那些日子”,觉得“这个年轻女人还真是铁石心肠。”
门罗与母亲的情感羁绊,也都化成了文字,藏在了一个个故事里。在最后一本小说《亲爱的生活》里,门罗重述了母亲的死亡。在文字里,可以看到门罗希冀被认可,甚至得到原谅。
门罗说,“当我们写作时,我们是在向遥远的自己寻求认可。”
与其说是得到自己的认可,不如说是希望得到那些自己曾经远离的人的认可。这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不自觉的去追寻的一种认可。
诺奖的颁奖词准确而一针见血:“你迟早会在门罗的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本期共读,我们选择艾丽丝门罗的《逃离》。
规则不变,具体细则可以阅读前几期的共读推送。
此次共读时间:6月1日-6月15日
共读入口: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提前祝大家儿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