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西蒙·艾特曼:里尔克感知巴黎的方式,就是我感知上海的方式 | 访谈

文化   2024-10-18 18:22   上海  

国庆假期过后,上海秋意渐浓,路边飘飞起斑斓的黄叶,街头巷尾荡漾着馥郁桂香。作为2024上海写作计划的受邀作家,来自巴西、芬兰、土耳其、越南、奥地利、日本、保加利亚的七位作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一个多月。他们身居闹市,走街串巷,打开心扉感受周遭的一切,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属于上海的点点滴滴。从作家的视角出发,他们如何看待这座城市?如何看待旅行与故乡?如何看待文学、写作与生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作家们展开了一场漫谈。




彼得·西蒙·艾特曼

奥地利作家。1968 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学习神学和哲学。参与了萨尔茨堡和维也纳的多种戏剧作品制作。自 1999 年以来一直全职作家。在奥地利驻东京、首尔和北京大使馆等机构的支持下,在日本、韩国和中国进行了几次工作停留。彼得·西蒙·艾特曼写小说、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是奥地利国际笔会的成员。


记者:各位作家的上海之行已过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海,你会选择哪个词?


彼得·西蒙·艾特曼(奥地利作家,以下简称彼得):我会用“变化”这个词来形容。距离我2017年第一次来上海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如果我把那时的上海和现在的上海做比较,那就是某些国际化的特质更沉潜了,这座城市整体上变得更安静了。


彼得有关上海的作品


记者:在这段时间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最常进行的活动是什么?


彼得:我是个漫步者。我喜欢在城市里四处走走。上海对于漫步者来说是个完美的城市。


记者:在你的写作中,城市的形象重要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彼得:地点常常是我故事的起点。我试图去感知城市向我讲述的故事。


记者:这次旅行带书了吗?一般来说,你在旅行时会选择读什么样的书?


彼得:我带了一本用我母语德语写的书,是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马尔特手记》。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在巴黎的时光。他感知巴黎的方式,就是我试图感知上海的方式。



记者:在你的作品中,哪一部是你最推荐中国读者阅读的?


彼得:我在2017年在上海开始写一本书。这本书可能是最适合中国读者的。作品名字叫《另一个》,2020年由奥地利Laurin出版社出版。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作家资料、摄图网


文学报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文学报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5文学报开启订阅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官网:wxb.whb.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