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职场太妖,“京漂”杜甫为什么适应不了半点|夜读·倾听

文化   2024-10-11 20:40   上海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中国诗歌之巅的盛唐,并非一日所能造就;繁星交烁的诗坛天际线,同样隐藏着众多星轨和星系的“演化线索”——“唐诗第一人”在诗歌之外还留给后人什么?王杨卢骆排座次,“初唐四杰”的顺序是注定还是偶然?因田园诗名传千古的孟浩然,原来一生未曾融入主流诗坛?王维和李白是诗人社交圈里的两条平行线吗?杜甫的墓志为何由素未谋面的元稹执笔?……


近期由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大唐诗人行: 王维、李白、杜甫们的诗意江湖》在记述王维、李白、杜甫等十位唐朝代表性诗人生平,还原诗歌来源的同时,也特别注重着墨于唐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唱酬与承前启后,连贯演绎初唐以来一百五十年间的“诗坛那些事儿”,带给读者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诗之力量从来不只体现在字句,诗人的集体情谊与群像风采也将唐诗一次次推向新高度。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开元五年(717),郾城。


剑在空中飞,光华若匹练,如雷霆在天,如江海在地,如风云瞬息万变,如急雨射人双眼……


一个男孩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着实被惊呆了。


他想写一首诗,就像祖父那样援笔立成,但他什么也没写出来。他还小,才六岁。这次,他记住了那位舞剑者的名字——公孙大娘。他无法预料,自己真正为她写诗,要等五十一年之后了。


▲  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七岁,他写了第一首诗,咏凤凰。周围人很惊奇。按说,像骆宾王那样咏鹅,才是合乎常情的。在儒家思想中,凤凰是祥瑞,预示天下太平,这似乎也是他献给自己的一个好彩头。不过,以他的家世来说,一开口就咏凤凰,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他叫杜甫,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京兆杜陵。他这一支曾徙居襄阳,远祖杜预乃一代名将,也是经学家。他曾祖父杜依艺任巩县县令,后人也就在巩县定居下来。而他祖父是“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杜审言去世时,杜甫尚未出生,但他受祖父影响甚深,打心底里认为写诗就是家传的本事。杜甫的母亲姓崔,出身清河崔氏,在他幼年就已去世。继母姓卢,出身范阳卢氏。而抚养他长大的,是二姑。从小,他就跟随二姑住在洛阳仁风里。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家族传世的不仅是诗书,还有一股血气。武曌时期,杜审言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这个老狂生一向自命不凡,连很多朝廷高官他都不放在眼里,哪看得上州县的猥琐小吏?于是,同僚很快就被他得罪尽了。吉州司马周季童受人蛊惑,将杜审言下狱,准备杀他。杜审言的次子杜并,年方十六,决心为父报仇。他趁一次宴会之机,抽出匕首将周季童刺成重伤,他自己也当场被杀。周季童非常后悔,临死前说:“吾不知审言有孝子!”


当时,私力复仇为时风所尚。杜审言因此获救,回到洛阳。杜并的事迹流传甚广,苏颋还为他写了墓志。其实,杜审言的曾祖杜叔毗也是这样一号人物,其兄杜君锡被同僚曹策所害,杜叔毗便手刃曹策于京城,然后从容面缚请戮。


杜家母系一族也有故事。杜甫外祖母的父亲,是太宗之孙李琮。武曌时,李琮受叛乱牵连,被拘于河南狱,其妻被拘于司农寺。杜甫的外祖母就穿着布衣草鞋,整日往来两处送饭,世人称她“勤孝”。而李琮的儿子行远、行芳被发配边地。行远成年,将被杀,而行芳尚小,可免死。行芳抱着哥哥痛哭,请求替兄受死,未得许可,二人最终一同被处死,世人称其为“死悌”。


这些义勇与血色,笼罩在杜氏一族头上,是累累伤痕,也是节义之光。


▲ 《长安三万里》中的童年杜甫


杜甫出生那年,李隆基即位。他是与盛世同行的。由于血缘和教育等多重因素,他对大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有条件读书,也有社交之便。十四五岁,他就有了一点名气,开始与洛阳文坛名流交往。洛阳尚善坊有岐王李范的宅邸,少年杜甫时常去凑热闹。岐王宅里开的是流水席,终日丝竹歌舞不绝,而杜甫最爱听李龟年唱歌,对他那清亮的嗓音入了迷。


十九岁,杜甫出门远游,在郇瑕(今山西临猗一带)结识了韦之晋、寇锡。二十岁,杜甫赴金陵、苏州,又到越中。肤白如玉的越女、清凉可人的鉴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四岁,杜甫在洛阳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科举考试。这年,贾至、李颀等及第,而杜甫落榜了。对于年少气盛的他来说,这是一次打击。但他还不懂得发愁,第二年便到齐赵之地漫游去了。


杜甫到齐地,属于省亲,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他完全是一副少爷派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而为了让他玩得痛快,兖州监门胄曹苏预陪他一同出游。这苏预后改名苏源明,也是个人物,他自幼家贫,刻苦攻读,终于改变命运。这番出游,断断续续花了几年时间,其间杜甫又结识了高适、张玠(jiè),二人俱为豪侠之士。


直到这一时期,杜甫的诗才流传下来。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是他登泰山时所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身临泰山之巅,杜甫情绪高涨,把此前落第的阴影摆脱得干干净净。


三十岁,杜甫回到洛阳,在洛阳以东、偃师西北的首阳山下,筑起一座庄院——陆浑庄。首阳山上埋着杜预和杜审言,他们是杜甫一生的偶像。


这年,杜甫结了婚。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两家门当户对。妻子比他小十一岁,这样的年龄差,在当时是正常的。


这年,伊水、洛水等河流泛滥,毁坏庄稼无数,连洛阳的天津桥也被冲毁。杜甫的弟弟杜颖正在齐州临邑做主簿,负责防汛,写信来诉说压力。杜甫忙写诗安慰他。


陆浑庄附近,有宋之问生前所建的陆浑别业。杜甫经常路过那里,还写了一首《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对于宋之问的为人,杜甫实在喜欢不起来,但其毕竟是祖父的朋友,也不好多说什么。


新婚燕尔,日子幸福而又安稳。杜甫的诗虽未完全成熟,却已有不少佳句出来: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杜甫《夜宴左氏庄》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如此安静,又如此豪兴。这样的生活,使他一生都在追忆。即便走出千里万里,念念不忘的仍是陆浑庄。


不久,父亲杜闲去世。家中的经济支柱倒掉,而杜甫又没有经济独立,未来一下子变得不确定了。


天宝元年(742),杜甫的二姑在洛阳仁风里去世。杜甫悲痛万分,到洛阳为她服丧、作墓志。


在洛阳,一晃两年。杜甫混迹于秘书监李令问、驸马郑潜曜等达官显贵的圈子。作为一个尚未及第的文人,与上层人物社交是一种刚需。然而,对于权贵们的奢靡,他有所不满,在部分诗句中,会表达一点腹诽。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杜甫与李白相遇


天宝三载(744),某次席间,杜甫遇见了李白,瞬间被其强大的气场所征服。这些年,杜甫走南闯北,对洛阳文坛也很熟悉,但从未见过如此天才。李白那双碧蓝色的眼睛里,有太多谜一样的东西。他一心要结交这位朋友,以至进退失据,一见面便向李白赠诗,却以发牢骚的方式起头:“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他觉得自己很坦诚,全没想到对方感不感兴趣。


二人约好同游梁宋,随后也恰巧遇见,杜甫还邀了高适加入。三人这番畅游,光耀史册。天宝四载(745),杜甫又邀二人同游齐州,与李邕相会,交情进一步加深。


那年,当杜甫往兖州寻访李白时,他觉得对方已经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天宝五载(746),杜甫来到长安。父亲去世后,他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而要挑起这副担子,非去长安不可。


凭着在洛阳积攒的人脉,杜甫很快就混入了长安上层社交圈,与汝阳王李琎、驸马郑潜曜等交往。杜甫为他们赠诗,还给郑潜曜去世的岳母写了神道碑。他也经常参加他们的酒局。酒酣之时,李琎说起当年与李白、贺知章一同纵酒的日子,颇多感喟。


杜甫无尽神往,趁着酒意,挥笔写下《饮中八仙歌》。



对于长安圈子来说,他还是个新人,又是凭他人记忆所写,不免犯了常识性错误。但他对当时状态的描摹极其传神,也写出了“八仙”的仙气。李琎看后连连点头,又一声叹息。


这叹息让杜甫一惊。他听说,李琎是李隆基面前屈指可数的红人,其父乃宁王李宪,与李隆基有手足之情,当年又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他因何叹息?杜甫猜测是因为李林甫,但其权势再盛也是臣子,又能奈皇室如何?


很快,杜甫就见识到了李林甫的可怕。


天宝六载(747)正月,李邕在青州被杖杀,杜甫闻讯目瞪口呆。要知道,李邕素来推崇杜审言,待杜甫极厚,二人是忘年交。对这样久负盛名的老臣,李林甫岂能说杀便杀?随后一连串血案接踵而至:皇甫惟明、韦坚被赐死,李适之忧惧自杀……


接下来,杜甫见识到更荒谬的一幕。


这年正月,李隆基下诏举行制举,“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然而,李林甫担心草野之士将底层意见反映给皇帝,便让考试走了个过场,将标准定得无限高,以致所有考生无一人及第,李林甫则借机向皇帝庆贺“野无遗贤”。这是中国考试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闹剧。而对于这样的笑话,李隆基装聋作哑。


悲惨的是,杜甫就是考生之一,与他同时落第的还有另一位诗人,名叫元结。这一事件的过程,就是元结事后自己写出来的。


▲ 徐悲鸿、张大千合作《杜甫诗意图》(1936年)


这次落第,给杜甫造成了巨大打击,尤其是精神上。应试之前,他觉得自己跟李琎、郑潜曜等人交往,只是个行卷的过程,心里并无多少压力。而落第之后,他感觉自己瞬间成了权贵席间的清客,沦为混吃混喝之徒。倘若以李白强大的内心,或许能看淡一些;但杜甫是官宦子弟,内心比较脆弱。而且,在长安日久,经济压力更为凸显,杜甫想不跟从权贵都不行——他并无独立谋生的能力。


煎熬,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临了。


随后几年,杜甫仍漂在长安。他并未写出多少好诗,只在想念李白时,遥遥寄去了一首《春日忆李白》。他也抽空回了一趟偃师的陆浑庄。时任河南尹韦济与杜甫是世交,也是一位长辈,韦济来看望了他几次,杜甫为其写了赠诗。


不久,韦济升任尚书左丞,杜甫又在长安为其写诗《赠韦左丞丈济》。这首诗写得既恭敬又卑微,前面都是称赞,后面却说自己年老途穷,“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这年,他才三十七岁,却把自己说得跟老人一样。这样的句子,是他此前从未写过的。类似的表达,王维中年时也有,但其背后是一片出世之心,杜甫这里则是“悲惨”二字。


后来,杜甫又给韦济写了一首诗,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分量却重了数倍。


这是杜甫的满腔愤懑,也是数年“京漂”体验的总结。用杜家最擅长的排律写来,别具动人力量。


他写了少年时的风华正茂,还有如今的穷困潦倒。一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中有多少眼泪,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放在一起,更多了黑色幽默的效果。


当然,杜甫不搞黑色幽默,他的性格和知识结构,已决定了他会一条路走到黑。


▲ 舞剧《杜甫》(2022)


两次落第后,杜甫不再参加科考。他选了另外一条求仕之路——献赋。


当时,献赋也是常规路径,但成功率比科考更低。比如,孟浩然曾献赋,但如泥牛入海。杜甫好好做了一番准备,还专程回了一趟洛阳,详细考察了位于积善坊的太微宫,寻找创作灵感——太微宫是一所道观,供奉老子,里面有吴道子所作的壁画。


天宝九载(750),杜甫又在长安向张垍赠了一首长诗,称赞对方才高势大、恩遇无比。这是求汲引的意思。与对待李白的敷衍态度不同,张垍似乎真帮了杜甫的忙。或许在张垍眼中,杜甫只是地位低些,而李白是商贾之子,根本不配与自己扯上关系。


天宝十载(751),李隆基朝献太清宫、太庙,祭祀南郊。四十岁的杜甫写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等三大礼赋,投进延恩匦。这延恩匦本为武曌所设。杜甫此次献赋时机很好,又投李隆基之所好,竟然有了回音。史书称:“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对于杜甫来说,这不啻天降甘霖。集贤院素为李隆基所重,而今杜甫可待制其中,并参加宰相亲自主持的考试,不正是大好机会吗?考试那天,宰相李林甫、陈希烈出题,集贤院诸学士临场监考。杜甫从容挥洒,自信发挥不错。


然而,这次考试结果并非立竿见影,只是将杜甫的名字报给吏部备案,允许其参加候缺选官。杜甫很失望。是哪里出了问题?大约就是李林甫那里。当年,杜甫曾参加那场“野无遗贤”的考试,倘若这次他得以扬名,岂非成了对那次考试结果的证伪?这是李林甫不愿看到的。


杜甫不想干等着。不久,高仙芝入朝,他献诗《高都护骢马行》。他素来爱马,更希望得到高仙芝垂青。他听说,岑参已在边塞找到出路,他也想寻个机会,但机会并未来临。


▲ 明 董其昌行草书《高都护骢马行》(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闲暇时,杜甫去乐游原上参加权贵酒局。乐游原地势高,可俯瞰长安城,他想随便写诗捧个场,但一开口便发悲音,吟到最后一声叹息:“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这年四月,朝廷大举募兵讨伐南诏。有关这场战争,杨国忠能蒙骗皇帝,却掩不了悠悠众口。杜甫眼看百姓骨肉离散,写下了一首长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这是杜甫纪事诗名篇的开始。由此,他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大唐诗人行: 王维、李白、杜甫们的诗意江湖》薛易/著,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9月版)




新媒体编辑:傅小平

配图:剧照资料


文学报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文学报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5文学报开启订阅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官网:wxb.whb.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