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利奥·弗拉亚:从巴西到上海,媒介热增加着虚构的局限|访谈

文化   2024-10-17 18:03   上海  

国庆假期过后,上海秋意渐浓,路边飘飞起斑斓的黄叶,街头巷尾荡漾着馥郁桂香。作为2024上海写作计划的受邀作家,来自巴西、芬兰、土耳其、越南、奥地利、日本、保加利亚的七位作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一个多月。他们身居闹市,走街串巷,打开心扉感受周遭的一切,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属于上海的点点滴滴。从作家的视角出发,他们如何看待这座城市?如何看待旅行与故乡?如何看待文学、写作与生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作家们展开了一场漫谈。




埃米利奥·弗拉亚

1982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作家兼编辑,他最近新书《塞瓦斯托波尔》已在美国、英国、瑞典和挪威出版,本书也获得过Biblioteca Nacional奖、海洋奖半决赛奖、贾布蒂奖决赛。2012年,弗拉亚被英文杂志《格兰塔》评为巴西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出现在《纽约客》《巴黎评论》《时尚》和其他出版物上。目前居住在圣保罗,是圣保罗出版社Companhia Das Letras的文学小说编辑。


记者:各位作家的上海之行已过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上海,你会选择哪个词?


埃米利奥·弗拉亚(巴西作家,以下简称埃米利奥):“探索”。这座城市里充满了前人在此留下的渴望、幻想和忧郁。这些词汇与我产生共鸣——而现在这也成为我自己的探索。未来之城的摩天大楼、古代留存至今的庙宇、石库门、苏联风格的建筑、20世纪初融合多国风格的装饰艺术建筑……这一切的组合让上海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东西变得奇异、模糊、错位(而又美丽)。



记者:在这段时间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最常进行的活动是什么?


埃米利奥:漫步城市。尤其是在虹口,沿着苏州河漫步(这是我的新朋友劳拉·徐给我的建议);漫步在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中;以及在玉佛寺餐厅与僧侣共进午餐。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说:“散步,尤其是漫无目的地散步——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速度文化时——是一种抵抗的形式。”我想说,这也是发现和创造故事的好方法。因为我们在沉浸于自己思绪的同时,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警惕。



记者:从作家的角度来看,这座城市或这里的人有没有哪个瞬间或细节让你特别印象深刻?


埃米利奥:漫步在上海街头时,我们会遇到一座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雕像,它于1937年建成,1944年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1947年重建,1960年代再次被毁,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这座雕塑第三次落成。整个20世纪和上海20世纪人民的历史,都凝聚和浓缩在汾阳路和岳阳路交叉口的这座关于一位诗人的石雕中。同时,作为外国人,我在上海感受大家对我们的热烈的欢迎,也收获了许多善意。另外要说的是,中国和巴西之间有着特殊的友谊关系,我希望中巴友谊长存。




记者:你成长的地方和你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吗?这种稳定或迁徙是否影响了你的写作?


埃米利奥:我写过一个叫《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但我从未去过塞瓦斯托波尔,也从未去过乌克兰或俄罗斯的任何地方。我也从未去过珠穆朗玛峰,而书中的另一个故事就发生在那里。我出生在圣保罗,在那里长大。我对书中人物之一克劳斯在圣保罗出没的地方并不陌生——市中心的剧院、小意大利的老式餐馆、共和国广场周围。但我不想因为我对某个世界很熟悉,而让它影响我的写作方式。


在小说中,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了解得太多,有时反而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可能会沉迷于自己的认知能力。这可能和一无所知一样糟糕。比起城市的现实,我更感兴趣的是它们如何呈现。稳定或迁徙的状态的确存在,并且很重要,但在虚构的广阔世界中,它们又不存在且不重要。我书中的故事发生地,比如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珠穆朗玛峰、利马市、圣保罗……我试图从对这些地方的呈现出发,或者更准确地说,从这些呈现如何能够包含真实本身的角度出发,在虚构作品中,比现实本身更贴近真实。在书中,塞瓦斯托波尔首先出现在一张明信片上,然后是一幅地图上;喜马拉雅山看起来像纸板做的,出现在一场商业拍摄中;20世纪80年代的利马市几乎是一种幻觉,而克劳斯就像是从一部关于圣保罗的B级恐怖片里走出来的吸血鬼……所有这些都营造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喜欢这样。


记者:这次旅行带书了吗?一般来说,你在旅行时会选择读什么样的书?


埃米利奥:我带了一本关于美国雕塑家理查德·塞拉的文章和访谈集。曲线、椭圆、巨大物体的重量在他的书里突然变成“闪耀、自由、漂浮的结构”,我想它可能与后工业时代的上海产生共鸣。但现在我正在读我的编辑朋友彭伦送给我的一本非常棒、非常有创意的书——来自中国作家双雪涛的《艳粉街》。我还在读李白的诗(我目前最喜欢的是《静夜思》)和艾青20世纪50年代南美之旅时写的诗,这是樊星教授送给我的礼物。当我旅行时,我特别喜欢读在旅途中遇到的书籍和作者。



记者:今年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是纪实与虚构。在你的写作中,哪一部分对你来说更重要?


埃米利奥:我近期的主要兴趣之一是思考现实如何在虚构中(以及在社交网站、短视频网站等由叙事构成的平台上)得到呈现。我想讲述关于人类、人性戏剧的故事。但与此同时,身处2024年的当下,我们阅读文学的方式与过去不同。因此,我希望我的写作也是对小说现状、叙事局限的一种评论。所有这些都略带虚幻,因此也更加真实。


记者:在你最近的写作中,你最关注并最渴望写哪个主题?为什么?


埃米利奥:简单来说,我近期的写作关注的是渴望与失落、痴迷与疯狂、失败与坚持。


记者:你认为作家是否承担某种使命?


埃米利奥:用作家的眼睛、作家的笔去看一切,并且帮助读者去看。



记者:在你的作品中,哪一部是你最推荐中国读者阅读的?


埃米利奥:有一篇我发表在《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和访谈很适合。小说的就是前文提到的《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访谈的名字叫作《埃米利奥论故事的嵌套》。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作家资料、摄图网


文学报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文学报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5文学报开启订阅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官网:wxb.whb.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