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发全集》,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10卷,字数400余万。这是无锡学者吴海发老师的又一巨作,汇集了他笔耕几十年来发表的学术论著、各类文章。一个中学教师,能够完成这么丰硕的成果,这是很少有的。在锡城学术界应该是很值得关注的大事。
但92岁的吴老毫不张扬,他并不把这部巨著看作自己的封笔之作。依然在简陋的“三耕书室”里笔耕不辍。最近,又在《太湖》杂志发表了13000字的关于钱锺书诗歌的研究论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至今为止,吴海发已有4本著作、52篇论文被美国哈佛大学收藏。至于论文获奖,他多次收获省市人民政府的奖励。吴老师说,获奖已很俗,我也不能免俗。
上世纪60年代,吴海发从一个农家子弟进入南师大中文系学习,阅读经典名著,领受名家教诲,这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也确立了著书立说的志向。大学4年,图书馆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刻苦钻研,广泛涉猎,让他为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他分配到徐州铜山县教书,后来调回无锡家乡任教,教学之余,他从来没有停止对语言文学的探索与研究。在无锡,他最初住在地处城郊的老屋里,有时还得照料屋旁的几分菜地,于是把自己的书室命名为“三耕书室”(舌耕、笔耕、农耕)。如果说舌耕、农耕还有为稻粱谋的因素,那笔耕则是他内在的精神追求。寒暑晨昏,孜孜不倦,在他关注的领域耕耘。一篇篇论文变成铅字,一项项成果引起关注,几十年积累,终于聚沙成塔,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吴海发,字烛人。江苏无锡人。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苑落英》《文天祥〈指南录〉校注本》《大鹏折翅:记李白的悲剧人生》《学术河上乌篷船》《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等。【图源:中国作家网】
在《全集题记》中,他总结道:“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八个字是我实践的座右铭。锲者,就是要像雕刻师一般精益求精;恒者,持久也,就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不能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这是他身体力行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那部80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巨著,吴海发从年轻时代写起,直到两鬓皤然,跨度达二十年,从在职一直写到退休后。每天工作,孜孜不倦,有一次曾因心力过耗而昏厥。他晚年听力有障,这缺憾反而成为一种推动力,让他不为社会的喧嚣所扰,静心凝神,思绪驰骋于文海史山之中。
海发先生大学就专注于文史研究,到中学任教,又联系语文教育,进行辐射式纵深研究。收进《全集》的《文苑落英》《大鹏折翅:记李白的悲剧人生》《文天祥〈指南录〉校注》《学术河上乌篷船》等著作,都是这种研究方式的成果。他还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和大学学报发表许多文章。在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方面也取得许多成果。吴海发的治学风格,用他自己话说,就是注重义理、考据、词章,“如果达到三者兼美,那是臻于完美的语境。三者中如果有所侧重,我则选择考据”“考据是对事实的检验,不能马虎草率”。他正是靠这种扎实、严谨的治学功夫,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论文。
▏《学术河上乌篷船》吴海发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图源:当当网】
点击查看高清版面图
往期文章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