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予:汪记养生粥 | 市井

文摘   文化   2024-10-20 12:00   江苏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姐,吃点啥?”“好嘞!哥!”

初次路过汪记养生粥早餐店,门口站着一个年轻小伙,身姿挺拔,“大哥,大姐”喊着,像初升的朝阳,热情似火。我心里倍感亲切和温暖,不由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早餐店,看上去有三十多种早点,琳琅满目,令人食欲大开。店内灯火通明,干净整洁,实木桌椅流露出朴实无华的气息。我寻了个位置,坐下了,点了两份牛奶燕麦粥和一份生煎包。

“稍等啊,马上就来。”小伙子满面笑容,阳刚帅气,热情地打着招呼

“小伙子, 看你这一身迷彩和精气神,你以前是当兵的吧,真挺拔,我以前也是当兵的,一看就看出来了。”一位正在喝豆腐花的中年男人问道。

“是啊,在河北当了两年通信兵。退伍就从安徽老家来这里和父母开了这家早餐店,已经五年多了。不过下午有点空,还坚持去附近公园跑步锻炼。”

我不由心生好奇,问:“你是兵哥哥,怎么高兴做早餐的呢?”

小伙子说,他们汪记家族,餐店,最早的开了快二十年了,一家带一家,在这座小城各个乡镇都开了一家,如今全面包围了这座城市。我退伍回家就跟我一个叔叔学早餐技术。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一位六十多岁的男人正在打包一份烧卖和烂面,说:“你们汪记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啊,共同奔小康。”

说到这里,小伙子自豪地笑了:“我们那里的人很团结,出来打工,要抱团取暖,我们汪家的人,每月都要聚一次,有十几桌,很热闹,增进感情,就像身在老家一样,一点不孤单。”

见一对中年夫妇,个子不高,很瘦小,一直在忙着摊饼,给顾客打包,看来是小伙子的父母了,脸上也同样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看着一直在忙碌的一家三口,我不由问道:“做早餐很辛苦,我们本地人都不高兴做呢?你们吃得消吗?”

小伙子说:“我爸妈每天凌晨1点就起来准备材料,我4点起来,主要负责早上卖,下午要打扫卫生,晚上九点多睡觉,每一天都确实很忙。”

“那每天都坚持这样,你不无聊,不感到生活单调吗?你这么年轻啊。”在一旁的我问道。

“我当兵的时候,凌晨1点起来站岗一圈都已经习惯了。这两年的当兵经历,也让我更加吃苦耐劳,养成了这种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心性。”





资料图【图源:新华社】


我突然发现店里贴着一张写有“微信好友群”的图片,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欢迎入群,随时分享,私人定制各种美食,送货上门。”

我立即扫码入群,看到小伙子在群里说,这几天正在做南瓜藤肉馅馄饨,很多人都在接龙呢。基于信任,我立即接龙,预定了五十只馄饨。

一旁的小伙子说看到我在接龙了,说:“姐,这是我根据你们本地人的口味,特地创新的新品种,南瓜藤都是我乡下找农民买的,肉是自己剁的,这是黑猪肉,绝对好吃,放心吧。”

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餐,心里又涌起了对南瓜藤馄饨的期待。

汪记养生粥,不仅养生,更养心,养性。一顿早餐,让我品味到了青春的奋斗,就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努力,而不是好高骛远的网红流量。支撑了一家三口的汪记养生粥,不,是支撑了整个汪记家族几十口人,他们扎根城市,买房买车,过上了幸福稳定的生活,也让这座小城充满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浓浓的人情味。


 本文原载于《江南晚报》2024年10月15日A12,原题为《汪记养生粥》
作者:张人予
编辑:觅雪
校对:缪敏
编审:吴军

End

往期文章选读


郑骁锋:别有人间行路难 | 书苑


钟演:老轻院往事 | 读城


朱谱清:秋日散帖 | 文学

二泉月
传承江南文化,积累江南文化,创造江南文化。
 最新文章